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人有云:“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形象地赞美了宜兴紫砂陶土的神奇与珍贵。紫砂陶土最重要的特征是可塑性强,经过艺术化的加工提炼,变换出千姿百态的陶艺精品,而其中更以紫砂茗壶最为出类拔萃,它凭借良好的实用性能、艺术收藏价值和人文内涵而为世人所熟知与推崇。  相似文献   

2.
韵律,原指声韵和节律或是物体运动均匀的节律,常用于中国传统诗词、歌曲或是舞蹈的形容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韵律美逐渐成为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一种参考。对于主要以线条构成的紫砂壶来说,韵律美是它的主要艺术构成之一。本文将以此件名为韵律的紫砂壶艺术作品为分析对象,来探讨其韵律美的构成,通过其装饰来发现其中所包含的中华传统文化,以此使得整件作品更为丰满立体,更有利于其日后的传播发展。  相似文献   

3.
紫砂壶为茶而生,被誉为"茶具之王",具有良好的气密性,用它泡茶隔夜不馊、透气不透水、香不涣散,且久用而越显温润光亮,给人以独一无二的泡茶体验,具有无可替代的韵致,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本文以紫砂壶"日月合璧"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意境,从中感受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圆器追求的自然是圆润饱满,线条流畅,点线面之间自成风流体态.作为典型,艺人为了凸显圆器的质感和造型特点,特意设计制作了紫砂壶《雅韵》,以柔和的线条突出壶的温润,以古意的砂泥诠释壶的雅韵.  相似文献   

5.
紫砂艺人是把中国传统艺术和民族工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紫砂花器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从供春壶开始,世世代代的宜兴紫砂艺人们就传承模仿,又不断创新,后来的南瓜壶、梅桩壶、鱼化龙、报春壶等等,都成为一代经典,绽放出紫砂艺术更为绚丽灿烂的独特魅力。紫砂壶玉瓯香青把梅花的清香、竹叶的青翠在玉瓯一般的茶具上完美呈现,再加上老辣的文字刻绘,使得这把紫砂壶书卷味、金石味、人文味和谐统一,让人观之如痴如醉,其中寓含的人文雅韵更是我们生活之中的美学典范、精神世界的美好寄托。  相似文献   

6.
何卫洛 《陶瓷》2024,(1):108-109
光器是紫砂壶艺术的一大类型,以素雅为艺术特点,代表了紫砂壶工艺的极高水准。《玉润》是一件典型的紫砂光器作品,其运用了紫砂壶经典泥料,采用了圆器造型,简练精细,温和素朴。作品严格遵守紫砂光器制作的标准,通过精湛的艺术构建展现了紫砂光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紫砂艺术作为其重要的物质载体之一,呈现出了别开生面的人文艺术气象。以汉风遗韵壶为例,以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大汉风韵为背景题材,融入紫砂艺术的审美特征,流露出打动人心的艺术气质。  相似文献   

8.
陈少霆 《江苏陶瓷》2012,45(2):23+27-23,27
在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中,最有代表性的且延绵不断的主流文化是陶瓷,而誉为"陶中瑰宝"的宜兴紫砂壶是独具一格的陶瓷文化精髓,体现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宜兴紫砂壶从日用茶器起始,经明清时期的勃兴和发育,融入文化的元素、文人的哲思和艺人的智慧,历经几百年的发展与繁荣,如今已经进入高雅艺术品的领域。它以独特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形式,传递着艺术魅力、文化内涵和优异功能,受到爱壶者、收藏家的青睐和追捧。我们这一代青年紫砂技艺人员,应该在  相似文献   

9.
范洪明 《江苏陶瓷》2014,47(5):32-32
中国宜兴自古以制陶、产陶而文明,均陶、彩陶、精陶、美陶、紫砂五朵金花各具特色、流光溢彩。时至今日,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注重生活质量与精神层面的享受。随之而来的就是紫砂异军突起,其凭借优雅的风格、变化万千的造型享誉海内外,广受好评。本文以紫砂壶”隋趣”为例,试论紫砂壶创作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0.
周豪 《江苏陶瓷》2014,47(5):64-64
中国文化气象万千,丰沛的底蕴,是渗透在数千年历史文明发展长河中的耀眼之光,它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贯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后转化为一种精辟的素材。构筑起博大精深的人文气象。紫砂壶便是中国文化的优秀载体之一,自古至今,它所搭建起的人文气象是十分丰厚的,也因此得到了世人的高度关注与认同。一把壶,因茶而生,除了那与生俱来的茗饮功能外,它的艺术美感、创意个性、文化内涵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这把紫砂壶“汉韵”(见图1)便是一件十分注重人文气象的作品,无论是造型,还是装饰都充分地渗透文化内容,结合创意特征,富有浓郁的趣味,现重点谈一谈该壶的人文气象。  相似文献   

11.
紫砂器以其多变的造型特征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博得了壶友的喜爱和青睐,千百年来,在徐徐的茶香之中,紫砂壶成为了茶座之上耀眼的明星,或圆润、或方正,或栩栩如生、或八面玲珑,为我们带来了艺术的视觉审美和心灵的愉悦享受。紫砂作品洞天的器型沿袭了明代紫砂的风格特征,非常的简洁流畅,但是别有洞天在其中,仿佛壶中流淌而出的茶汤也讲述着其中的内涵和故事。特别是壶身也采用了同一种泥料的颜色来堆叠,把层次感和细腻的质感融合起来,让我们回到了古人那种气定神闲的姿态和意犹未尽的神韵,在反复地把玩此壶的过程之中,真正地体会到紫砂壶是最适合的文人雅器,其中的韵味在自然而然之中就呈现出来,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2.
顾秀娟 《江苏陶瓷》2012,45(5):52-52
紫砂壶的造型各种各样,容大千世界之美,且富有意蕴。紫砂壶的外表尤其注重陶艺家情感的表现,人们品赏一件壶艺作品时,视线沿着形体的表面或是轮廓线条的移动,在整个视觉运行中引起了心里舒坦的感觉,会唤醒"沉睡"着的愉悦,还能产生美的感受。因此,陶艺家在长期的壶艺创作实践中,需要注重壶体造型形态的正确把握,正确处理物象与意境的关系,培育和开发壶艺的意境美,力求物象美与意境美和谐共  相似文献   

13.
14.
《陶瓷》2020,(5)
佛教文化在神州大地上扎根发展了2 000多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文化之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和精神信仰。紫砂壶艺从明朝正德年间诞生起就和佛教有着不解的深厚渊源。第一把紫砂壶——供春壶就诞生于佛教寺庙中。据史料考证,创作者是寺庙中一位叫供春的小和尚。从此紫砂壶中有了佛教元素、理念,普度众生,教人为善体现在了壶艺中。紫砂壶在6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以兼容并包的宽阔胸怀承载了漫长的文化发展史,它如同一部史书,记载了我国近代史中那些璀璨绚丽的文艺火花。  相似文献   

15.
围绕紫砂壶的设计理念,就如何感受紫砂壶的文化内涵,本文对赏读仿作:体验作者的快乐;有感而作,激发创作热情;自由创作,让表达成为一种习惯等等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在紫砂器型之中,有一种提梁壶比较的特殊,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古代煮水用的器具,所以提梁的造型从过去的实用性,逐渐地转变为如今冲泡茶叶的功能,其中的提梁之道不仅仅是因为美观,还有许多的文化内涵蕴含在里面。紫砂作品"品雅提梁壶"就是在传统光素壶的基础之上,运用了提梁的手法来凸显出此壶的与众不同,其中的美学特色主要集中在提梁壶的虚实相生和阴柔相济的造型特征和内涵之中,它以强烈的空间感和舒展的形态带给我们开阔的视觉体验,看似简洁的造型设计之中暗含着许多的技术考验,在没有多余的紫砂装饰手法来掩饰不足的情况之下,需要紫砂艺人良好的视觉审美和整体的把控能力,才能够和谐融洽地把提梁壶的美学特征全部地彰显出来,可以说是紫砂艺人精湛的传统技艺和良好的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才能把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不露声色地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7.
竹文化是中国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人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从竹的形貌中获得启发,从而将其看作是品格高尚的君子化身,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品格和精神。因此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必然少不了竹的身影。本文所选择的是一件以降坡泥烧制而成的紫砂壶艺术品,其名为"韵竹",是在传统竹段壶、竹节壶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我们将从泥料、造型、装饰及文化等方面细致分析来感受它的艺术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手工艺术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人类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的体现,且大部分手工艺术品具有实用功能,由此也呈现出一种生活美学。紫砂壶便是这实用性、艺术性兼具的一种手工艺术品,其精致程度与绝妙的特性使其在世界工艺品殿堂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所选取的是一件名为"汉韵"的紫砂壶艺术作品,我们将通过细致的分析来探究其造型与内涵是如何体现传统汉韵之美体现出来的,从而更好的体会紫砂壶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9.
冯余妹 《江苏陶瓷》2010,43(3):25-25,27
紫砂壶"十六竹"(见图1)得之于自然,感悟于自然,是我的寄兴寓意之作。其身筒由十六根分割的圆竹环抱而成,口盖结合形式为嵌盖式,竹枝为钮,竹鞭为嘴,耳形壶把模拟竹节形缠枝,使壶的整体更显协调、更为和谐,意图极力营造一种沉稳、高沽、静穆之美。  相似文献   

20.
一叶知秋。秋意正浓时,枫叶红满天,从北京的香山到南京的栖霞寺,人们在观赏枫叶的时候,很多人在秋韵中找寻不一样的感受:秋天繁华落尽、硕果丰收,这是一个成熟与沉淀并存的季节,紫砂创作也是如此,不经过春天的播种、夏天的耕耘,哪来秋天的收获。一夜枫叶一度秋,今朝壶中韵秋色。我酷爱自然风情,更钟爱于花草树木,适时地将这些自然元素组合到紫砂壶上,并运用现代创作理念进行适度的点缀和升华,这样创作出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