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郑州地区砖混结构房屋损毁特征及致损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郑州地区138个受损砖混结构房屋调查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郑州地区砖混结构房屋的损毁特征、受损规律及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灾区房屋抗震加固及设计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对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各类房屋震害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对受损房屋进行了分类,并就不同类型的受损房屋,提出了加固处理措施。此外,本文还详细分析了中小学校建筑的震害,对今后学校建筑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砖混结构由于选材方便、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多年来砖混房屋是我县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建筑形式。砖混结构多采用粘土砖和混合砂浆砌筑,通过内外砖墙的咬砌达到具有一定整体性的目的。我县属地震设防地区,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由于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其脆性性质,变形能力小,导致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改善砌体结构延性,提高房屋抗震性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后,对峨眉山市区及周边村镇房屋进行应急排查.该地区大部分房屋基本为砖混、砖木结构及底框结构,震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受损.其中,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新修的房屋,此次地震中抗震性能很好.文章就所排查房屋的震害特点及震害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对震后加固及后期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新疆暴风雪灾害的调研,分析了村镇房屋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轻型钢结构的房屋受损特点,提出了建筑修复加固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在修复加固的同时兼顾对既有建筑保温节能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6.
浅议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宁  刘轲 《山西建筑》2009,35(11):71-72
分析了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规范及砖混结构设计规范,对多层砖混结构如何提高抗震设防地区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质量进行了总结与探讨,从而提高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7.
黎明 《住宅产业》2008,(9):47-49
砖混结构由于选材方便、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多年来砖混房屋是我国当前建筑中使用最广范的一种建筑形式,其中民用住宅建筑中约占90%以上。砖混结构多采用粘土砖和混合砂浆砌筑,通过内外砖墙的咬砌达到具有一定整体连接性的目的。在地震设防地区,多层砖混砌体房屋由于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其脆性性质,变形能力小,导致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改善砌体结构延性,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结合自身设计的实践经验,本文在多层砖混房屋抗震设计上提出了应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8.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现浇楼板温度裂缝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砖混结构在我国民用住宅中普遍使用,但砖混结构房屋现浇楼板裂缝问题严重影响了房屋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制约了这种结构形式更为广泛的使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楼板的温度裂缝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预防裂缝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砖混结构有选材方便、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多年来砖混房屋是我国当前建筑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形式;其中民用住宅建筑中约占90%以上。砖混结构多采用多孔粘土砖和混合砂浆砌筑,通过内外砖墙的咬砌达到具有一定整体连接性的目的。在地震设防地区,多层砖混砌体房屋由于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其脆性性质,变形能力小,导致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改善砌体结构延性,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曾晓凌 《建筑知识》2014,(3):64-64,81
砖混结构房屋是我国现存民用建筑中主要的结构形式之一。砖混结构房屋占我国民用建筑总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本文介绍了砖混结构房屋抗震加固的类型一般可分为外加固法和内加固法,对常用的内、外加固法的种类及方法作了阐述,指出应依据抗震构造要求进行抗震加固设计,从而增强房屋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田贵州 《山西建筑》2009,35(26):45-46
通过对木构架房屋以及木结构古建筑在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木结构房屋地震灾害的分析研究,得出了分析木结构房屋地震灾害风险的方法,从而为木结构房屋的抗震减灾、损失评估以及灾后救援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2.
常建兰 《山西建筑》2011,37(35):38-39
以茂县两住宅楼为例通过震害调查,分别介绍了墙体较少、外纵墙开洞率大的砌体房屋和墙体数量多、开洞率小的砌体房屋在地震中的破坏情况,说明墙体数量及面积(开洞率)是决定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能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赖绮华 《山西建筑》2009,35(19):72-73
以汶川地震造成的房屋破坏为出发点,引入了轻钢结构住宅,归纳了轻钢结构住宅的优点,总结出轻钢结构住宅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广轻钢结构住宅的建议,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4.
徐卫亚 《山西建筑》2006,32(7):69-70
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分析了混合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提高砖房抗震能力的措施,从而使得这类房屋的地震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5.
结合四川芦山震后房屋倒塌、墙体破坏、楼梯结构破坏、墙角破坏等震害情况,分析了震害的规律及房屋产生破坏的原因,并对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6.
农村建筑抗震调查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我国各地区地震灾后的建筑物破坏情况,依照抗震鉴定标准和抗震设计规范的基本思想,对农村建筑从综合抗震能力作了综合抗震鉴定,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结合村镇建设改善农村建筑综合抗震能力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常建兰 《山西建筑》2012,38(16):21-22
结合工作经验,通过国内历次强烈地震的震害调查表明:对抗震设防不达标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在关键性结构部位进行抗震加固,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抗震效果,是减轻地震灾害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张桂芳 《山西建筑》2010,36(8):75-76
根据汶川地震中的震害特点及破坏原因,以及2009年上半年对吕梁市及乡镇中小学危房排查的情况,重点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和建议,以完善多层砌体房屋结构设计,确保房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杨其军  李红秀 《山西建筑》2010,36(24):79-81
从合理选择建筑物平、立面形状,合理布置纵墙和横墙,有效设置房屋圈梁和构造柱等方面论述了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要点,并提出相关质量保证措施,从而保证建筑质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安晓文  李丹 《建筑结构》2020,50(7):28-36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震级不高,但极震区地震烈度达到9度,震害严重。震害调查表明,极震区龙头山镇建筑震害差异巨大,地形、地基土不同和断裂影响可能是造成建筑震害差异的主要原因。龙头山镇建有不同时期的各类建筑,其中严格按规范设计建造的房屋,绝大多数未倒塌,但也暴露出一些较普遍的问题,如:砌体结构和框架结构普遍出现底层严重破坏甚至倒塌;框架结构"强柱弱梁"机制普遍未能实现等。抗震措施不到位的老旧建筑和农村自建房则多数倒塌。通过对多层砌体、框架和简易民居典型震害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