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引言早在70年代,刘汝醴先生就对宜兴紫砂工艺史作过研究,他提出:“在清代宜兴紫砂工艺史上,曾出现过风雅朴实的文人风格和华美妍丽的宫庭风格”,本人于1985年也发表过“试谈清代宜兴紫砂两种工艺风格的对峙”一  相似文献   

2.
彭耀年 《江苏陶瓷》2012,45(5):57-57
溧阳不仅是宜兴的邻市,也是一个与宜兴紫砂有着深厚渊源关系的地方。清代嘉庆16~21年,西冷八大家之一的陈曼生在溧阳当了六年的县宰。公余之暇,他遍临溧阳的名胜古迹,考据金石文字,他欣喜地发现了唐代遗存的"唐井栏",对井栏上的铭文作了详细的考证,乐在其中。清代中后期,宜兴紫砂壶因其自身的特点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陈曼生对紫砂壶的挚爱非同一般,不仅欣赏、收藏紫砂壶,还亲自绘制了紫砂造型设计图纸38式(按照"唐井栏"  相似文献   

3.
正果呈,顾名思义,装上果实,呈上。它精致、小巧又实用。特别的是,你可以亲手编织而成。这款果呈材料包,内含两色楠竹竹篾、两种细竹丝,以及材料若干,并附上雪花编、人字编等基础工艺。找一个闲暇的下午,让流失中的竹编,充实你的时光,重回你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下,商家对货物的包装越来越讲究。但紫砂壶始终以它简约的设计、低调的华丽、厚重的品质,赢得人们的喜爱。宜兴紫砂壶是公认质地最好的茶具,并不是浪得虚名。紫砂壶实用性强,究其原因,在于紫砂材质具有较高的气孔率,透气性好;此外,紫砂泥的可塑性和结合能力好,有利于工艺装饰;紫砂泥的焙烧温度范围宽,这是紫砂制品不渗漏、不老化、越使用越光润的原因。可以说,这种粉质细砂岩的紫砂土是"宜陶宜壶"的最佳泥料,也是陶都宜兴特有的宝藏。如此珍稀的陶土制成的紫砂壶,应该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陶艺家们应该在起名上下足功夫。紫砂壶的命名方法很多,但要命名恰  相似文献   

5.
正宜兴紫砂从古至今都与其它工艺品、艺术品一样,随着时代的脚步、国运的兴衰而决定着自己的命运。国运昌盛,紫砂就是旺,艺术形式和创新形式就多样化的发展。紫砂陶装饰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蓬勃发展,特别是乾隆盛世,紫砂陶的造型和装饰丰富多彩,如清三朝宫廷御用器皿,特别是瓷器盛行挂珐琅彩,宜兴紫砂陶也一度在胎体上挂珐琅彩、挂炉均釉,形成一种奢华多彩的风格。但因为当时挂珐琅彩成本高,工艺难度大,仅在宫廷中适用,再加上紫砂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提高,紫砂壶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青睐,并且慢慢地进入家家万户成为人们饮茶之必备器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手工制壶工艺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紫砂作品问世,人们在追求紫砂壶的实用性的同时也对紫砂器型和紫砂装饰进行了更多的拓展。作为有着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紫砂壶,在它的设计和装饰上仍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也使得紫砂器的造型更加古朴。就如他的颜色一样那么的朴实。这件紫砂汉云壶的造型衡中沧桑,将紫砂壶那种古朴、端庄、稳重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一件紫砂的传统器型,他的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非常的仔细,在局部处理上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加入了自己的想法,给人一种不一样的艺术享受。此壶的线条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流畅如云,工艺精湛,从它的线面处理上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它所蕴含的历史韵味。  相似文献   

7.
<正>自从清代失传黑紫砂工艺成功复原以来,文博业界和紫砂收藏爱好者急需一个辨别黑紫砂器的标准,基于此,本黑紫砂研究所特制定标准,以供大家参照应用。窑变黑紫砂、常见的捂灰紫砂和黑料紫砂有什么不同,怎样辨别?本文将就这个问题从四个方面对三种工艺的不同来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8.
<正>紫砂器真是一种神奇的器物,它能够融合诸多工艺技艺、艺术形式,成为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瑰宝,是因为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众多文化元素之精髓,使得历代的文人雅士热爱追捧,更是众多中国人的心头之爱。清代中期,金石篆刻这种人文气息颇浓的艺术形式,使得书坛、印坛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气象。这种景象无疑给紫砂的创作注入了鲜活的动力,文人紫砂的代表人物陈曼生首开先河,而何  相似文献   

9.
<正>想学手艺,去哪里找师傅?怎么和师傅相处?除了技艺,手艺人还要学习哪些技能?跟着爷爷长大的宋宫均,自小就喜欢竹子。爷爷老宋是个竹编行家,剖竹、制篾、编花、打磨,一套工序下来,竹子就变成了家里用的竹席、竹帘、竹椅、竹筛、竹簸箕。碰上爷爷心情好,还会用活灵活现的竹蜻蜓、竹蚂蚱哄小孙子开心。小小的宋宫均想,竹编真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手艺,一根竹子就能变成一个家。他缠着爷爷学竹编,被竹篾划伤了手也不哭不闹,做好了一件作品就能高兴半天,甚至还在爷爷的安排下,认认真真地拜了师。  相似文献   

10.
许卫中 《江苏陶瓷》2009,42(5):40-40
宜兴有5000多年的制陶历史。但真正发现紫砂泥却在宋代。当时也只是初步地制作一些无釉的比较粗糙的细陶。到了明代时大彬开始。才真正对紫砂泥有高度的认识和比较实用的研究。当明代中后期,宜兴的一批制陶艺人和文人墨客结合后,以紫砂矿土制成工艺细腻的茶具,泡茶特香,既有实用功能,又有文化与欣赏价值,故受到文人墨客和王公贵族的喜爱,紫砂泥与紫砂壶便身价倍增,并形成了独特的陶瓷艺术门类而很快走红世界。  相似文献   

11.
<正>宜兴紫砂的概念宜兴紫砂起源于何时一直是个谜,有人说宋代,有人说明代,而最近在宜兴蜀山的考古发现,则证明宜兴紫砂的源头在明代晚期。据考古发掘的专家说,宜兴的蜀山是清代紫砂和均窑的生产中心,山下是一条古街,当年街上尽是店铺,卖出的陶器就从古街前的蠡河入太湖运往全国。一般窑址附近会有作坊,但蜀山却例外,由此推断,当时作陶与烧窑是分开的,这种社会分工也印证了明代中叶后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的历史。将宜兴紫砂起源指向明晚期的,有两处重要遗址。一  相似文献   

12.
<正>紫砂陶刻艺术是基于紫砂装饰,紫砂形象主题创作的一个门类。这一门技艺在清代西冷八家之一的陈鸿寿的带动下逐渐的发展起来。当代紫砂艺术创作,陶刻已然可以成为一种单独的主题艺术,它跟紫砂一样跟传统古典的文化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门需要具备综合素养的艺术。能够进行带有自身主题的紫砂陶刻创作,很显然创作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书画功底,其次对于紫砂器的性质也较为了解,同时对刀法、技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正造型多变的紫砂陶艺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手工艺术,独特的紫砂矿料,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砂如玉的肌理效果闻名海内。在众多的紫砂器中,经常会见到将竹子作为创作题材的作品,其中有许多已经成为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佳作经典,如清代邵大亨所做的"太极八卦一捆竹"近代的"高风亮节壶"等,竹子与紫砂壶可以说结下了不解的缘分,眼前的这件"竹编石瓢"壶就是将竹编造型与传统的石瓢壶组合起来,一件主题鲜明的  相似文献   

14.
<正>自古文人多爱竹,并赋予它一个雅号"此君"。东坡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宜兴有"中国第一竹海",还有得天独厚的黄龙山紫砂矿源,紫砂壶和竹制品(如竹床、竹凳、竹席、竹匾等)家家都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宜兴紫砂陶人又将竹文化与茶文化融为一体,开拓出了一个新的"不可一日无此君"的高雅境界,以及一款俗称竹编壶(也称竹篓壶)的新宠而广受青睐。然而紫砂竹编壶制作难度大,耗时费工,因而许多艺术  相似文献   

15.
张雪军 《江苏陶瓷》2012,45(3):24-24
人们常谈论“紫砂文化是什么?”紫砂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不能独立从某一个方面去看.简要分析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紫砂为“岩中岩”,这种优质的紫砂矿石独树一帜:二是中国古老制陶业悠久的历史传统给紫砂以各种装饰造型上的选择;三是历代陶艺工匠反复实践不断创造.使紫砂工艺精湛、式样繁多;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文人的参与使紫砂增加许多文化含量;五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人文环境影响;六是博大精深茶文化的影响。使紫砂文化寻求到自己的根基。  相似文献   

16.
在紫砂壶的造型塑造有很多关于竹的题材创作,其中既有对竹子自然形态的模拟也有竹子外形的再塑造,其中"竹编"造型就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紫砂竹题材,这种造型融合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将积极向上的意蕴融汇其中。  相似文献   

17.
<正>黑紫砂——指创烧于明代中国宜兴的一种高温窑变黑色紫砂器,胎体黝黑,较一般紫砂器保茶适茶性更佳,所以明、清两代均为进贡珍品,民间很难一见。黑紫砂取材黄龙山的特殊泥料,高温烧制难度较大,是异常珍贵的紫砂品种,有黑铁砂、黑鲨皮、深青灰等色泽效果。清代后期黑紫砂的泥料配方和烧制工艺开始失传。故宫博物院收藏的35万多件古代陶器中,有将近400件宜兴紫砂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  相似文献   

18.
宜兴紫砂壶是我们现在日常使用的具有欣赏价值的陶瓷产品,从紫砂壶的诞生至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600多年的发展中,紫砂壶经历了各种的起起伏伏,有新生也有衰落,但是直到现在他还是一样的存在,可谓是经久不衰了,在这两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他所经历的每个阶段都对紫砂壶的发展极其重要,紫砂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他在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能与当时的历史文化相融合,直到现在,众多的制壶艺人还是在用紫砂续写着文化和紫砂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社区手工艺     
"社区"最先是一个地域概念,后来又有了"共同文化"的内涵。当BBS出现,它让全球有某种共同兴趣爱好的人群聚集在一起,网络社区形成,成为独立于传统社区形式之外的一种新型社区。当手工艺进入社区,它即找到了最好的生存土壤,而作为社区本身,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手工艺。手工艺生存的最好土壤在一个社区里,有时候,只需要有一个人精通一门手工艺,那门手工艺的魅力就很容易吸引一批本来就有共同文化认同的人聚集到他身边,社区手工艺氛围逐渐就这样形成了。浙江东阳县六石街道后周村现在是著名的东阳竹编手工艺社区,谁也没想到,这个社区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最先只有一对卢姓夫妇做竹编。当时,随着这对夫妇做的竹编  相似文献   

20.
顾景舟大师作为紫砂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在紫砂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被誉为紫砂界的泰斗。他的作品内敛而大气,蕴含着很深的文化魅力,在当下市场经济繁荣活跃的时期,他的作品被收藏界的人们争相追捧。就如同在2011年嘉德拍卖会上所拍卖的这把"鹧鸪提梁壶",最终以805万的高价成交。其造型上的独特设计和艺术塑造,都给后世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艺术风格,他的这种独具特色的设计风格也给中国陶艺开创了一个新的篇章,使紫砂陶艺在中国陶艺里面更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