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持续的若干意见》提出各地要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有机农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循环农业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地建立了农林、农牧、林畜等复合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农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行业,将多种科学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中,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研制出了多种先进农业技术,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农业技术的创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增长,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生产活动经济效益,有效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进一步刺激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农业领域,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农业经济的增长具有密切关联,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简要阐述了什么是环境友好农业,分析了环境友好农业技术的重要价值,对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3.
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农业综合开发作为财政支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高淳县作为传统农业县。农业发展在全县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全县生态优势,深挖资源潜力,推进全县农业尤其是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快速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对促进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民利益是各级党和政府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农业开发工作作为服务农村、支持农业发展一个重要职能部门,一直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做相关项目的落实。最近,省局在年度开发局局长会议上,针对项目实施与农民利益联结不直接、不紧密、不透明的现象,作了特别强调:要求把农民利益联结作为新一轮项目申报的一个重要条件,笔者认为项目的农民利益联结应成为开发工作永远的重心。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情况,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对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提出建议:1赤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赤金镇现有8个行政村,32个村民小组,3344户,农业人口12571人,总耕地面积37190亩,人均占有耕地2.5亩。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新田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注重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的管理和扶持,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企业,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发展现状调研、分析,提出了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强化农业科技工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农民作为三农经济的支撑,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农业科技人员作为农业经济的指路人,对农民进行科技指导、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经济管理和科研、科技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也起着推动作用.三农工作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为保障农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有效的整改方案和措施,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泗阳县为例,就如何做好农业综合开发与高效农业的结合。提出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更好地服务、支持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强化农业基础,保障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行,补贴资金的逐年增加,农民使用购买农机具积极性高涨,农机数量迅速增长,有力促进了我县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全面、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业开发作为政府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作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要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支撑作用、引领作用、示范作用和促进作用,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来正确认识农业机械化,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可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农业机械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峄城区"十五"农业综合开发,充分利用土地等资源优势,切实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效益,推动了全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回顾五年来全区农业综合开发的经验、发展现状、制约因素等情况,对于推进"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帮助项目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又好又快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积极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同时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装备制造业承担着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技术装备和生产丁具的重要任务,是用物质和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产业。先进、适用的现代化农业技术装备对于加快建立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促进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培养新型农民,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快速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级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与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中级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战略任务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一项重要的农业基础建设。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今年的1号文件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并指出:“推进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迫切需要,也为振兴农机工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民作为农业生产中的最重要主体,农业科技培训将是提高农民素质水平的最直接方式。通过对现阶段农业科技培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情况,研究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业科技培训平台化模式,建立具备碎片化、便携式的学习平台,以实现个性化、自主性、互动性的培训模式,达到提高广大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的素质水平的效果,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当下,如何借助农业发展来提升新农村建设之实效成为了当前农村发展之重要议题.而农业机械化发展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力,还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减轻农民的劳动量,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探讨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之关系,探索农业机械化之有效开展策略,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村容村貌之改善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我国每年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都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在农业发展建设中具有先天的优势。但同时也受传统种植理念影响,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滞后,未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导致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需要为农民提供科学有效的农业技术与知识,丰富农民专业素养,可见农业技术推广尤为重要。基于此,主要分析农业技术推广的价值意义与根本目的,探究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困境与解决措施,以期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支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从事农业工作的农民群众受知识教育普遍相对较低,种植方法基本以传统种植模式为主,农业经济收入较低.由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起步较晚,农民群众的受知识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农业技术推广现阶段仍有诸多不足之处,导致农业技术推广落实困难.文章将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在新形势下的问题与工...  相似文献   

19.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历来受到重视,作为一名基层农机工作者,笔者认为建立新型农机合作社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机合作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响水县小尖镇以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为发展核心,以实施省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契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总体目标,坚持以农业综合开发的基础性、示范性和引导性为原则,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主线,努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特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