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碳酸盐岩中孔隙大小分布广泛,从微晶至大孔洞,对产能、渗透率及轻饱和度(由电阻率测井估测)均有重要影响,复杂的碳酸盐岩中,缺岩心情况下通过常规电缆测井无法得到精确孔隙度值,一种井下测井仪(-CMR)-组合磁共振仪在西德克萨斯Glorieat和Clearfork碳酸盐岩储层中得到应用。组合磁共振仪测定的孔隙度与储层岩性无关,在不含泥质的混合碳酸盐岩中,组合磁共振仪测孔隙度为总孔隙度,粉砂层中,组合磁共振仪测的孔隙度为有效孔隙度,主要由于与碎屑物相通的细小孔隙可忽略。组合磁共振仪可测自由流体孔隙度和常规电缆测井很难断定的油水界面,对27块岩心作了低碳场核磁共振分析及常规岩心分析。T2分布了可动流体,其中使用的与岩心中离心流体相吻合的自由流体截值为92ms,人们发现岩石物靠大量相关的粒间及孔沿空隙度十分有利地将磁共振所测T2分布紧密相连。当T2<750ms时,用k-φ^4T2^2估算渗透比从总孔隙度为基础估算渗透率优越,同时发现胶指数m随T2孔隙度百分率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核磁共振测井在江汉特殊储层解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开展对江汉地区盐间非砂岩储层、低孔低渗砂岩储层的测井评价,建立了各类特殊储层的核磁测井响应特征和核磁评价标准。对于盐间非砂岩储层,核磁测井T2谱能较准确地判别出储层的孔隙结构、可动流体和渗透性特征,进而结合电成像资料区分储集类型与划分有效储层。在低孔、低渗砂岩储层中,利用核磁T2谱、差谱、移谱信号特征建立了低渗透水层、低渗透差油层核磁响应模式。  相似文献   

3.
核磁共振测井是基于测量信号直接反映储层孔隙分布和孔隙流体性质的测量方法。利用核磁测井技术展开了对江汉地区盐间非砂岩储层、低孔低渗砂岩储层的测井评价,并建立了各类特殊储层的核磁测井响应特征和棱磁评价标准。对于盐间非砂岩储层,核磁测井T_2谱能较准确地判别出储层的孔隙结构、可动流体和渗透性特征,进而结合电成像资料区分储集类型,划分有效储层。在低孔、低渗砂岩储层中,利用核磁T_2谱、差谱、移谱信号特征建立了低渗透水层、低渗透差油层核磁响应模式。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要介绍了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基本原理及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处理中各参数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总结了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评价储层流体性质(油、气、水层和干层)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5.
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根据核磁共振测井处理求得的孔隙度、渗透率与实验岩心资料存在一定差异。以华北油田蠡县斜坡为研究对象,以岩心实验资料、核磁共振测井实验资料为基础,利用孔隙度与碳酸盐含量含量、T2几何平均值及渗透率与孔隙度、T2几何平均值的关系,分别建立了核磁共振孔隙度、渗透率计算模型。通过对目的区块的实际资料处理,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计算结果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发现DK3井14块岩样的核磁共振孔隙度与其岩心孔隙度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他们的渗透率也是如此;常规测井的孔隙度/渗透率与岩心孔隙度/渗透率也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于是就假设核磁共振孔隙度/渗透率与常规孔隙度/渗透率之间同样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据此,以校正后的核磁共振测井的孔隙度/渗透率资料为准,建立起了常规测井的孔隙度/渗透率计算模型.在没有核磁共振测井原始数据时,可通过数字化软件从核磁共振测井成果图读取有关数据.这样建立的测井物性解释数学模型,既避免了取心作业与测井作业之间的深度误差,又不存在因岩心数据的不连续而带来的岩心孔隙度/渗透率值的误差,使该模型适于更准确评价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盒3段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  相似文献   

7.
渗透率是储层特征和评价的重要参数.地层渗透性的好坏决定储层的产液能力。随着测井技术的飞速发展,地层渗透率的计算方法越来越多,其中核磁渗透率已被广泛应用,而斯通利波渗透率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本文主要阐述斯通利波渗透率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8.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核磁共振成像测井能够直接探测地层物性、含油性和流体类型,解决其他常规测井方法在计算地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气饱和度时受岩性等因素影响的问题,不仅可以识别地层中不同大小的孔隙而且还可以不依赖于电阻率就直接识别地层中油气水的类型。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可以更好地评价储层物性,尤其在可动流体分析上具有独到的优势。为此,主要论述了核磁共振测井在储层物性、含油性和储层流体识别中的应用效果,解决了常规测井方法解释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以及可动流体识别中的难题,达到了解决储层产能问题、更好地为油气田勘探开发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渗透率是十分重要而又难以准确计算的储层参数之一。目前渗透率测井评价主要依据4类方法,即:基于孔渗关系的渗透率评价、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渗透率评价、基于斯通利波测量的渗透率评价以及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渗透率评价。通过对上述方法适用性的分析发现,井筒斯通利波与储层孔隙空间流体的流动性密切相关,在储层渗透率评价中具有明显优势。但目前渗透率测井评价面临艰巨挑战,其原因包括3个方面,即:确定渗透率参数本身的理论、实验难度,评价对象复杂性的日益增大和尚未形成能用于井下连续测量渗透率的装备。本文指出,推进斯通利波渗透率评价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构建新的以斯通利波测量为核心的渗透率评价技术体系是新一代测井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核磁共振目前作为一种高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地层测试中。文章主要介绍了一种核磁共振测井仪井下模拟器的相关设计。通过该模拟器可以生成核磁共振测井仪在实际地层中所测得的数据,并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格式传输到地面处理系统进行相应的分析处理。通过该井下模拟器,地面控制处理系统可以在没有实际核磁共振仪器的情况下很方便地进行地面软件的调试与处理算法的测试,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地面系统软件编写与前期测试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