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长期无约束、无限制的人类开发行为下,人地和谐共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而构建集约高效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便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所在.国土空间适宜性分析评估过程是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体系的基奠,文章以优化瑞安市国土空间格局为最终目标,基于农业生产保障、建设发展潜力、生态屏障约束三方面的辨析,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特色化发展为主要导向,进行三生适宜区的划分与界定,旨在为构建可持续的国土空间格局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安阳市地温空调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地温空调开发适宜性分区的依据、指标和分区结果,为安阳市地温空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生态适宜性是衡量区域生态安全以及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生态因子是规划、建设、控制和评估生态适宜性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本文通过对环千湖生态经济带的概念解读,以生态适宜性权衡作为环湖生态经济带发展的基本逻辑和发展框架,依照环湖经济带空间发展的生态功能划分,即在圈层结构的空间格局下,选取"获取性强"、"应用性强"、"针对性强、""代表性强"的相应圈层生态适宜性因子,形成生态型因子、恢复型因子、生态产业型因子为核心的生态因子评价体系,对环千湖湿地的生态经济带的建设发展控制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南京市金陵监狱地区为例,以GIS分析技术为手段,选取影响该地区土地开发和城乡建设的高程、坡度、坡向、洪水、地质、水域、植被七个因子作为衡量指标,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土地适宜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将该地区划分为规划调控区,引导开发区和严格保护区,制定了相应的土地开发策略,对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建设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喀什市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性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该市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性分区的层次分析模型,获得了适宜性分区图.该市地下水地源热泵的适宜性分区为:禁止使用区、慎重使用区、可使用区和适宜区.该分区为管理部门规划该市地下水地源热泵的实施范围、指导适宜区内目标工程进行小规模的水文地质调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赫  乔红  王睿  于洋 《室内设计》2023,38(1):1-8
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对理顺沿海城市海陆统筹协调与空间保护利用等诸多现实问题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但现阶段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仍缺乏基于海陆统筹的系统性、标准化功能分区体系及针对海陆全域及海陆相邻地域功能冲突空间的优化调整方法。本文以秦皇岛海岸带地区为实证案例,基于功能主导、尺度适应、海陆统筹三大原则,构建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功能分区体系,并以此建立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现状功能分区;以“农业—城乡—生态”功能为导向,构建了面向未来的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功能适宜性评价体系;在基于“现状—规划—适宜性”功能冲突区域、海陆相邻功能冲突区域识别的基础上,建立了海陆功能分区优化与调整方法。本研究可为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体系与技术路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发展逐步转向存量发展,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生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议题。工业遗产空间原本的尺度与现代城市居民的步行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文章以步行视角为切入点,探讨工业遗产开放空间的活化策略,旨在提升空间的步行适宜性与公共活力。通过对创意68产业园的案例分析,并结合空间句法分析方法,发现园区存在空间功能布局不合理、视线受阻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优化步行空间网络、优化广场及庭院空间、调整建筑界面及空间尺度等优化策略。研究表明,通过改善空间布局和步行体验,工业遗产空间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代城市的使用需求,推动工业遗产的活化与再生。  相似文献   

8.
祝仲文  莫滨  谢芙蓉 《规划师》2009,25(11):40-44
2006年颁布实施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明确要求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用以限制城市发展规模和划定城市建设范围,但当前国内尚未有成熟和统一的划定方法。防城港市尝试采用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方法,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运用GIS技术对规划范围区内的土地生态适宜程度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划定中心城建设用地的刚性增长边界和弹性增长边界,并提出相应的空间管制对策。  相似文献   

9.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应充分考量其适宜性。本文以武汉长江新城为例,先提出了“适宜性=资源质量×开发需求”的适宜性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介绍了地下空间资源质量和开发需求的评价方法以及指标体系;然后,结合长江新城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和总体规划的成果,开展了地下空间资源质量、开发需求和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得到了相应的分层评价分区图;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阐述了长江新城地下空间资源质量、开发需求及适宜性特征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有效地服务于长江新城地下空间规划建设,而且建立了完整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流域生态空间管控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环节,建立多维多级空间管控体系是实现黄土高原地区流域生态修复和“三生”空间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论文立足黄土高原地区,以旬邑三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敏感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相结合的分区划定方法,提出了“流域—片区—单元”3个层级的管控单元,建立了基于“区划—网络—布点”3个维度的流域生态空间管控模式,对其生态区划、生态廊道以及村庄分类3个方面提出具体的管控策略。研究可为旬邑三水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具体的技术支持,提高其生态空间管控的科学性与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毛蒋兴  徐文丽 《规划师》2008,24(8):78-83
以南宁为例,采用城市管理部门和统计年鉴数据资料,以分形理论为理论基础,引入GIS空间分析雨回归分析等对南宁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形态的分形特征开展系统研究可知,南宁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形态整体处哥快速转变过程中,城市边界轮廓呈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空间布局的调整速度彰快,应引起城市土地利用管理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曹卫东  车前进 《规划师》2011,27(8):92-96
南京禄口空港新城是依托禄口机场建设起来的新兴城市增长极,其空间开发与布局对于南京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将南京禄口空港新城空间划分为优先发展区、促进发展区、引导发展区、限制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区,构建“一核、两轴、三片”的空间总体架构,设计由城际公路、高速公路及快速通道组成的交通路网,因地制宜进行产业...  相似文献   

13.
孙明  牟晓梅  秦鑫 《规划师》2007,23(8):71-74
寒地林区小城镇是我国小城镇中的一类特殊群体,属于资源再生型城镇.随着资源的枯竭与政策的调整,其发展陷入了困境.应通过增加用地弹性、进行集约紧凑的用地布局等措施进行用地规划调整,促进寒地林区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STRM-3数据的阜康市土地利用垂直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的垂直分异规律是土地利用空间分异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采用SRTM-3数据,在对SRTM-3数据空值区域填补的基础上结合阜康市2004年7月LandsatETM+遥感影像,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以高程差50m为单位对阜康市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程度进行垂直分异的定量研究,得到各高程带的土地利用数据和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怀化工业园区的概念规划根据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相关理论,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多因子综合叠加分析法(HCE),进行用地适宜性的定量分析,将现有用地划分为适宜建设用地、可建设用地、不适宜建设用地和禁止建设用地四类,重点对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的选择进行分析,从而为规划设计提供强有力的科...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湘潭城市的空间结构,总结城市空间基本特征,并体现出不同时期的规划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上海开发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上海开发区土地消耗的现状特点,并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其集约利用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 开发区的耗地量与其行政等级、区位、行业类别密切相关;(2) 各开发区之间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差异较大,在所选取的 30 个市级以上开发区中,仅 1/3 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超过平均水平,尤其是国家级开发区和部分市级开发区之间的差距明显;(3) 多数开发区的单位产出耗地量和人均耗地量处于下降态势,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趋于上升.  相似文献   

18.
王玮 《规划师》2009,25(7):53-56
在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适合引入适配性的用地包括:难以定性的地段,争议敏感区块、战略发展用地、近远期用地存在跨越的用地等,通过引入"适配性"确定用地性质,明确能供选择的选项,在刚性框架下完成弹性变化,其核心在于增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灵活性,以适应未来城市发展不确定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对资源的不断利用,资源型城市大都面临着转型问题,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了资源型城市伊春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虽然此地区尚未出现生态赤字,但对它的转型却迫在眉睫.进而,提出了伊春市应向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转型的办法,并提出了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