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万安坝区的自然情况: 万安坝区位于赣江中游,上距赣州市约92公里,下距南昌市约320公里。控制流域面积35,700平方公里,占赣江总流域面积的44%,包括了主要来源章、贡二水。赣江流经赣州盆  相似文献   

2.
万安水利枢纽是赣江干流上正在兴建的第一座大型骨干工程。枢纽地理位置适中,水量丰沛,开发条件好,综合利用效益显著。早在1956年我办进行的赣江综合利用规划和1959年江西省水电厅提出的江西水电规划报告中,均推荐万安枢纽为开发赣江的第一期工程。枢纽位于赣江中游河段万安县城以上约2公里。坝址以上是长达90余公里的峡谷山区,赣州市紧临峡谷入口:坝址以下近区系低岗与小块平原相间的“吉泰盆地”  相似文献   

3.
万安水利枢纽即将兴建了。长办提出的有海拔98、101、103、105公尺四个正常高水位方案,并以98、103公尺为主要方案。比较壩址也有石华山(即万安)、乱泥湾、棉津等三个(石华山壩址在万安县以上1公里,当峡谷出口。棉津壩址在万安县城以上约10公里。乱泥湾壩址在石华山与棉津壩址之间。)以万安、棉津为主要选址对象。当此方案已到行将确定时期,我们愿以赣江的航运角度,赞成万安壩址,要求正常高水位定为103公尺,死水位为93.5公尺,以供研讨。  相似文献   

4.
赣江尾闾河段水沙特性及河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赣江尾闾河段的水沙特性与河床演变规律,通过对该河段水文、泥沙和地形演变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探讨了该河段的径流、输沙、水沙关系、分流比、冲淤变化、河床稳定性、演变影响因素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赣江尾闾河段输沙量明显减小;河段分流比呈西河增大、东河减小的趋势;全河段演变以冲刷为主,且河道上段的冲刷量远大于中下游河段;东、西河纵横向稳定系数呈上游往下游递减趋势;万安水库的运用、河道采砂、鄱阳湖水位的降低是赣江尾闾河段冲刷的主要因素;万安水库运用时间的增长及河道采砂管理的规范化,将有利于赣江尾闾河段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修河概况修河是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干流自修水县城至吴城镇与赣江西支汇合,河长239公里,流域面积14700平方公里。河流上游为山区,中游属丘陵,下游进入冲积平原。柘林水利枢纽建于中游末端,控制流域面积9340平方公里。修河下游中段有潦河汇入,流域面积增加约4000平方公里。柘林至吴城,属修河下游,河长85公里;枯水水面落差10米,平均比降0.12‰;两岸地势较低,多圩堤;最大河宽600米,最小200米,一般250~350米。河段经常受鄱阳湖和赣江  相似文献   

6.
一、修河概况修河是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干流自修水县城至吴城镇与赣江西支汇合,河长239公里,流域面积14700平方公里。河流上游为山区,中游属丘陵,下游进入冲积平原。柘林水利枢纽建于中游末端,控制流域面积9340平方公里。修河下游中段有潦河汇入,流域面积增加约4000平方公里。柘林至吴城,属修河下游,河长85公里;枯水水面落差10米,平均比降0.12‰;两岸地势较低,多圩堤;最大河宽600米,最小200米,一般250~350米。河段经常受鄱阳湖和赣江  相似文献   

7.
张声鸣 《长江志季刊》2004,(1):55-59,63
万安水利枢纽位于江西万安县、赣江中游,是赣江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赣江为长江一级支流,是鄱阳湖水系的最大河流,流域面积83500平方公里,入湖水量687亿立方米。枢纽地处峡谷出口(以上是长达90公里的峡谷山区),控制流域  相似文献   

8.
万安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赣江中游万安县城上游1.5公里处,是江西省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具有发电、防洪、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万安水利枢纽施工导流水工模型试验由设计单位——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施工技术处委托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进行。水工模型设计根据试验要求采用1:100比尺,模型范围是大坝轴线上游12公尺,下游27公尺,宽9公尺。模型试验由二座三角量水堰供水,模型上设有电动测车(跨度9公尺)一个,流速测量采用本所自制直读式小流速仪。模型始建于1978年7月。10月开始放水试验,至1983年8月底结束。  相似文献   

9.
一、枢纽的位置万安水利枢纽位于赣江中游,在万安县城以上1.5公里处,上距赣州约92公里,下距南昌320公里。赣江自赣州至万安,河流切割遂犹山地,形成峡谷,赣江婉蜒其间。枢纽坝址正当峡谷的下峡口,河道顺直,为著名十八滩的最后一滩,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万安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对赣江中游水文情势的影响,建立了赣江中游水动力数学模型,研究了万安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前后对赣江中游水文情势变化影响,得到了水位、流量等水文参数的变化趋势和规律。结果表明,万安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前后水位、流量和流速总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但在局部时段,万安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前后各个位置水位、流量和流速变化范围较大;由于万安水库的调蓄作用,万安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后水位和流量的最大值都有所降低,水位最大值降低范围为0. 137~0. 250 m,最大流量值降低范围为309~405 m~3/s。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万安水库位于赣江中游十八滩的下峡口,两岸地形整齐,控制流域面积为35,700平方公里,占赣江总面积的44%,不论从综合利用,或从地形、地质来说,均是一个优良的坝址,宜于兴建较高的坝,大坝建成后,能拦蓄赣江中上游多年平均年水量357亿公方,并发出百万瓦的电力,以满足工农业生产上日益飞跃的需要。但是由于上游有江西第二大城——赣州市以及即将建成的赣州铁路枢纽站和部分矿产,万安水库正常高水位的选挥,就需受到一定的限制,在联合运转时,允许正常高水位为100  相似文献   

12.
(一) 长江三峡以上干支流,大多宛延流经峡谷,水文测站属于山溪性河流的测验范围,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一、水文测站多位于削壁陡岩中,或测验河段的两岸均为高山;洪枯水期的河宽相差不大,干流站一般为500~800公尺,支流一般为200~400公尺。二、理想顺直的测验河段少,多峡谷、急滩、石砾方急湾,但这也是选择测验河段的有利条件。三、河底多岩层、巨石或乱石,部份测验河段或大碛石、卵石与砾石组成;测验断面一般是基本稳定的,个别河段也有冲淤变化。四、洪水期,一般测验河段最大水深30~50公尺,个别有60~80公尺,三峡中有达110公尺者。五、干流测站洪水时的测点最大流速通常均在5~6秒公尺,支流测站在峡谷地区的测点最大流速达7~8秒公尺,个别站可达10秒公尺。  相似文献   

13.
一、坝址自然条件 1.地形万安坝址位于峡谷的下峡口,河谷开宽,河床宽约500公尺,右岸有宽约480公尺的台地,左岸为陡峭的山壁,台地高出河床约10公尺,河床平坦,左岸有一大片砂滩。 2.地质坝址地质属于泥盆纪前变质岩系的汾坑岩灰绿色  相似文献   

14.
江辉  刘瑶  陈晓玲  刘惠英 《人民长江》2017,48(24):66-70
基于赣江万安坝址下游的西门水文站1965~2011年的径流量、输沙量观测资料和推算数据,利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和相关性分析法等分析了赣江中上游输沙量变化特征,并探讨了该区域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赣江中上游输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西门水文站径流量年际变化较为均衡,而年输沙量有明显减少的趋势,特别是万安建库前后水沙关系分成两个系列,年径流量的突变点在1967年,输沙量突变点在1996年,即万安水库建成之后2 a;西门水文站年降雨量和年径流量基本保持一致,年降雨量的变化对年输沙量的影响显著;另一方面,1980年至今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等对河流泥沙产出和输送的影响显著,这也是导致该河段泥沙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一、嘉陵江流域的自然条件嘉陵江流域包括嘉陵江干流和渠河、涪江等三大水系。这些水系都开源于四川盆地边缘的山岳地带;流域界限大致在北纬29°40’~34°30’与东经102°~109°之间;流域的东北和西北边缘多在海拔1,500~3,000公尺以上,缓向四川盆地倾斜,构成复杂的向心水系。全部流域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水量达65立方公里以上。嘉陵江流域除上游一部分河段外,绝大部分都在四川盆地的中心地区。西北和东北面有岷山山  相似文献   

16.
万安水电站位于江西省赣江中游河道峡谷的出口,万安县城以上约1.5公里,是江西省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具有发电、防洪、航运、灌溉及水产等综合效益。坝址年平均径流量299亿立米,多年平均流量1020秒立米。地形地质条件优越,地理位置适中,  相似文献   

17.
我站测验河段河面宽在洪水时约200公尺,河床为卵石组成,比较稳定。但在较大洪水时,浪高可达2~3公尺,水面最大流速可达8~9秒公尺,水位涨率每小时达14公尺。在这种情况下,用过河缆牵引测船进行测验,不仅不很安全,甚至测船无法驶入主流。1958年7月发生17000秒公方洪水时,便是这种情形。我站全体同志在党的大闹技术革命的伟大号召下,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是矿藏较丰富的省份,工业发展一日千里,跃进以来要求动力愈形迫切,而江西省水力资源又较缺,赣江的开发,有其特殊意义。万安是赣江上数一数二的大电站,地位适中,且靠近江西铁矿中心,江西省统一电力系统亦将以万安为中心,而万安  相似文献   

19.
<正> 赣江是江西省的第一大河流,干流全长744公里,流域面积为80,948平方公里,约占江西省全省面积的一半。因此,摸清赣江江水的物理化学特征、掌握赣江的水质现状,对指导流域内工农业生产用水、人民生活用水、水质规划与管理、污水排放标准的制定等,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赣江五个基本水文站坝上、棉津、吉安、峡江、外洲1966年~1982年的水化学资料和1980年~1983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对赣江江水的物理化学特征在时间和沿程变化的情况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万安水电站位于江西省赣江河道狭谷的下口,万安县城以上约2公里处。坝区河道微弯顺直.枯水期水面宽约450米,水深2~5米,河床高程一般为65~69米。右岸有宽约400~450米台地。右河床为深水河槽,覆盖层厚1~2米;左河床为枯水边滩,覆盖层厚增至2~5米。河床覆盖层主要由渗透系数在200米/昼夜以上的砾质粗砂组成,允许冲刷流速仅0.7米/秒。坝址基岩属侏罗系地层的浅变质砂岩和砂质页岩。河床中部除局部断层破碎带外,大多为微新岩石,岩面高程62~66米,允许抗冲流速6米/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