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在新的设计领域和业已存在的应用当中,光纤陀螺正开始取代机电陀螺,由于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对“g”不敏感以及良好的抗冲击和震动等特性,在运动物体和军事技术应用中光纤陀螺将甚为理想。和激光陀螺一样基于SAGNAC效应的光纤陀螺(FOG)自首次报道至今已有20年了,光纤陀螺有闭环和开环两种结构。但由于前者成本高,当前只有开环结构的光纤陀螺用来取代机电速率陀螺,基于全光纤概念,用缠绕于椭圆柱体的光纤环、耦合器和偏振器,我们已成功地开发了一系列低成本的光纤陀螺。 相似文献
3.
4.
谐振式光纤陀螺全数字闭环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谐振式光纤陀螺是一种新型的惯性传感仪器,与传统机械陀螺和其他光学陀螺相比具有很多理论上的优势.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的谐振式光纤陀螺全数字闭环是采用双频率数字锯齿波相位调制技术对光路进行了相应的调制和解调.对光信号中夹杂的大量白噪声以及数字信号处理中由于有限位数的A/D引入的量化噪声进行综合考虑,提出了用比信号带宽高很多的采样率对含有噪声的信号进行过采样,加上后续的数字信号处理,低位数A/D和高位数A/D的检测效果几乎一样.数字调制的精度影响了系统的精度,使用平均法用低位的D/A可以实现很大的调制动态范围.经过基于文中设计的数字系统的实验,得到了和理论仿真类似的解调曲线,证明了文中提出的数字闭环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4,(4)
死区现象是闭环光纤陀螺特有的现象,它使陀螺输出具有明显的非线性,严重影响闭环光纤陀螺的测量精度;文章采用了中值滤波的方法消除输入信号中的误差信息,同时,又通过控制D/A转换器的参考电压的方式,对阶梯波2π复位电压进行修正,到达消除死区现象的效果;从实验结果对比可以看出,该方法有效抑制了陀螺死区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8.
分析了中、高精度闭环光纤陀螺系统中, 作为锐酸姐相应调制器调制信号的锯齿波特
性对光纤陀螺系统的影响#
制作高精度稳定的锯齿波对于降低光纤陀螺系统的零漂和刻度
因子非线性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中,高精度闭环光纤陀螺系统中,作为铌酸锂相应调制器调制信号的锯此波特性对光纤陀螺系统的影响。制作高精度稳定的锯齿波对于降低光纤陀螺系统的零漂和刻度因子非线性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光纤陀螺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光纤陀螺(FOG)的基本原理。以及国内外光纤陀螺的最新发展情况。并对目前普遍采用的几种光纤陀螺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光纤陀螺的未来发展状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多通道检测的光纤陀螺系统测试方案,给出了系统的硬件环境设计思想及测控软件的实现技术和方法,可实现光纤陀螺及其相关光电器件的综合检测,以提高光纤陀螺的测试效率,为光纤陀螺工程化服务。 相似文献
13.
14.
15.
提出了一种由磁致伸缩材料管和光纤光栅构成的新型光纤光栅电流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有良好的线性响应 ,并且不受磁滞效应的影响。波长漂移对线电流的灵敏度为 0 .0 0 0 74nm/A 相似文献
16.
在谐振式光纤陀螺中,为了解决模拟调制中对锯齿波的回扫时间和线性度的苛刻要求,提高陀螺的检测精度和标度因数的线性度,往往采用数字调制,即采用阶梯波替代锯齿波作为相位调制器的控制信号.从理论上推导了数字调制信号的工作频率与探测器输出光强之间的关系,并利用Simulinking软件仿真了调制信号工作频率对陀螺输出信号的动态范围、陀螺的检测灵敏度和谐振腔输出信号的影响,指出在陀螺系统的实际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以上三方面的影响,合理选取调制频率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18.
Fiber optic gyroscopes (FOGs) present an increasingly attractive solid-state alternative to the traditional spinning-mass gyroscopes. FOGs additionally present a potential cost benefit over ring laser gyroscopes (RLGs), as they require no inherently expensive mirrors or other mechanical components. However, the potential cost benefit has yet to be realized. At the heart of a FOG is a sensing coil comprised of several hundred meters of several kilometers of optical fiber, wound in one of several special patterns designed to improve gyroscopic performance. Winding a fiber optic sensing coil traditionally is performed on a semi-automated machine with the constant involvement of an operator. It is a complex process that can take as much as a week to complet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a fully automated fiber optic winding machine capable of accurately winding several different coil patterns, incorporates active tension control during winding, and includes a vision-based, automated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system for improved reliability. The resulting machine can reduce winding times by as much as an order of magnitude.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