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品中的珍品,所谓"一壶冲古意,千秋有同心"讲的便是紫砂壶古朴的韵味和深远的文化内涵,其外表与内核都体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此件"逍遥竹"以返回自然为其主旨,在造型上参考了自然界中的植物,由此既显示出独特的造型感,其内核也有了依托,形成了古朴典雅而又超凡脱俗的艺术风格,在自然趣味之间凝结着人类的美好愿想。  相似文献   

2.
紫砂壶是一种具有独特中国传统风韵的艺术品,无论其造型还是内涵都能够体现出浓厚的东方美学特征与深厚的文化哲思,因而能够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双重限制给人以美的享受。此件紫砂壶名为"木瓜",造型小巧精致,仿造自然界之中的木瓜而制成,再用巧妙的雕刻与彩绘进行装饰,使得整件作品活灵活现,充满自然趣味,其间也体现出紫砂壶艺术的独特美感与中华儿女对于自然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品之中,简约朴素而又不失大气典雅的美感一直是手工艺人所执着追求的,以对自然的观察为基础,加上自己的思考创作,就能成就一件超凡脱俗的高雅艺术品。这件名为"竹提三弄"的紫砂壶造型简约大方,古韵悠扬,其内涵之中包括中国人对于竹子这一植物的深远寄托,对于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体现出紫砂壶这一艺术形式的魅力与其独特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4.
宜兴紫砂艺术从起源发展直至今日,已经有着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了,因此,其历史也是十分的悠久。而要说紫砂壶的美,那这是许许多多的因素综合在一起所呈现出来的,比如泥料、壶型、装饰等等,其中的魅力更是独一无二的,是其它器具所无法比拟的,而紫砂壶的本质则主要体现在造型艺术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在传统与继承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改变,只是紫砂壶的造型艺术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由此,在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品中被称之为一朵奇葩。本文便主要以紫砂"抽角沁香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造型之美。  相似文献   

5.
艺术能带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的享受,它借助某一种载体,比如绘画、音乐等形式,激发起人们对美的欣赏和情感的共鸣,甚至能把欣赏它的人带进一种用语言都无法表达的精神世界,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遐想愈大,其艺术水平也就愈高。紫砂壶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性和很强的实用性,它既有实用的美,又有视觉的美和把玩的美。这种具有"三合一"功能和作用的艺术品,恐怕是书画、玉器等其他艺术品难以兼而有之的。每把紫砂壶都是一件浓缩了陶艺家对艺术解读和表达的结晶,是通过"泥和火"的过程来体现的艺术奇迹。精美的紫砂壶是一首琅琅上口的诗、一幅生动传神的画、一首优美动听的旋律,同时还是一个默默不语、不离不弃的好朋友。这个"好朋友",其制作工艺从外到内、由表及里都是一丝不苟、富有神韵、耐人品味的。  相似文献   

6.
一把好的宜兴紫砂壶是要集紫砂壶的材质美、工艺美、造型美、功能美、品味美于一体的传统紫砂文化艺术品。紫砂壶一直以来都是以它古朴的材质与紫砂壶特有的适茶性,与茶文化相辅相成,让大家熟知,经常有人说道爱壶人士不一定都喜爱喝茶,但爱好喝茶的人几乎都为紫砂壶倾倒。一把精品紫砂"佛手壶"的出现是紫砂匠人精湛技艺的体现,也是他们情感传输的一个过程,形与意的互相触碰,是意境美与生命力的表现,这把紫砂"佛手壶"把实用与观赏相结合,是一把审美度极高的手工艺品。  相似文献   

7.
充满古朴韵味的紫砂壶是中国陶瓷艺术品与茶道活动中的"主角",是体现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又一力作。此件"玉麒麟"紫砂壶通体乌黑发亮,造型饱满大方,充满雍容华贵的气度,麒麟装饰的运用更为壶增添霸气与吉祥。立足于此壶鲜明的外形特征,本文将对其泥料、造型等装饰工艺进行分析,说明其艺术特色并进一步领会紫砂壶艺术的工艺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说的是宜兴紫砂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价值,作为一件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术品,紫砂壶也的确是一件比珠宝更为珍贵的宝物。此件紫砂壶名为"金鸡如意",通过手工艺人的巧妙设计将金鸡的造型表现出来,其文化内涵浸染着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整件紫砂壶古雅秀丽,简约大方,工艺精湛,既凸显出手工艺人那独到的技艺,也反映出紫砂壶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一泓澄碧无人汲,埋没荒榛水独清。俯拾凝灰好颜色,紫砂两字好题名。"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中最为独特也是最为杰出的一种,深受世界各国茶道爱好者及收藏家们的喜爱。本文将通过介绍分析此件"六瓣菱花壶"来感受紫砂壶的自然之真与艺术之美。在感受其造型美与内涵文化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体会其中的创新性,由此使我们对传统艺术品产生新的认识,明白传统艺术品在新时代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陆利华 《江苏陶瓷》2012,45(4):44-44
紫砂壶与一般的工艺品不同,自然对制壶艺人的要求也不同,除熟练的手工技艺外,艺人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为的高低也会影响紫砂壶的优劣。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词"传神",它的意思是一件艺术品不光要有漂亮的外表,更重要的是要能"传神",把艺人要表达的情感与寄托溶于艺术品中,使之形神兼  相似文献   

11.
<正>"方匪一式,圆无一相",八个字概括了宜兴紫砂壶的造型艺术。紫砂壶不仅是有独特的材质,还因为打泥片、围身筒、拼接成型的手工技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因为文人的参与赋予以紫砂为载体的器物"文人气",使紫砂由日用器走到收藏类艺术品的高度。而随着文人的参与,紫砂壶的器型构思设计更考虑到装饰性与创意性,而紫砂花器则通过另一种创作语言,表现出手艺人的智慧,它通过堆花、贴花、肌理效果等装饰手法塑形成器,体现的是自然之美,紫砂"贵妃竹壶"(见图1)就是一件花器作品。  相似文献   

12.
正改革开放30多年,工业浪潮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紫砂壶作为手工制品成为信息时代的一朵奇葩,由传统的粗陶实用器变为实用、收藏价值兼具的艺术品,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流传海外,并受到重视和喜爱。紫砂壶制作技艺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发展广受关注,更应引起紫砂爱好者的足够重视。1造型设计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其造型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是其它陶瓷品类无法比拟的。此把"禅  相似文献   

13.
"秋月茶香万古吟,紫砂竹林情意深。"紫砂壶是在世界上有着极高声望的中国传统陶制艺术品,也是中国古典文化与茶道文化的代表,从紫砂壶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紫砂壶艺术的典雅古朴,更能从其中发掘到一些独特的意境美。本文将要分析的对象是一件名为"微雨"的紫砂壶作品,此件紫砂壶造型简约,古朴沉静,我们将通过对它的细致分析揭示其造型特征和意境营造。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也是中国艺术最深远的追求。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既是实用器,也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品,随着时代的发展,紫砂壶造型艺术不断丰富发展,给人以极大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而"意境美"也成为紫砂壶鉴赏与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尺,一把成功的紫砂作品必然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诗意空间。本文以紫砂壶"渔翁"为例,浅谈其文化意境。  相似文献   

15.
紫砂壶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色不艳、质不腻"的特点给我们以感官上美的享受。紫砂壶作为艺术品,不仅要满足人们对日用品的要求,更需具备原创的艺术美,以及表达丰富思想文化的内涵美。紫砂真正的价值体现在其艺术与人文价值上。当一把紫砂壶融合了中国的文化、时代的特色以及制作者的个性特征,自然就蕴含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紫砂壶是一种独特的中国艺术品,通过对古代和当代紫砂壶艺术品的审视,发现当代紫砂壶艺术创作较之前代,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都始终遵循紫砂壶艺术所固有的规律。当代紫砂壶尽管进行了诸多创新,但依旧通过造型和材质体现其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17.
紫砂壶原本是传统实用器,历经时代的洗礼始终长盛不衰,最终脱颖而出,从实用器演变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其中经历了工艺的变革、审美的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本文以紫砂壶"供春"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之美,以及工艺上的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18.
紫砂壶除了是传统手工艺术品之中的一类之外,更能够将其称之为一种造型艺术品,在经过了几百年的历史发展之后,在造型艺术方面更是变得丰富多彩、精彩纷呈,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种类,比如几何形体是造型中最为简单和常见的一种,或者是以动植物为原型进行创作的造型设计,再者则是以瓜果蔬菜作为原型称之为筋纹的造型,无论是哪一种造型种类,其灵感来源都是来自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之中,是制壶艺人对其深入的思考与感悟,并融入所产生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紫砂壶,也使得其内涵意境得到了一定的升华。本文便主要以紫砂"春秋问渡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人文寓意。  相似文献   

19.
紫砂壶艺术是中国传统手工制作茗器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不同的主题体现着不同时代的文化艺术风貌。"汉瓦"是紫砂壶中的经典造型,以汉朝风韵注入,彰显紫砂壶艺术之大气典雅,本文将通过对它的分析来领略其造型工艺与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20.
提起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中国的名声可谓十分响亮,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农业传统的东方古国在器具制作方面颇有心得,也就为世界艺术品殿堂提供了一批具有特色的艺术品,紫砂壶便是这其中的一种。本文将以此件名为"夏花"的紫砂壶艺术品为对象,分析其造型特色与艺术内涵,从其简约质朴的造型之中挖掘出的它的独特之处,由此感受紫砂壶艺术所包含的传统韵味和文化哲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