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闫敏英  杨志泉 《冶金设备》1999,(5):24-27,13
武钢炼铁厂二制粉CD型仓式泵扩容改造工程中,采用新工艺和新材料研制新型大容积仓式泵,增设气体流化漏斗、按喷吹罐的控制方式配置供气管路、利用微孔烧结板制作大面积流化床,并且采取了多种旨在增加设备结构强度的措施。新型仓式泵系统投产后,运行指标良好,与改造前相比,输送能力提高2倍以上,输送耗气量减少约50% 。  相似文献   

2.
针对下出料仓式泵在大口径管道远距离输送煤粉过程中耗气量大,输送时间长,作业率低的弊端,包钢炼铁喷煤车间在现有设备条件下,通过采用调节和改善混合器喷咀系统的长度和构造,调整各部压缩空气流理和比例,实现高泵压输送的操作制度等措施,使输粉浓度由小于16.0kg/m^3提高到31.2kg/m^3,输送能力达到70t/h,收到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  相似文献   

3.
采用新研制的仓式泵实现了大口径管道远距离高浓度输送煤粉。投产半年,该装置运行平稳可靠,技术经济指标良好。该装置的输送能力为40t/h,平均输送浓度20kg/m3,调节该泵各支气管路气体流量的分配比例后,平均输送浓度可以达到40kg/m3以上。  相似文献   

4.
李小静  王文忠 《炼铁》2000,19(1):48-50
1 概况 马钢四铁厂新1号高炉制粉系统距离喷吹站550m,制好粉后需经仓式泵输送至喷吹站。由于每罐煤粉重13.5t,需20min左右才能输送至高炉喷吹站集粉仓,这样难以满足日后2500m~3高炉150kg/t以上煤比的要求,且能耗较大,不符合节能降耗原则,再加上气源压力波动大,对整个制粉系统带  相似文献   

5.
杨志泉  尹建威 《钢铁》1998,33(7):8-10,52
武钢和钢铁研究总院在联合研制新型高效上引式仓式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已在现场安全稳定运行一年以上,证明具有输煤能力强,易于维护和调节性能好的优点,平均输送回固敢比近15.5,瞬间输送回气比最高可达46.5以上,输粉能力达到40t/(台.h)该设备对促进我国高炉喷煤技术进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吉永业  刘百田 《炼铁》1994,13(3):29-32
在1号输煤系统技术改造中采用了内输出仓式泵,并采取必要的改革措施,如上部煤粉仓适当缩短,加大仓式泵直径达2.2m,在泵体上装电子称量装置,采用微机自动控制,设置必要的气体流量,压力等检测仪表及防爆措施。改造后输煤量由原来6-7t/h提高到40t/h,充分满足了高炉喷煤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9.
肖忠敏  杨荫庐 《炼钢》1998,14(5):15-17
分析武钢二炼钢厂转炉扩容的必要性、可行性、对设备改造和有关的校核、测试过程以及扩容后的冶金效果作了简要介绍,总结了实施技改的施工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0.
袁晓 《马钢技术》2001,(C00):57-60
本文针对第三烧结厂石灰窑的仓泵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造方案,完成了三电一体化的设计、编程,提高了仓泵的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三钢2号高炉大修扩容改造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芳颖 《炼铁》2000,19(4):13-15
三钢2号高炉大修容改造中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如炉底、炉缸采用自焙炭砖-陶瓷砌体复合炉衬,热风炉采用顶燃式以及空气煤气双预热,上料系统主卷扬电机采用交流变频控制等。高炉投产后1个月就达到设计指标,目前利用系数稳定在3.3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杨佳龙  李怀远 《钢铁》2005,40(3):9-12,16
武钢5号高炉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高炉设计与炉料结构,提高入炉原燃料质量,选择合适的高炉内衬、改良炉底结构与材质,注重开炉前的基础工作与开炉初期的长寿准备,加适量的钒钛矿护炉,开发冷却壁垂直水冷管修补换新技术,维护好炉体与冷却壁,选择合理的装料制度与风口布局, 强化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的日常管理等,实现了高炉强化冶炼与长寿生产,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 229 t/(m3·d)。  相似文献   

13.
从系统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和结构形式诸方面介绍了为宝钢2号RH工程配套研制的粉剂气力提升装置的概况,并给出了主要的技术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实践证明系统在CaO、CaF2粉剂的提升输送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武钢4号高炉炉底炉缸破损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木森  邹明金 《炼铁》1997,16(6):14-17
武钢4号高炉(2516m^3)第二代炉役采用了全炭砖水冷薄炉底结构,一代炉役寿命达11年6个月,停炉大修时的破损调查表明,炉底炉缸的破损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采用的普通炭砖质量差。因炭砖质量差,开炉仅1年半,炉基温度就升高到560℃,此后便开始了长达10年的钒钛矿护炉,确保了炉底炉缸的生产安全,炉底炉缸的破损调查结果也表明钒钛矿护炉是富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5.
武钢4号高炉大修技术改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葆熙 《炼铁》1996,15(6):6-9
1996年5月,武钢4号高炉停炉进行第二次大修。大修设计的基本考虑是:尽量利用原有设备及构筑物,仅对限制高炉生产能力发挥的薄弱环节进行改造更新。改造设计主要围绕长寿、高风温、无料钟炉顶以及实现320t混铁车和100t铁水罐车均能装运铁水等内容进行,将钟式炉顶改为无钟炉顶,将工业水冷却改为全软水闭路循环冷却,新建4座高温内燃式热风炉,采用适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后,一代高炉炉龄可达10年以上不中修,热风炉寿命约两代高炉炉龄,风湿1150℃(单烧高炉煤气),顶压0.20MPa,年产生铁176万t(能力192.5万t)。大修后的4号高炉已于1996年9月28日投入生产。  相似文献   

16.
分析布袋除尘系统机械输灰技术在韶钢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气力输灰技术在韶钢8#布袋除尘系统的应用情况,通过两种输灰技术的比较,说明了气力输灰技术的先进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杨佳龙  李怀远 《炼铁》1999,18(5):1-5
从设计,生产操作,炉体及冷却壁设备的欠水密闭循环系统的日常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武钢5号高炉长寿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世爵 《炼铁》1996,15(5):22-25
为检修高炉煤气下降管,武钢5号高炉于1995年11月20日至12月23日封炉,但开炉后的炉况恢复却极为缓慢,并造成了炉缸冻结,直到1996年2月15日4个铁口才能正常出铁,经过分析,认为造成炉况恢复缓慢的原因主要如下几点,开炉方法与实际炉况不符;风口未堵牢而自动吹开;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检漏困难,处理炉缸冻结时(Si)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