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2005年,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销量达到300.7万台,销售额达到322亿元。2005年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销量较2004年增加了 82.1万台,销售额增加了47.6亿元。销售额的增长远低于销量增长,主要是价格战带来的利润降低。  相似文献   

2.
美国Gartner公司在其最新发布的调查结果中指出.2004年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供货数量(临时调查结果)为1亿8898万台.比去年增长11.8%。据Gartner分析,笔记本个人电脑的需求拉动了市场增长.尤其在台式电脑上陷入低迷的欧美市场.笔记本电脑的销售形势良好。  相似文献   

3.
吴昊 《微型计算机》2011,(31):10-10
MC:对于移动产品市场.你如何看待?铃木国正:从全球角度来看.我们认为移动产品主要包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这三个产品线都在以迅猛的姿态增长.在2012财年.我估计市场规模将会分别达到:智能手机5亿台.笔记本电脑2.3亿到2.5亿台、平板电脑7000万至8000万台。针对这三个增长迅速的市场.  相似文献   

4.
《微型计算机》2006,(12):26-26
根据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2005年,国际市场笔记本电脑出货量2004年增长约54%,与之相比台式机市场的增长速度减慢,2005年7月,笔记本电脑销量在全球范围内首次超 过台式机。  相似文献   

5.
对于早已习惯了高速增长的IT业来说,2001年遭遇了寒流,然而据权威市场报告显示,2001年,第一季度国内笔记本电脑市场的总销量达到了近15万台,在第二季度接近17万台,而全年的销量更是达到了65万台之多,较去年增长了50%。而这一年也是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多事之秋,商家们的“品牌”之争频频升温,促成了笔记本电脑产品、技术的顶级追逐,价格之  相似文献   

6.
有调查公司数据表明,2008年全球上网本出货总量为1462万台,占整个笔记本电脑市场的11%;预计2009年上网本出货总量将增长接近一倍,达到2632万台:占整个笔记本电脑市场的17.2%;未来4年低价上网本增长率将超过140%。在英特尔近几年产品创新的尝试中,上网本可以说是最为成功的一类,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各种上网本产品层出不穷,不仅电脑大厂积极参与,而且很多无名小厂也纷纷跟进。一个小本,就这样闯入了日渐成熟的数码圈,而且它还在不停“折腾”传统的产品架构和用户的使用习惯。  相似文献   

7.
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2002年延续了2001年的增长势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销量达到80.5万台,比上年增长39.7%;销售收入达到12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8%。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周刊》2001,(35):60-60,62
2001年上半年,全球PC市场低迷,首次出现负增长。受国际IT发展环境的影响,国内PC市场销售量增幅放缓。据CCID赛迪顾问统计,国内计算机市场总销售额达到11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9%;国内笔记本电脑以45.5%的增长率实现25.3万台的市场销售量,成为硬件市场增长最快速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9.
国际新闻     
欧洲PC销售量首超北美近日,Gartner称,2005年欧洲地区的PC销售量达到7260万台,占全球销售量的33.2%。北美地区的销售量为6710万台,市场份额为30.7%。欧洲地区PC的销售量首次超过了北美地区。Gartner分析18个月后,欧元的坚挺以及该地区对笔记本电脑的强劲需求提高了欧洲PC的销售量。2004年北美和欧洲地区的销售量分别为6240万台和6200万台。2005年,欧洲地区的销售量增长了17.1%,北美地区的销售量增长了7.5%,亚太和拉美地区的销售量增长了26%,但绝对数字较低,2005年亚洲PC的销售量约为4280AMD蚕食英特尔市场微软将修正Wi-Fi缺陷万台。…  相似文献   

10.
赛迪顾问近期发布了2003年上半年PC市场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03年上半年中国PC市场销售量为514.45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10.4%;市场销售额为386.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2%。从产品结构来看.笔记本电脑是三个产品中增长最快的市场。销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9.2%.销售额增长率也达到25.4%。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教育》2006,(1):101-103
IDC曾于2004年年末发布过一份市场研究报告。报告中,该公司预测,2005年全球商用PC市场的增长速度将会放缓,“大约在11.3%上下”——尽管商用PC与笔记本电脑仍将是“带动整体市场增长的主力”.但由于“利率提高、中国增长放缓、韩国市场需求疲软”等因素,亚太地区的增长将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2.
数字     
陈亮 《互联网周刊》2006,(25):18-18
488.4万台 7月25日,IDC发布报告称,中国市场平板电视在2006年的出货量有望达到488.4万台。其中液晶电视的出货量为409.2万台,等离子电视的出货量为79.2万台,分别比2005年增长209.3%和50.1%。  相似文献   

13.
2001年的笔记本电脑真的开始了一场雪崩。问2000年相比,销量增长37.4万台,销售额增长29.8万元,其价格也一路下滑,使得普通用户也开始能接受。市场上一些新生品牌迅速崛起,市场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 雪崩期的到来 2001年是IT界的寒冬,然而笔记本电脑却是其中不多的亮点之一,保持了37.4%的高增长。一直以来,笔记本电脑被认为  相似文献   

14.
解读2004年中国IT市场PCs:增长平稳, 笔记本再领风骚2004年,中国PCs(包括台式PC、笔记本电脑和PC服务器)市场继续保持健康增长。其中,台式PC市场增长趋于平缓,笔记本电脑市场增长迅猛,成为IT市场中的明星产品。2004年中国PCs产品市场销量达1675.0万台,与2003年相比增长17.7%,销  相似文献   

15.
国际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算机系统应用》2004,13(12):75-75
戴尔与惠普 夺取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半壁江山 全球第一与第二大品牌笔记本电脑厂商戴尔与惠普,2004年分别以850~900万及800~850万台销售佳绩,稳居全球冠、亚军宝座,值得注意的是,戴尔和惠普已分别与广达、仁宝、纬创和英业达等台湾地区代工合作伙伴架构2005年销售计划,挑战1100~1200万台新高目标,不仅增长幅度高达30~50%,更将各拿下全球笔记本市场逾20%的比重,遥遥领先排名第三的东芝,成为全球笔记本  相似文献   

16.
最初,笔记本市场被认为是市场机会最小的市场,毕竟为了笔记本的方便便携,人们必须支付比台式机多得多的费用。但是我们看到笔记本市场还是快速的增长了。就世界市场来说,1997年整年度平均达到约28%的增长率,显示全球对于笔记本电脑应用的接受程度不断的提升,根据IDC对于全球笔记本型电脑市场一项统计报告,在1997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已超过1500万台,与过去几年相较,由于出货量的激增,每年约在几百万之间,但从1998年开始增长率将明显放缓,2001年以前,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每年仍可维  相似文献   

17.
根据咨询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调查,2004年全球制造商总共销售了4930万台数字电视机,比上年增长了50%,而由于高端集成数字电视机的出现,这一市场的收入增长更高达70%,创下了一个空前的记录。2005年这一市场的需求还将继续攀升,全球机顶盒和集成数字电视机的销量预测将增长38%,达到6820万台,  相似文献   

18.
据CBI Research监测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打印机市场销量为8557万台,预计2006年销量增长8.1%,整体打印机市场的增势趋缓。但在整体缓慢的增长过程中,彩色激光打印机的发展却可谓成为亮点。CBI Research预测,随着激光打印机应用价值和商业性能的进一步得到了提高,彩色激光打印机的销量增长速度预计为32.2%。仅上半年,激光打印机产品销量为85.9万台,其中彩色激光打印机销售量为13.2万台。从2006年的市场表现来看,彩色激光打印机的业绩虽然没有实现预计的迅猛增长,但却在稳步前进中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19.
对于价格,许多笔记本厂商已是谈“战”色变,不是害怕价格战本身,而是不喜欢“价格战”这一头衔2006年,全球笔记本市场维持了2005年高速增长的态势。IDC统计显示,2006年上半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总量近3560万台,预计全年总量将达到8000万台。而在国内市场,2006年一季度笔记本市场销量就达103万台,同比增长40%。在红红火火的销量背后,笔记本价格也被炒得火热:2006年暑期,惠普以仅仅6000元的价位区间推出了采用AMD最新移动处理器的nx6325系列,而惠普Compaqnc2400,从13700元降到了13000元。10月,客户只要上网订购戴尔双核笔记本Inspiron640m…  相似文献   

20.
《软件》2007,(7):11-11
山武株式会社在电磁流量计市场的销售飞速增长.总生产量从2003年的1万1500台扩大到2006年的1万7500台.日本国内的销售数量也在2004年之后连续3年位于首位.在2010年预计销售量会扩大到2万8000台,达到全球市场6%的占有率。特别是作为公司主力产品.2线式电磁流量计MagneW Neo+以耗电量低.高精度.设置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