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范明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16)
正主动配电网是以公共配电网(可有条件孤岛运行)的方式,而微网是从专网(可无条件孤岛运行)的方式处理接入的分布式资源(分布式发电、可再生能源、交互式负荷、电动汽车、储能),主动配电网与微网都是提高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与平滑负荷(削峰)的成本效益较高的技术手段,同属智能配电网研究的范畴。《中国电机工程学报》针对国内外这一智能配电网研究的热点问题,设定了"主动配电网和微网技术研究"专栏,本人非常荣幸地受邀担任此次特别策划专栏的特约主编。鉴于主动配电网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12.
实现“双碳”目标,需构建安全、低碳/零碳、高效、灵活的新一代电力/能源系统。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燃煤发电具备调节能力,然而新形势下,其调节速度、深度均不能满足高灵活性需求;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特点,大规模储能短时间内难以实现。为实现高效清洁燃煤发电以及大比例吸纳新能源,亟需加大对高效高灵活性发电技术的探索,实现电能的稳定供应。 相似文献
13.
特约主编寄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13):1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电网面临的重大挑战,许多国家开展了可再生能源和新型高效储能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我国是其中的主力军。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飞速发展。根据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的最新统计,2012年,我国(不包括台湾地区)新增安装风电机组7 872台,装机容量12 960 MW,同比下降26.5%;累计安装风电机组 相似文献
14.
15.
16.
正电能是能源利用、输送和配给的主要载体。电力电子技术是能源与电能变换的核心技术,在大型机组的变频驱动、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发电、储能装置的功率转换、交直流电网的柔性互联、配用电能的双向流动、无功和谐波的动态补偿等方面广泛应用。随着高电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变换器模块化、单元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控制策略和调制策略性能的提高,电力电子技术在能量转换和控制中的地位更加显著。正因为如此,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研究得到国内外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电力系统自动化》针对这一热点研究领域邀请我共同组织了本专题。专题共收录了18篇论文,其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18.
康重庆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1):6-7
电力系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人造系统,在发、输、配、用等各环节时刻面临着众多随机因素的干扰。不确定性的普遍存在使得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面临着各种风险,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而在当今世界,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智能电网的逐步渗透正在使电力系统产生前所未有的变革,电力系统在各环节面临的不确定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一旦由量变转化为质变,就可能造成事故,危害将更加严重,甚至可能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因此,不确定性已经成为影响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节能环保运行的重要因素,对电力系统的规划、预测、分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能源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加剧,世界各国已经充分认识到能源的利用与开发必须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过渡。但是受限于电力系统的消纳能力,以及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随机性特点,世界各国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接入瓶颈,大大降低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为此必须采用新技术、新装备以满足未来能源发展方式变革的需要。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大型城市和海洋岛屿等场合对于电力输送容量、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迫切需要一种新型而高效的输电技术。 相似文献
20.
《南方电网技术》2021,15(2)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靠投资拉动、优先获取布点与廊道资源的电网发展模式,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也为后续电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电网发展也将朝着精细化的方向转变,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城市,稀缺土地资源与配电网建设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迫切需要通过网架结构优化和未来数字化自动化等手段,并合理计及分布式发电、储能、需求响应等资源的支撑作用,在保障用户供电需求的前提下充分挖掘系统供电潜力,尽量提高配电资产利用效率,减少或延缓所需的电网投资规模与所占用的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