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炭布叠层/热解炭复合材料导热系数与石墨化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福勤  黄伯云  黄启忠  熊翔 《功能材料》2003,34(4):464-465,467
采用脉冲激光闪光法和XRD,分析了一种炭布叠层/粗糙层结构热解炭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与石墨化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二者之间的定量数学模型,并运用声子导热机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平行于层面方向的室温导热系数约为垂直方向的2倍,但均随石墨化度的升高、石墨微晶尺寸的增大而逐渐升高.两个方向导热系数与石墨化度之间关系可分别表示为:λ=31.22 8.62exp(g/27.10)及λ=6.08 892exn(g/33.99)。  相似文献   

2.
石墨改性0-3型PZT/PVDF复合材料电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任信  陈文  周静  孙华君  胡圣飞 《功能材料》2005,36(7):1008-1010
运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了0-3型0.5PZT/xC/(0.5-x)PVDF(x=0.002~0.016)压电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极化、压电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适量石墨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极化性能。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压电系数、机电耦合系数升高,机械品质因数降低;当石墨含量x=0.008时,三者都达到极值。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损耗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大而上升。  相似文献   

3.
不同C/C复合材料飞机刹车盘基本性能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比分析Dunlop、 B.F.Goodrich、Missier、Bendix和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所制备的几种炭/炭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石墨化度、导热系数、洛氏硬度、抗压、抗弯、层间剪切强度、摩擦磨损性能后,得出如下结论:C/C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制动材料,必须具有合理的炭纤维骨架结构,一定比例的粗糙层气相沉积炭结构,较高的石墨化度和垂直摩擦面方向上的导热系数;我国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C/C复合材料飞机刹车盘的研制工作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和突破,其各项性能指标与国外同类产品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4.
一维高导热C/C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种沥青作为基体前驱体, 实验室自制的AR中间相沥青基纤维为增强体, 通过500℃热压成型, 随后经炭化和石墨化处理制备出一维炭/炭(C/C)复合材料。研究了前驱体沥青种类和热处理温度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 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对其石墨化样品的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C/C复合材料在沿纤维轴向的室温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率均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由AR沥青作为基体前驱体所制备的C/C复合材料具有更加明显的沿纤维轴向取向的石墨层状结构以及最好的导热性能, 其3000℃石墨化样品沿纤维轴向的室温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率分别达到594.5 mm2/s和734.4 W/(m·K)。  相似文献   

5.
通过化学气相渗透和前驱体浸渍裂解复合工艺对三向碳纤维织物进行致密化,获得密度为1.95 g/cm3的高导热3D C/C复合材料.利用SEM,XRD,导热系数测试,线膨胀系数测试和三点弯曲实验,研究2350,2550,2850℃不同热处理温度对3D C/C复合材料微观形貌、结构、导热系数、线膨胀系数和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石墨片层结构更加明显,均匀包裹在碳纤维周围的热解碳片层排列的有序度提高,且片层之间排列更加致密;3D C/C复合材料的石墨化度和导热系数提高;在测试温度250~1400℃区间,线膨胀系数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略微增大,不同热处理温度后的3D C/C复合材料线膨胀系数均在-1×10-6~2×10-6℃-1,表现出良好的"零膨胀性".此外,当热处理温度升高,3D C/C复合材料的碳纤维与基体的结合减弱,导致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降低,2850℃高温热处理后的材料弯曲断裂面出现大量长纤维拔出,总体来说,3种不同热处理温度后的断裂均表现出"假塑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6.
基于不同工艺制备的沥青基块体炭材料导热系数的文献值,分析了石墨化度和密度对其室温导热系数的影响,并由此建立了石墨化度、表观密度和导热系数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研究工作.进一步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沥青基块体炭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其表观密度和石墨化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尤其是当石墨化度和密度都较高时,导热系数急剧增大.经试验结果的检验与修正,得到数学模型为Y=2.14.78X0.8411·X1.6912+27.43,其预测值与实验结果误差小于5%,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石墨材料导热性能与微晶参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用煅烧石油焦和煤沥青为基本原料,采用热压和石墨化工艺制备了几种纯石墨材料。考察了煤沥青的种类以及石墨化温度对石墨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粘结剂的种类和石墨化温度与石墨材料的导热性能有着密切的联系。石墨材料的导热性能对其石墨化度的敏感程度较大,尤其是当石墨化度较高时表现最为突出。研究结果还表明,室温时石墨材料的导热系数与其平均微晶尺寸La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直线方程为:λ=-86.66 7.26La;石墨的微晶层间距doo2与其平均微晶尺寸的倒数(1/La)也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直线方程为d002=0.3341 0.1664(1/La)。  相似文献   

8.
炭/炭复合材料石墨化度的表征(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叙述了用X-射线衍射(XRD)表征炭-石墨化度的来源,以及炭-石墨材料与炭/炭复合材料的不同点。在一定的实验基础和理论分析上,提出目前XRD测试的G参数表征C/C复合材料的石墨化度时不完善,它只反映了C/C组分中石墨化度高的组分的石墨化性能。同时提出了两种C/C复合材料石墨化度表征的新方法,一是考虑衍射强度的G参数的修正公式;另一是利用激光拉曼光谱来表征。  相似文献   

9.
利用瞬态电热技术(TET)和电流热退火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PAN-CF)进行原位测量,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实验现象。研究了退火温度对PAN-CF导热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电流热退火条件下PAN-CF的石墨化与导热性能之间的关系。在PAN-CF的退火区域,导热系数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最高平均导热系数为16.27 W/(m·K),是原始平均导热系数的3.45倍。电流退火存在沿纤维轴向温度分布不均匀的现象,样品在大约中点位置燃断。燃断点的温度和导热系数最大,分别为3 867 K和96.74 W/(m·K)。其中,断点导热系数比样品的平均导热系数高出6.51倍。研究表明,经电流退火后PAN-CF的石墨化程度升高,C原子的杂化效应促使材料结构缺陷密度降低,最终导致PAN-CF的导热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其进行改性,并制备了环氧树脂/氧化石墨复合材料。通过导热系数测定、热重分析(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加入改性后的氧化石墨可以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含2.0wt%改性氧化石墨的复合材料导热系数为0.36 W/m·K,比纯树脂材料的导热系数提高16.1%;复合材料热分解温度比纯环氧树脂提高了49℃;改性氧化石墨的加入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11.
粉末涂层碳纤维制备碳/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李劲  陈振华 《材料导报》2006,20(Z2):440-442
综述了国内外碳/碳复合材料的主要用途和制备方法,通过比较发现粉末预涂层制备碳/碳复合材料是一种低成本、短制备周期的理想方法,它包括基体树脂和碳纤维的选择、碳纤维的表面处理及碳纤维丝束的铺展.采取层压成型制备试样,经高温炭化和石墨化制备碳/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2.
炭/炭复合材料表面预炭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在炭/炭复合材料表面制备C/SiC浓度梯度高温抗氧化涂层,预先用料浆涂刷-高温处理工艺在其表面制备了预炭层.借助XRD、Raman和SEM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备预炭层的组织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讨论了不同的原料配比和炭化温度对预炭层结构的影响,并对预炭层与基体的结合性能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预炭层结构致密,与基体具有较好的结合性能,其结合强度可达10.95MPa.不同的原料配比和炭化温度影响了炭层序态结构的形成,最终形成了不同结构的预炭层.  相似文献   

13.
高导热C/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洁  熊翔  肖鹏 《材料导报》2006,20(Z2):431-435
综述了高导热C/C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从C/C复合材料的导热机理出发,分析了C/C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以及影响其导热性能的因素.介绍了不同类型碳纤维、基体炭的导热性能,以及高导热C/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改性.  相似文献   

14.
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与防护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敏感性限制了它的应用,为满足未来宇航飞行器等对高温结构材料的需要,必须彻底解决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防护问题。本文在认真分析碳/碳复合材料氧化过程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提高碳/碳复合材料的抗氧化途径,其具体方法包括:材料内部结构、纤维、基体的改进和用各种方法在其表面施加保护涂层。同时,进一步发现:一种包括硼酸盐玻璃作内涂层,以SiC、Si_3N_4、SiO_2等作为外涂层的多层涂层系统,能在1700℃以下对碳/碳复合材料提供较好的防护。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医用炭/炭复合材料并通过梯度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其表面制备热解炭涂层, 研究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结构、摩擦系数、磨损情况. 结果发现, 该热解炭涂层表面被直径约20 μm热解炭球致密覆盖, 在断口处呈现紧密、多层的热解炭. 与用沥青浸渍/炭化法制备的炭/炭复合材料相比, 在干摩擦时, 热解炭涂层样品的摩擦系数更大; 在模拟人体关节的湿摩擦时, 它的摩擦系数低; 在干摩擦和湿摩擦的情况下, 它的磨损要小很多. 这些结果表明利用梯度的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医用炭/炭复合材料的涂层可以提高其表面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碳/碳(C/C)复合材料, 用表面轮廓仪检测了表面粗糙度, 用MG-63成骨细胞进行了细胞试验, 研究了C/C复合材料表面粗糙度对成骨细胞形貌、粘附和增殖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C/C复合材料表面粗糙度越高则成骨细胞在其表面的粘附率越高, 增殖率越低; C/C复合材料表面粗糙度对成骨细胞的生长方向和形貌具有诱导作用, 粗糙度越高则方向诱导作用越明显, 且细胞附着形貌呈梭形或长条状, 立体感强, 反之成骨细胞则呈现片状, 铺展状态好.  相似文献   

17.
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物理发泡剂,制备出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硅橡胶/碳纳米管/炭黑多相复合泡沫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碳纳米管含量及不同加工参数对硅橡胶发泡行为和最终硅橡胶泡沫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和炭黑在硅橡胶基体中分散良好,无明显团聚体出现。均匀分散的碳纳米管能够提高发泡时的成核密度,从而得到具有较小泡孔尺寸和较高泡孔密度的泡沫材料。研究发现随着饱和温度升高,泡孔尺寸变大,泡孔合并现象明显;随饱和压力增加,泡孔尺寸变小,泡孔密度增加,泡孔合并现象减少。不同泡孔形态对应其导电性能也有所不同,当泡孔尺寸较小,泡孔分布均匀的泡沫材料导电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碳纳米管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概述了碳纳米材料的发展及它们的性能和应用,同时介绍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制备纳米材料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碳纳米管的形成过程和碳纳米管的微观结构,以及碳纳米管制备工艺对微观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原位法表征碳/碳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单丝顶出和束顶出法分别测试了细编穿刺碳/碳(C/C)复合材料不同层次的界面粘结性能,研究了生产工艺对不同层次界面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顶出试验的力学模型,并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界面上应力的分布情况,对可能的界面破坏模式进行了预测,为最终优化C/C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催化热解方法分别 制备出碳纳米管和镓掺杂碳纳米管, 并利用丝网印刷工艺将其制备成纳米管薄膜. 对此薄膜进行低场致电子发射测试表明, 碳纳米管和镓掺杂纳米管开启电场分别为2.22和1.0V/μm, 当外加电场为2.4V/μm, 碳纳米管发射电流密度为400μA/cm2, 镓掺杂纳米管发射电流密度为4000μA/cm2. 可见镓掺杂碳纳米管的场发射性能优于同样条件下未掺杂时的碳纳米管. 对镓掺杂纳米管场发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