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反两依依——谈"论''''反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传统物质性规划的功效不能仅限于用地布局细节的实现和规模预测的准确,重要的是考量对城市的生长方向和整体格局,以及各主要功能区的框架,交通系统网络的构建,城市基础设施的统筹与民生质量的改善等方面的指导和控制作用."反规划"是一逆向的思维,是对"正规划"的一种校正,虽不是综合性、系统性方法论的思路,但可作为规划研究手段应用于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形态、用地评价和选择方面.  相似文献   

2.
科学合理地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是城市建设用地集约性评价的重要前提.从综述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入手,对城市建设用地集约性的内涵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剖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两个视角的城市建设用地集约性评价指标体系,即在规划编制层面重点引入城市总体用地、城市专项用地、城市配套用地层面的14项代表性指标;在规划管理层面重点引入居住类用地管理、产业类用地管理、公益性用地管理层面的12项代表性指标.最后提出了实现促进建设用地集约性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前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研究的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与城市增长管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总结中国多个城市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实践进展的同时,从概念、目标、内容、方法以及实施等角度归纳当前关于非城市建设用地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而对当前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与研究的总体进展进行分析、评价,并深入思考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方向与内容.  相似文献   

4.
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土地是多样 性的空间载体,如何通过规划引导城市用地 “混合使用”从而适应城市土地功能的复合 属性,一直是行业探索的热点。本文通过综 述国内外城市在用地“混合使用”方面的实 践探索,提炼出规划引导用地“混合使用” 的五个具体方向即优化分类、引入混合、界 定成分、约束度量、划定区域,供规划从业 者共享。  相似文献   

5.
对照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考察近年来上海和重庆工业用地比重情况,指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超常规发展的典型现象,运用理论模型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作用原理和合理性,最终根据“时间、职能、空间”三个要素提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合理取值的三种思路,并以“眉山市工业新城概念性规划”作为案例进行佐证和解释。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是一个以丘陵地貌为主的国家和当前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的实际,围绕控规编制的基本原理,结合邵阳市桃花新城控规编制的实例,从“区域分析”、“用地评价”、“用地布局”、“道路体系”、“竖向规划”、“用地指标”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加强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控规编制方式和方法,推动我国城市建设集约节约用地。  相似文献   

7.
海滨城市往往有着良好的自然环境与生态基底,滨海地区的规划与开发面临着比一般城市更多的自然环境挤兑问题,在规划中“临海发展”“拥湾发展”,也是常见的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方向,因此规划应围绕守护“绿水青山”,保障海岸生态安全。其中环境敏感度的评价、生态区域的划分、生态要素的涵养与保持等,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防城港市江山半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践,研究规划中环境评价与生态控制问题,为滨海地区规划中的相关生态问题提供案例支撑,以期提高相关规划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张秋芳  余以文 《山西建筑》2005,31(13):36-37
结合广州市变电站规划实际,从规划容量、用地规模、变电站接线形式和站址的选择等方面,介绍了城市变电站规划中的几个方面,从而解决了城市变电站建设用地难的问题,以合理科学建设电网。  相似文献   

9.
翟良山 《城市规划》1991,15(4):26-28,25
在预测和评价城市道路用地时,一般惯用“道路用地面积率”和“人均城市道路用地”两个指标,其在反映城市道路用地能否符合交通要求方面有一定局限性。本文介绍了一种比较简单的城市道路用地预测模型,采用城市规划年限时的城市人口密度、居民出行方式和车速等指标因素,以适合具体城市的交通特点和需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建设用地的存量更新、减量规划开始成为城市规划的新趋势.研究梳理了近几年北京在城乡建设用地减量规划实施方面的工作探索与当前面临的阶段性问题,围绕《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减量提质”的要求,从完善整体工作框架、加强市级规管部门指导和监督作用、加强区级政府空间统筹作用、明确乡镇政府减量提质实施方案编制要求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提出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减量提质目标的规划实施机制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侯敏 《建筑与环境》2009,3(2):161-163
“反规划”理论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2002年首次提出来的。其要义是:将城市与环境进行图底易位,将环境当作图,把城市当作底来设计,首先考虑非建设用地的需要,变换思维、敢于创新、将规划和设计的目光聚焦于“非建设用地”上来,进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规划之路。  相似文献   

12.
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主要内容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和城市居民对生态休闲的追求,城市非建设用地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如何编制科学合理的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以保护城市非建设用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一些快速城市化地区展开了积极的探索。文章认为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的理念应为”生态优先”和“精明增长”,主要内容为确定“图底关系”.用途管制、容量控制.确定各种增长边界、建立指标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3.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是依法对城市进行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档案是规划管理活动的历史记录,掌握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档案的特点,便于更好地为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服务。 一、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形成了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档案 《城市规划法》第31条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需要申请用地的,必须持国家批准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上海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本轮规划最大的特点,就是提出“严守用地底线,实现建设用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如果说,2007年深圳总体规划是第一个从增量为主转向存量为主的规划,那么上海总规很可能意味着,存量规划正式成为法定主流规划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姚洁 《城市建筑》2014,(23):34-3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城市建设用地这个方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程度进步的大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城市小区规划尤显重要。城市小区的规划涉及到各个方面,本文就规划用地和绿化措施等方面展开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社区中心规划建设呈现独特的发展路径,集中用地社区中心即是21世纪初提出的新模式;在进入新时期后,应跟进高品质发展要求,及时检讨并优化该模式。文章对南京首个采取集中用地社区中心模式、迄今历时20年的河西新城中部地区进行规划实施评估,分析规划实施中的“顺”与“困”,并引入社区生活圈发展理念,将其置于城市社区公共设施的集聚空间结构中进行整体考察,总结既有集中用地社区中心模式的优点和欠缺点,从集中用地精细化、便利性导向的整体性规划引导和新城社区中心空间再优化等3个方面对该模式进行再思考,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建设用地敏感度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实际规划编制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地方政府委托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区位和范围不尽合理进行了思考,探索性地提出"城市建设用地敏感度"的概念,并尝试建立"城市建设用地敏感度评价"的初步方法。同时结合案例对"城市建设用地敏感度评价"在国家法定规划程序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回溯非建设用地规划研究渊源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及其“图一底”思想方法在范围、标准、空间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城市非建设用地乃是一种依附性地域空间,单从生态安全本身出发的“图-底反转”分析方法无法解决城市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空间关系;规划过程中的“图”(建设用地)和“底”(非建设用地)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存在相当数量有待划定的“灰色”区域,规划的本质即在于通过对两者统筹考虑,消除灰色区域,明确用地功能亦即图底格局.  相似文献   

20.
《四川建材》2015,(6):73-75
面对国内城市建设对用地规划管理等方面的需求,现行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管理的需求,需要建立完整的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城市建设用地项目选址分析、用地结构和风格分析及存量建设用地分析等功能,详细的系统规划和科学的设计结构,既可以减少用地规划时存在的盲目性,又可以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较高的统一性和完美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