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燃煤电厂分磨掺烧方式下磨煤机组合优化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配煤掺烧的精细化水平,建立了实用性强的磨煤机组合优化模型。模型中结合混煤煤质及锅炉结构构建了用于表征燃尽特性、结渣特性、低负荷稳燃特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函数指标,优化模型分为煤种组合优化和出力组合优化两部分,并分别采用穷举法和非支配排序多目标遗传算法作为寻优算法。该模型已成功应用于某电厂燃煤掺烧全程动态优化决策系统中。  相似文献   

2.
基于燃煤锅炉非设计煤种掺配掺烧主要约束指标、按照负荷配煤的指标要求,同时指出配煤的注意事项。根据九华电厂300 MW机组特点,针对其锅炉非设计煤种的掺配掺烧,调整配煤方案,优化燃烧,尤其针对劣质混煤和高挥发份混煤特性,给出详细的燃烧调整措施,满足了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厂实际燃煤大多不再采用单一设计煤种,逐渐采用混煤掺烧解决煤炭资源及煤炭价格带来的局限性,采用合理的配煤满足锅炉燃烧需要。根据不同动力煤的掺混方式及不同掺混比例,对混煤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热重实验及一维沉降炉实验研究。根据实验室数据结果,提出了锅炉混煤燃烧现场掺配的方案,并确定出了最佳的掺配比例。混煤掺烧比例的确定依据均来源于实验数据,并已得到现场实践的检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一台低氮燃烧改造后的700 MW四角切圆锅炉,提出一种锅炉多煤种低氮燃烧自适应优化控制方法。首先,对神混煤、神混煤掺烧印尼煤、神混煤掺烧石炭煤3种常用煤种开展多工况运行优化控制调整试验,获得各煤种不同工况下的优化控制参数;然后,将这些优化控制参数固化到锅炉机组的分散控制系统中,形成各煤种下的锅炉运行优化控制模式,并设置一键式操作功能;最后,运行人员根据实际燃用煤种信息,采用一键式操作功能选择相对应的运行优化控制模式,实现锅炉实时优化调整和控制。变负荷自动程序控制测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控制模式能够有效实现变负荷过程的自动控制。实际的运行效果表明,该方法快捷、有效,参数调整精确,能杜绝误操作,提升了优化控制效果,增强了锅炉负荷与多煤种低NOx燃烧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对广州珠江电厂1台300 MW锅炉机组进行了印尼煤分仓掺烧试验研究,该试验采用对比掺烧方式,以高热值和低热值印尼煤作为测试煤,以神木混煤及山西优混煤选作印尼煤掺烧的基础煤.通过分析现场掺烧试验结果,评估了机组在不同印尼煤掺烧比例情况下的运行安全性、带负荷能力、环保性和经济性,有利于电厂优化燃用掺烧煤种,以及机组的高效稳...  相似文献   

6.
采用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的煤粉着火试验炉以及一维火焰炉进行试验,研究了高水分扎赉诺尔煤与国内典型烟煤的掺烧性能。结果表明,扎赉诺尔煤燃烧性能优异,烟煤掺烧扎赉诺尔煤后混煤的着火稳定性以及燃烧效率提高;扎赉诺尔煤具有严重的结渣倾向,混煤的结渣性是决定扎赉诺尔煤掺烧比例的重要因素。提出了烟煤锅炉安全、经济地燃用扎赉诺尔煤的运行优化措施,以及制粉系统优化运行和防爆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发电企业配煤掺烧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通过大量的实验室模拟和现场运行实例研究,全面分析了火电厂常用的间断性掺烧、预混掺烧及分磨掺烧方式的特点,同时结合锅炉设计、运行特点及混煤燃烧特点,研究了掺烧方式与混煤燃烧性能的相互影响,最终从燃烧性能方面提出了入炉煤及掺烧煤种的煤质要求,同时根据掺烧煤种燃烧性能推荐了合适的掺烧方式并提出运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结合实例给出了不同掺烧方式容易发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结果可为配煤掺烧及锅炉运行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确切了解某电厂锅炉及其辅机对混煤掺烧的适应性情况,并为其运行提供经验,在该锅炉上进行了澳大利亚烟煤(澳煤)与国内优混烟煤(优混)的掺烧试验,并根据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GB)计算得出了不同掺烧工况下的锅炉反平衡效率;基于影响锅炉效率的7个主要参数,进行了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结果表明:在ASME标准下,全烧优混煤和掺烧50%澳煤的锅炉效率分别为93.73%和93.83%;在GB下,全烧优混煤和掺烧50%澳煤的锅炉效率分别为93.10%和93.28%。掺烧澳煤后锅炉效率略有提升,但相差不大。在ASME标准下,全烧优混煤和掺烧50%澳煤的锅炉效率扩展不确定度U95(η)分别为0.210%和0.218%;在GB下,全烧优混煤和掺烧50%澳煤的锅炉效率扩展不确定度U95(η)分别为0.244%和0.256%。锅炉效率不确定度很小,表明锅炉效率测量试验准确度很高。  相似文献   

9.
在低氮燃烧条件下对一台700 MW四角切圆锅炉开展了印尼煤掺烧方式对锅炉运行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设计了3种印尼煤与神混煤掺烧方式,测试不同掺烧方式下的金属壁面温度、锅炉效率和NOx排放量,以获得优化的印尼煤掺烧方式。对比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掺烧方式,采用下层燃烧器掺烧印尼煤的方式,过热器和再热器的金属壁面温度、CO和NOx排放量、排烟温度、飞灰含碳量均最低,锅炉效率最高,有利于提高锅炉运行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能。  相似文献   

10.
刘釭  瞿伟明  陈敏 《华东电力》2014,42(6):1233-1237
通过燃煤堆放试验及混煤掺烧试验,将特性互补的褐煤和优混煤在炉前进行混合后在炉内进行掺烧,通过对混合煤种特性的分析及混合煤种掺烧中经济性及环保排放进行综合评价,确认了混煤掺烧技术的可行性,为褐煤的掺烧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通过对混煤掺烧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也为混煤掺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动力煤中水分和灰分对锅炉运行经济性影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志民  宋玉彩 《浙江电力》2012,31(6):31-33,76
理论计算和锅炉煤种掺烧试验均表明,掺烧发热量相同的煤种时,燃用高水分煤种的锅炉效率比燃用高灰分煤种的锅炉效率高。因此,在保障电厂燃烧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掺烧、配煤方式,提高燃用高水分低灰分煤种的比重,可以达到提高燃用效率和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四角燃烧锅炉无烟煤与烟煤混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丘纪华 《华中电力》2001,14(1):11-13
通过实验室热重试验测定了无烟煤与不同烟煤按1:1混合后的燃烧特性,并介绍了其混煤在110t/h四角燃烧锅炉上进行试烧的工业试验情况,分析了该混煤在燃烧过程中出现的稳燃问题和燃尽问题,并提出了无烟煤与混合燃用的方面和可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杨涛  张燕平  徐星  黄树红  高伟 《发电设备》2010,24(4):233-236
对广东某电厂600 MW锅炉燃用的典型煤种进行了单煤及混煤煤质特性实验,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对比分析表明,燃煤低位发热量等五个煤质参数具有较好的线性可加性。根据电厂分层掺烧多煤种的需求,建立了优化配煤的数学模型,利用多目标模糊决策算法确定最优掺烧配比。  相似文献   

14.
混煤燃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炭市场紧张造成锅炉入炉煤种多变,严重影响电站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因而有必要针对混煤燃烧技术开展深入研究。详细介绍了混煤燃烧技术的研究进展,为更好的通过单煤特性指标准确预测混煤特性指标以及对混煤配比进行优化分析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少炉膛结渣,优化劣质煤掺烧和提高电厂收益,通过劣质煤掺烧比例、磨煤机组合方式、炉膛火焰温度、还原气体分布、SO2质量浓度、结渣行为等现场试验,研究了600 MW亚临界机组锅炉掺烧劣质煤技术经济性。结果表明:机组可采用3台磨煤机掺烧中高硫分煤的方式安全运行,最大掺烧比例为37%,锅炉未出现明显的结渣现象;在最大掺烧比例时,烟气SO2质量浓度明显上升,但脱硫系统仍有较大裕度;经济性评价表明尽管掺烧小幅增加了供电煤耗,但劣质煤价格低廉使发电成本明显降低。现场试验和经济性评价方面的研究,为同类型机组优化掺烧劣质煤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郝润田  查五宁  张玄 《发电设备》2014,28(5):397-400
介绍了锅炉可行的配煤掺烧方案,从入厂煤接卸、储存、掺配、上仓入炉、效果评估、优化调整、经验固化等各个环节进行技术管理的经验。在燃用主流煤种中掺烧一定比例的低质煤和高硫煤,使多种煤掺烧后成为锅炉的适烧煤种,保证了锅炉安全、经济、环保地运行。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14种单煤的煤质指标,根据电厂的燃煤要求,应用配煤软件确定最优配比,还利用沉降炉研究了单煤和混煤的燃烧特性,为电厂的运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采用标准k-ε紊流、P-1辐射等数学模型,对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600 MW烟煤锅炉掺烧褐煤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对试验和模拟结果分析可知掺烧褐煤后炉内整体温度水平要低于单烧烟煤,但煤粉燃烧器区域温度水平要高于单烧烟煤,这个区域容易产生局部结焦,因此要注意调整运行方式,进行合理的配风。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混煤燃烧 NO 及 NO2的析出规律,对煤质、温度、掺混比、掺混煤种对 NO 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煤 NO 的生成量,主要取决于混煤氮含量;在试验条件下温度越高生成的 NO 反而减少;HT 贫煤随掺混 FF 无烟煤的增大,NO 浓度升高;掺混煤种对 NO 释放有较大的影响。混煤燃烧过程中 NO 释放往往出现“双峰”,同时燃烧工况、掺混比例及煤种影响“双峰”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