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OX—2号鞣剂的合成及其在皮革鞣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主要介绍N—羟乙基恶唑烷(即:OX—2)的合成及其在皮革工业中的应用。OX—2是由二乙醇胺与甲醛缩合反应而制得,其结构经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质谱等进行确定。恶唑烷可与铬盐结合鞣革,当与铬结合鞣革时,不仅可以减少三分之一铬的用量,而且所鞣制的革较单独用铬盐鞣制的革柔软。  相似文献   

2.
恶唑烷鞣剂、SA型树脂鞣剂、NF合成鞣剂的混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3——羟乙基恶唑烷鞣剂[简称 OX(Ⅱ)]与 SA型树脂鞣剂及 NF 合成鞣剂混合应用的鞣制条件及其用于皮革预鞣和复鞣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索。结果表明:SA——OX(Ⅱ)及 NF——OX(Ⅱ)混合鞣剂用于皮革的预鞣和复鞣时,可节约部分红矾和恶唑烷鞣剂,降低生产成本,减轻铬污染,干坯革的观感质量及物理机械强度好于纯铬鞣革。本研究为 OX(Ⅱ)鞣剂应用于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无金属鞣剂研究—有机结合鞣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金属鞣法不仅能够消除铬也能减少因用其他金属盐鞣制而产生的中性盐。本文研究了一种由三个有机鞣剂构成的结合鞣。较好的方法是先用1%恶唑烷初鞣,然后用15%的荆树皮栲胶复鞣。为了减小填充及加脂引起收缩温度的降低,在填充及加脂后再用2%的戊二醛补充鞣制。用该有机结合鞣法制成的黄牛汽车座套革的收缩温度为92℃,抗张强度为0.47MP/m^2,撕裂强度为89.6N/m,崩裂强度为246.0N/m。  相似文献   

4.
为减少制革常规浸酸工序的盐污染,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进行了用明矾预处理山羊软化裸皮以代替食盐浸酸及铝铬结合鞣制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5%明矾预处理120 min即可使软化裸皮的pH调整至适合于铬鞣,且不会酸肿,完全削减了Cl-的使用;再用5%铬粉(BCS)鞣制4 h,皮Ts达102 ℃;鞣制废液中的BOD5、COD分别减少了55%和63%,废液中的铬浓度也得以降低,铬吸收率达91%.与常规铬鞣工艺相比,成革强度并无变化,但粒面紧实性与染色性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应用扫描电镜扫描毛皮剖层组织结构的同时,用能谱仪测定了蒙囿剂应用于铬鞣时,铬在剖层各个层次上的分布情况。并研究了两种不同的鞣制方法对皮板组织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SRT复鞣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一种新的合成鞣剂及它的制备方法。SRT 复鞣剂为芳香砜桥型缩合物。首先由苯酚合成4.4′-二羟基二苯砜,再与萘磺酸,甲醛和脲在酸性水溶液中反应,得到均相水溶性的共缩合物。它是一种耐光性的白色合成鞣剂,特别实用于鞣制白色革。它与铬盐络合作为矿物鞣革的复鞣剂,尤其是复鞣铬革显得光亮和丰满。  相似文献   

7.
树脂鞣剂鞣性和复鞣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论文对氨基树脂、双官能基树脂、乙烯基类树脂(丙烯酸系列、马来酸酐系列)等树脂鞣剂,以及烷基碘酰氯、烷基磺酰胺的鞣性进行了考察,讨论了树脂鞣剂结构与鞣性的关系,具有鞣制效应的材料,并不一定能明显提高Ts。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把离子交换树脂作为胶原模型进行铬鞣,分析了其铬鞣(废液)的离子组成,对正常裸皮和去ε—氨基裸皮进行铬鞣,并对其坯革进行物理机械性能检验和氨基酸、酸容量及等电点等化学分析。通过以上研究揭示了一浴、变型两浴和两浴铬鞣过程中胶原碱性基与铬络合物的结合量、结合类型和结合的意义,提出了在实际生产中利用胶原碱性基与铭络合物的结合提高产品质量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底革鞣制方法,都采用植物鞣剂鞣。这种方法虽有很多优点,但耐磨性、耐汗性、耐老化性等都较差,而且由于鞣剂原料栲胺来源紧缺,在鞣制过程中有严重污染,往往使皮底革产品受到限制。基于这种原因,我校皮革教研室从80年开始以猪皮为对象,进行了“钛—锆—合成单宁鞣制猪底革”的新工艺研究,在成都制革厂大力协助下,进行了小试、中试、生产性试验共计  相似文献   

10.
PT系列两性鞣剂是作者研制的一种新型鞣剂,属于顺丁烯二酸衍生物两性中间体与丙烯酸(AA)、丙烯腈(AN)的共聚物,以此为基础,作者选取浸酸山羊皮分别用PT系列两性鞣剂进行了鞣制与助鞣试验,并与进口的聚丙烯酸类复鞣剂及国产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鞣剂进行鞣制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PT系列中PT- Ⅱ是助鞣效果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铬—铝鞣制方法的发展及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铬鞣法和铝鞣法进行了对比,介绍了少铬的一些铬铝结合鞣法及铬铝鞣剂的几种方法;说明了铬铝鞣制在清洁制革工艺上的作用及优点。  相似文献   

12.
1884年,August Schultz发明了二浴铬鞣法。1893年,Martin Dennis又发明了一浴鞣法。这两种方法各有长处,二浴法系用于山羊皮鞣制,而一浴法则广泛用于牛皮鞣制。制革工作者认为,与一浴铬鞣法相比较,二浴铬鞣法鞣制的成革中,Cr_2O_3含量对成革性能的影响更为重要。例如,山羊正鞋面革(锦羊革)的伸长率是主要的特性指标之一,伸长率超过标准值,制成的皮鞋就容易变形走样,而革中Cr_2O_3的含量减少可降低伸长率。但Cr_2O_3含量降低后的成革是空松而扁薄的,缺乏丰满性和良好的身骨弹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山羊轻革的植铝结合鞣制工艺.结果表明:山羊酸皮经12%的BA栲胶预鞣3 h,再用14%的硫酸铝复鞣,辅以合适的鞣后湿加工可得到Ts为98.8℃,成革手感、粒面外观及相关机械性能与铬鞣革相近的山羊轻革.植鞣前合适的预处理、选择性能恰当的栲胶及铝鞣时使用蒙囿剂对山羊皮植铝结合鞣制生产轻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改性戊二醛的合成方法,测定了其组成与结构,介绍了它的性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改性戊二醛的鞣制条件及其鞣制不同皮类的鞣制工艺。最后,介绍了改性戊二醛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皮革铬鞣效率的提高及铬鞣废液的处理回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提高鞣制效率的铬鞣及配套技术,如高吸收铬鞣、不浸酸铬鞣法以及少铬和无铬鞣法等进行了介绍.阐述了铬鞣废液各种处理后再利用的方法及其应用,最后对提高铬鞣效率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GMT—107鞣剂是一种用戊二醛和甲醛合成的新型蛋白质交联剂。该鞣剂清彻透明、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操作卫生条件好。鞣制毛皮的实验表明,该鞣剂在PH4到9,温度12到38℃,用量为6至16克/升的条件下,均可表现出良好鞣性。其鞣制成品皮板洁白,毛被松散灵活,毛色纯正,手感丰满柔软,有优良的耐汗、耐热皂洗性能。用作电子显微镜切片固定剂其性能与进口戊二醛相同。这为生产白色革、毛皮和制备高质量的心脏瓣膜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DOX型改性噁唑烷合成鞣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主要以丙烯酸树脂复效剂DA对恶唑烷(oxazolidines)合成鞣剂[4](简化OX-2唑烷)的改性研究。为增加填充和提高革的利用率,研究了DA树脂的合成条件,确定了OX—2与DA树脂的合适配比,固定了粘度和酸度,从而确定了鞣革基础。  相似文献   

18.
Fe2+与酚缩合物对皮胶原结合鞣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Fe^2 盐与酚缩合物结合鞣的可能性,并确定Fe^2 -酚缩合物结合鞣制备浅色革的工艺,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现,在低PH下,Fe^2 盐能与酚缩合物络合结合,吸收峰由279nm降至228nm处。在有氧状态下,将Fe^2 盐与8种酚缩合物进行鞣革实验,分别考察成革的Ts变化和感官物性(颜色、状态),发现先Fe^2 盐鞣制再酚缩合物复鞣能显示出较强的结合鞣协同效应,Fe^2 盐-磺化脲酚醛缩合物鞣制工艺所得成革Ts达86℃,色泽浅淡,抗张强达25.60N/mm^2,撕裂强度44.4N/mm,崩裂力达253.5N。  相似文献   

19.
马来酸酐酰化对胶原与铬反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马来酸酐对山羊皮胶原进行了酰化,探讨了酰化对胶原与铬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酰化可给胶原分子上引入大量的羧基,酰化后的胶原在铬鞣时对铬的吸收结合能力明显提高,收缩温度也大幅度提高,酰化后的胶原适合于进行少铬鞣制  相似文献   

20.
C-2000铬鞣剂的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C—2000铬鞣剂媒制汉口路山羊皮生产服装革的工艺条件,对比了不浸酸鞣制和常规浸酸鞣制两种工艺所得革的性能。结果表明,与常规浸酸铬鞣法相比,采用C—2000铬鞣剂及相应工艺鞣制的蓝湿革与成革的某些性能得到了提高,可以省去浸峻工序,简化工艺操作,减少酸和盐的污染,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