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韶钢 1~#高炉(305m~3)投产于 1987年9月 7日,在未中修的情况下,生产了 9年零4个月,单位炉容产铁量达到6 177t/m~3,实现了长寿炉的目标。其主要经验在于:注重建筑质量;生产中重视炉况的调节和操作;在炉役后期则采取了特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梅山1号炉在采用国产耐火材料和装备的条件下,经优化高炉装备,精选入炉原料,精心操作加V-Ti矿护炉等措施,较好地处理了高产,优质,低耗,长寿的关系,连续生产不中修历时9年零10个月,单位炉容产铁达6978t。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马钢二铁厂4#高炉6年零8个月的生产实践的调查分析,提高炉的长寿方针是:加强高炉操作,稳定炉况,预防结瘤,改善入炉料质量,加强炉役期的操作管理等。  相似文献   

4.
唐钢二炼铁厂1号高炉(1260m^3)由于采取了精料、合理装料制度、及时加装冷却器、科学补炉、钛矿护炉等措施,使一代高炉寿命达到9年零3个月,实现了高炉长寿。  相似文献   

5.
许美兰 《武钢技术》1997,35(11):46-51
阐述了武钢1号高炉中修中采用的多项新技术,通过加强高炉操作炉型的维护,发挥设备,技术优势,达到了高产,优质,低耗,长寿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炼铁》2016,(5)
宝钢3号高炉停炉以后,对高炉的炉体侵蚀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合调查结果,重点从高炉长寿设计、不同炉役时期的高炉操作和长寿维护等三个方面,阐述了3号高炉的长寿经验。认为3号高炉能够取得一代炉役寿命19年、单位炉容产铁量1.57万t/m~3的长寿业绩,一是高炉长寿设计,为长寿奠定了基础;二是高炉操作上保持长期的炉况稳定顺行,为长寿提供了重要保障;三是炉役后期加强高炉的长寿维护,为长寿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梁巨鸿 《武钢技术》1997,35(3):3-6,11
武钢1号高炉经1995年中修后,在炉底、炉缸正常的情况下,加强原料管理精料工作,调整好上下部的操作制度,采取提高富氧率、扩大喷煤量、用足焦丁回收量等措施,既能达到强化冶炼,又能保持高炉的长寿。  相似文献   

8.
侯文占  刘晚来 《炼铁》1998,17(5):5-8
石钢3号高炉(300m^3)第二代炉投在未进行中修的情况下,连续生产了8年零1个月,单位炉容产铁6376.3t/m^3。其长寿的主要经验有:不断改善原燃料条件:强化高炉操作与管理、加强冷却系统维护与管理以及采取护炉措施等。  相似文献   

9.
《炼铁》2017,(6)
在宝钢高炉生产30多年的过程中,既有2号高炉(1代)一代炉龄15年2个月和3号高炉(1代)一代炉龄18年11个月的长寿佳绩,也有4号高炉(1代)因炉缸原因仅生产9年4个月就停炉进行大修的实例。通过对宝钢4座高炉炉身、炉缸设计的演变过程和长寿维护实践的分析,重点对2号高炉大修改造的炉体冷却形式、炉缸配置、设计施工,以及操作维护进行了探讨。认为高炉长寿是一项系统工程,初始于高炉设计、关键部位耐材质量和施工质量,重在合理的日常操作和稳定的炉况,以及长寿管理制度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10.
韶钢1#高炉(305 m2)第二代寿命达到了冶金部制订的长寿高炉标准。该炉主要从改善入炉料质量,稳定炉况,预防炉瘤,加强炉役后期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来延长高炉寿命的。  相似文献   

11.
韶钢1^#高炉(305m^3)第二代寿命达到了冶金部制订的长寿高炉标准。该炉主要从改善入炉料质量,稳定炉况,预防炉瘤,加强炉役后期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来延长高炉寿命的。  相似文献   

12.
杜轶峰  李嘉 《炼铁》2005,24(3):48-50
通过对马钢300m^3级高炉长寿问题的分析,发现影响高炉长寿的主要因素是高炉冶炼强度大幅提高,原燃料条件变差,高炉操作不当等。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加强管理,提高原燃料质量,优化高炉操作,慎用萤石洗炉等.  相似文献   

13.
高炉长寿技术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渝生  曹传根  甘菲芳 《钢铁》2003,38(11):70-74,8
介绍了现代长寿高炉的设计思想和最新发展趋势,铜冷却壁技术是解决高炉炉腹、炉腰、炉身下部长寿的最佳选择,提高炉缸侧壁寿命,加强高炉炉缸维护和在线监测是现代高炉长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宝钢3号高炉操作技术进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可中  林成城 《炼铁》1998,17(2):17-20
宝钢3号高炉(4350m^3)于1994年9月20日投资后,因设备故障频繁、冷却系统存在缺陷以及操作参数的调整与生产不相适应等,炉况长期不稳。1997年6-9月,通过采取调整布料档位,合理扩大矿石批重、控制鼓风动能,测试并调整基准料线以及同煤比操作等,高炉边缘气流得到适当发展,煤气流分布更加合理,炉况变得稳定顺得,消除了炉温波动现象,高炉高项技术经济指标改善。1997年9-11月,高炉焦比为345  相似文献   

15.
新钢7号高炉炉役后期为确保长寿稳定顺行,采取护炉措施。通过喷涂造衬、加钒钛矿护炉、优化操作制度、加强管理水平等措施,确保了高炉长寿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宝钢3号高炉炉役后期设备老化、冷却壁破损、原燃料劣化等诸多不利因素,积极探索炉役后期的操作制度.通过加强原燃料管理、优化煤气流分布、控制休风率、加强设备管理等措施实现了高炉稳定高产,并通过加强炉身、炉缸长寿维护,确保了高炉长寿.  相似文献   

17.
宝钢1号高炉有效容积4063m^3,一代炉龄10年零6个月(1985年9月15日~1996年4月2日)累计产铁3230万t,此次停炉采用空料线打水法,空料线时间17小时零3分,简要介绍停炉操作,凉炉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刘振均  金觉森 《炼铁》1997,16(6):21-23
经过烘炉,装料和料面测量等准备工作后,宝钢1号高炉第二代炉役于1997年5月25日顺利开炉。开炉后,高炉炉况顺利稳定,第15天(6月9日)日产量达8116t,高炉利用系数达2.01,开炉后第一个月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创宝钢高炉历次开炉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王长霖 《炼铁》1998,17(2):13-16
合钢3号高炉(314m^3)第一代炉役寿命达到12年7个月(无中修),单位炉容产铁量达到6185t/m^3,其主要的长寿经验是:重视设计、施工及开炉工作,尤其是炉体冷却的能力设计较大,确保了冷却设备的安全工作;抓好精料工作;加强高炉的日常操作;加强炉役一期的操作及维护。  相似文献   

20.
陈亚彬 《昆钢科技》2006,(B08):35-36
对6号高炉炉役中后期在强化冶炼与高炉长寿方面的工作进行分析。通过加强原燃料、炉内操作、设备和炉前管理,优化上、下部调剂,采用高风温、富氧喷煤等措施,高炉保持长期稳定顺行,实现了强化冶炼生产,延长了高炉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