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连供电公司探索实施以单位培训需求、员工培训需求相结合和补充的员工渐进式教育培训发展体系,以"三级评估"结果为指引,以《国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教材》为基础,以"四个一流员工队伍建设"为目标,在公司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全员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和调考,通过制订员工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和工作能力标准,推行项目管理和员工培训积分,落实持证上岗和技师聘任,将培训的计划管理、过程管理、考核评估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渐进式教育培训闭环管理体系,激励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提升,培养和打造适应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员工队伍。  相似文献   

2.
正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始终将教育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环节与提升员工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坚持培训工作"服务公司发展,服务员工成长"这一宗旨,加强培训组织实施体系、培训资源保障体系、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培训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模式,着力构建"大培训"管理体系与格局,重点开展高技能紧缺人才、专家型人才、新员工入职培训和转岗培训工作,促进全员素质提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和坚强智能电网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贵州电网公司岗位胜任能力晋级的做法很好,既要求员工学习,又给员工希望,这个方法可以延伸到全员培训当中。"这是2013年5月31日,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赵建国到贵州调研时,对贵州电网公司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工作给予的充分肯定。为推进公司"培训、评价、使用、待遇、职业发展"一体化管理机制的有效运作,完善在岗位职数控制下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一手"抓源头"一手"通渠道"通过实施"团建+培训"新员工教育模式和青年员工评价机制两项创新举措,国网河北电力形成了促进青年员工培养和评价选拔的有利环境,最大限度激发了青年员工在企业建设中的主力军、突击队作用,从而推动了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为企业"三型两网"建设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5.
以新入企员工拟配置岗位为落脚点,以岗位胜任力模型、培训标准、评价标准为依据开展培训和评价,培训分为脱产培训和定岗实践两个阶段,包含全面集训、分点深化和定岗实践等环节,采取各环节测评、培训期满考核和岗位胜任力评价,将其培训与评价、聘任紧密结合,培养快速融入公司、快速适应岗位工作需要的新人,按照岗位胜任力评价结果优聘劣汰,从企业用人、育人的源头上建立"培训、评价、职业发展一体化"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下称"中心")将"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把员工培养成公司需要的人"视为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的关键成功因素,以电力通信、电力调度和继电保护三个专业为研究实例,提出"培训就是组织对员工能力进行管理"、"培训资源建设是培训体系建设的核心"及"培训管理体系和培训运作质量管理是培训体系的基础"三个建设培训体系的主要观点,并进行了具体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员工培训与人才培养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胜任素质的员工培训与人才培养体系"的最大特色在于把培训管理工作的起点聚焦于"基于胜任素质"之上,以持续支撑企业发展战略为最终目标,以员工完成岗位工作所需的素质为主线,把岗位素质模型建设、员工素质短板分析、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培训计划与实施、培训效果评估五大内容系统地进行了整合,最终形成了一套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员工培训和人才培养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电力企业中,员工的培养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关注人才的教育培训与评价工作,建立科学规范、合理完善的教育培训与评价体系,高效正常地运作可以使电力企业员工的技术实践能力、知识储备、学习态度等均得到全面改善与提升。对员工个人而言,教育培训与评价工作能够为员工的综合素质、技术能力、知识拓展等方面提供支持,增强员工的职业责任感;对电力企业整体而言,教育培训与评价工作间接地为电力安全生产、调度、信息化等核心部门提供了知识保障,巩固了电力企业的正常运作能力。然而,现有电力企业在教育培训与评价方面仍存在多种问题与不足,更重要的是没有形成一个适用于电力企业特定情况的、全面完善的、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与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为推动员工培养方式方法创新,持续提升员工岗位履职能力,南网超高压输电公司探索形成一套系统科学的"基于岗位学习地图的培训、评价、持证、上岗机制",并在建设与实践中把控机制运营关键点,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国企员工培评模式及信息平台载体,为人力资源深化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有效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基于企业培训价值特征、培训导向特征、员工学习特性及主流培训趋势,探究"以任务为导向、以学员为中心、以培训师为主导、以场景化为学习方式"的现代培训理念在企业内部培训中的应用。企业培训是企业获得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能让企业人才资本增值,能让企业和员工绩效获得双赢。因此,企业培训需要结合企业内部培训特征,以现代企业培训理念来策划、组织和实施企业培训。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树立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教育培训理念,通过培训与评价两个元素,运用素质模型理论构建起具备科学性与实践性的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培训标准、评价标准和评价题库等,构建起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双元驱动"培训评价机制。打造"双元驱动"的通道。重构一体化岗位体系,将以往零散的岗位分级调整聚合为完整的体系;编制标准化的《岗位说明书》,明晰了岗位对业务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构建起立体化、全方位的员工职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郑波  康健 《中国电力教育》2013,(29):138-139
分别从入企教育、集中培训、轮岗实习等三个方面介绍了供电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另外通过引入"传、帮、带"导师Mentor制和明确培训流程及加强培训细节设计等效率提升途径,可优化现行的培训方法。这些建议为供电企业新员工入职培养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培训与人才评价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工作,培训评价师资作为将培训评价与业务发展有效结合的承载主体,肩负着解决员工"会不会"与"符不符"的重任,保证了企业的人岗匹配和队伍储备。目前,企业评价师队伍尚未成型,培训师队伍已初具规模,但出工出力效果却并不理想,不能有效支撑企业的培训评价工作,对培训评价师资建设进行探索实践和持续改进,是加强培训评价有效支撑业务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4.
广西电网公司致力于打造教育培训"一把手"工程,注重培训资源向一线倾斜,实施一线员工培训"三大抓手",完善一线员工培训"五大体系",构建了具有广西电网特色的一线员工培训的新模式,树立了公司技能人才培养品牌,有效地提升了一线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公司安全生产经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5.
正为进一步推动人力资源"三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全员培训落地实施,营口供电公司以新员工培养为切入点,坚持省公司提出的"专业主导和分级实施、理论培训和实操并重、学用一致和讲求实效、培训考核与绩效挂钩"全员培训原则,着力建设新员工培训、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16.
正为进一步提高员工能力素质,2013年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公司")按照"大体系、全覆盖、多层次、重能力"的理念,以"实用实效"为导向,以"大规模技能培训、生产经营专业技术培训和核心骨干人才培养"为重点,以强化培训中心平台建设为支撑,以健全配套激励约束机制为保障,优化组织体系,创新组织方式,整合培训资源,加强效果评价,切实提升员工素质和岗位履职能力,实现人力资源内涵式发展,满足电网和公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各发电公司集控运行岗位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时间平均为7至10天,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概况与发展、管控体系、企业文化及相关拓展训练,入职培训结束后进入生产现场实习。这种传统的入职培训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培训现状分析没有进行专业化、系统化及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导致入职员工不能很好地将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目前的生产现场实习大部分还是"师带徒"模式,这种流于形式的  相似文献   

18.
正1何为"两库三化"培训模式?技能人员"基本功"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提高技能人员"基本功"是当前培训工作的重点及难点。国网江西检修公司以"模块化"培训为主线,以"技能模块库"和"培训资源库"为基础,通过建立现场培训管理"标准化、常态化、差异化"的机制,以"公司、班组、员工"三方互  相似文献   

19.
<正>国网江西培训中心是公司直属单位,与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电力技师学院实行三块牌子、一套机构的运作模式。主要承担公司系统领导干部、后备干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训,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及技能等级鉴定、人才评价,公司网络培训资源的开发与维护,培训基地、培训师资等管理工作。2019年,培训中心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打造"三  相似文献   

20.
方德琳 《中国电力教育》2013,(8):123-124,139
针对目前电力企业人才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根据能力管理的思想,提出了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为员工能力提升提出了新的思路。其构建思路是以岗位职责作为能力分析依据,以胜任能力模型作为能力获取方法,构建人才评价体系以进行能力测评,并对员工能力提升进行培训,建立了"能力分析—能力构建—能力评价—能力提升"环环相扣的能力闭环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