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未来20年,能源科技创新将引发我国能源产业形态与特征的深刻变革。本文在分析我国能源发展背景与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能源工程科技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能源工程科技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对策,包括总体思路、重点战略任务以及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并对能源工程科技发展的可能影响与2035年图景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将为建立符合中国发展需求和资源特色的能源工程科技创新体系,明确面向2035年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能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当前世界能源发展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伴随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全球能源发展呈现出能源结构向低碳化演变、能源供需格局逆向调整、能源价格持续震荡、能源地缘政治环境趋于复杂化、气候变化刚性约束增强、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正在孕育等趋势。结合我国能源革命的发展要求,从国内能源发展情况、战略安全、绿色低碳、新型能源体系、科技创新、政策制度、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世界能源发展新趋势对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演进与社会的发展。化石能源消费为全球带来工业文明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加剧、气候变化显著、能源贫困突出、能源安全问题凸显等负面影响。我国以煤为主的高碳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国内包括大气、水、土壤等关系民生的重大领域环境质量恶化、生态失衡的根本原因之一。开启新的能源革命,实现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等全过程的绿色低碳化,是解决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也是推动我国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基础。本文回顾了人类文明与能源革命的发展历史,从推动文明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全球能源革命的总体趋势,并基于我国国情,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推动能源革命的途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计量》2006,(12):77-77
《2006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本书系统地论述了中国能源发展的最新状况,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内容针对中国能源所面临的重大和紧迫问题,就能源供应和消费、节能和能源效率、能源与环境、能源管理体制和市场化改革,以及常规化石能源、电力和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和展望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突出综合性、权威性和前瞻性,展开了国际比较研究,并对我国突出的能源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定价:38.00元《中小企业计量管理》——本书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根据国家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规范》的要求,对我国中小企…  相似文献   

5.
浅谈我国能源现状和水电资源利用的飞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化石能源逐渐枯竭的现状,积极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政策已成为我国今后能源开发战略的基本选择。本文分析了我国能源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介绍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状况及发展规划;详细阐述了我国水电能资源的发展情况。我国是一个水能资源丰富的国家,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水电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6.
能源是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前提和基础,能源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生产利用方式的变革创新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与能源变革的社会作用,分析了我国能源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及存在问题,并根据未来国际能源发展总体趋势,阐述了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结合能源需求预测分析,指出我国能源变革的必要性,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能源发展和变革提供战略决策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能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能源和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约束将越来越严重.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加速本地化清洁资源的开发是必然的选择.可再生能源是环境代价小、发展前景明确、争议较少的技术.我国已经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通过立法的方式,建立起强有力的促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框架,并发布了指导产业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一系列的管理政策,确定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为我国能源发展必然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能源主要以煤炭为主,石油次之。我国能源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因此需要节约能源和发展新能源。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步入21世纪,中国的建筑行业面临着产业大发展及更新换代的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能源和资源的日趋短缺,使得可持续发展成为21世纪全球研究的主题,也必然是建筑发展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能源危机爆发以来,可持续发展战略被提到了能源消费指导思想的首位.建筑作为用能大户,应肩负节能的重任.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能源利用率较低,提高利用率和节能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我国常规资源相对不足,能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建筑节能领域中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各种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的特点及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邵思 《工业计量》2012,(Z1):32-34
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能源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当前,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只有高度重视能源计量器具的使用,才能最优化地利用能源。从"十一五"战略开始,到现在的"十二五"发展阶段,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应用于企业的节能减排。文章以笔者公司为例,论述了这二十多年来对气体、液体能源流量计量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为我国能源计量带来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建筑节能战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给出了我国建筑运行能耗现状,并按照北方城镇建筑采暖、长江流域住宅采暖、住宅用能、非住宅建筑用能以及农村民用建筑用能的分类方法,分别分析了各类建筑能耗的特点、问题和节能的主要途径,同时对比了发达国家同类建筑用能与我国的差别。在基于数据和实际现象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建筑能耗显著低于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建筑使用模式所致,而维持目前这种相对节约的建筑使用方式与生活模式是实现我国建筑节能目标的基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建筑使用方式需要不同的技术措施去实现节能,因此我国一定要采用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技术途径来实现建筑节能目标。  相似文献   

12.
夏热冬冷地区新风能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风能耗大致要占到空调总能耗的25%~30%.为了有效地降低新风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必须清楚地知道新风的全年能耗.本文主要对夏热冬冷地区新风全年能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为实现对不同方向环境振动能量的收集,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多方向振动能量收集装置的设计结构,装置的换能部分采用了一种Rainbow型压电结构。为提高多方向振动能量收集装置收集能量的效果,以多方向振动能量收集装置输出的总电能为目标函数,综合考虑金属弹性基片的强度、装置振动的固有频率及装置的尺寸空间要求等多种因素,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对能量收集装置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该多方向振动能量收集装置经过优化后,在Y向激励时,其输出的总电能为37.146μJ,比优化前提高了30.82%,当沿装置体对角线方向激励时,结构装置输出的总电能为58.715μJ,比优化前提高了29.24%,装置的能量收集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分析结果为多方向振动能量收集装置的设计、制造及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Increasing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ward enhancing energy retrofitting in machine tools due to its enormou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 energy-saving potential. Developing energy-efficient machine tools and selecting appropriate machine tools in procurement processes are two effective approaches for saving energy. However, existing studies on the evaluation of energy performance to support the design and selection of machine tools, rarely consider various process controls, which have considerable impact on the energy performance of machine tools. This study proposes a group of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which are referred to as ‘inherent energy performance’ (IEP) indexes, to support the design and selection of machine tools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main process controls in the usage phase and their interaction. A systematic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acquire the IEP indexes. The method involves a simplified measurement of basic data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indexes from the data. A cas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proposed indicators succeed in obtaining the energy demand information of almost all machine system activities and can be used to provide basic data for developing energy information labels, selecting matching machine tools, and designing energy-efficient machine tools.  相似文献   

15.
Recently, sustainable green energy harvesting systems have been receiving great attention for their potential use in self‐powered smart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systems. In particular, though the developed WSN systems are able to advance public good, very high and long‐term budgets will be required in order to use them to supply electrical energy through temporary batteries or connecting power cables. This report summarizes recent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ybrid nanogenerators for a sustainable energy harvesting system that use natural and artificial energies such as solar, wind, wave, heat, machine vibration, and automobile noise. It starts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energy harvesting systems,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different hybrid energy harvesting systems: integration of mechanical and photovoltaic energy harvesters, integration of mechanical and thermal energy harvesters, integration of thermal and photovoltaic energy harvesters, and others. In terms of the reported hybrid nanogenerators, a systematic summary of their structures, working mechanisms, and output performances is provided. Specifically,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triboelectric, piezoelectric, photovoltaic, thermoelectric, and pyroelectric effects are reviewed on the basis of the individual and hybrid power performances of hybrid nanogenerators and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with various device designs. Finally, the perspectives on and challenges in developing high performance and sustainable hybrid nanogenerator system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6.
我国建筑能耗分析及空调节能的技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了我国建筑能源消耗状况,从用能特点出发,对建筑物和建筑用能途径进行了分析,能耗主要在采暖空调上。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几种有效的空调节能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点介绍澳大利亚能效符合性管理体系和产品符合性状况,为我国乃至其他国家完善本国能效符合性管理体系、了解典型发达国家产品符合性状况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建筑能耗分析及其节能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近年来全国建筑面积的发展情况,用全生命周期的观点,从建筑运行能耗、材料能耗和间接能耗3方面分析各种能耗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运行能耗、材料能耗和间接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分别为43%,33%和24%。认为建筑节能工作可以从控制建筑面积,转变生活方式、倡导行为节能,提高建筑节能技术水平3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