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以符号学理论为视角,研究王家大院中的设计理念,也是从符号学意义的角度对传统建筑设计中符号学的运用进行阐释。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之下的符号学理念以及建筑设计特点,也通过对王家大院中建筑元素的分析,解读其中的文化内涵,思考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与建筑的结合等问题,力图充分将符号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建筑设计理念相结合,从而寻找一种真正意义上属于中国的当代风格。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8)
<正>邓小平理论是在中国经济和文化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践踏之后,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应运而生的。邓小平理论高瞻远瞩,面对当时中国社会百废待兴,思想和社会秩序极其混乱的局面,尤其是针对"两个凡是"的思想桎梏,正确的提出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从根本上要求人们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切行动的指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他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系列创新思维方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基础,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具有极大的意义。一、坚持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走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邓小平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1、克服了对社会主义特征的片面认识,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回归。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50)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念的发现和创立体现了马克思卓越的智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也是时代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思想。唯物史观的创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思想、理论以及哲学基础,也为广大人民和无产阶级的自身解放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思想武器。就中国而言,唯物史观的中国化在实际的表现中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这些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引领着中国建设朝正确的道路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5):277-278
文化自信是近年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一大"热题",文化自信是价值观念的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是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把文化自信与其他"三个自信"并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
<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和历史高度,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出一系列重大观点、重大论断、重大部署,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根本遵循。"文化自信"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是重要的理论创新。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传承从未间断,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践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9)
卢梭是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其著作《社会契约论》为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纲领。为近代民主思潮和民主运动提供了一项重要的理论基础——主权在民,从而使得这部著作成为近代世界民主主义的一部福音书。本文从卢梭的直接民主观、人民主权论和自由观三个方面来对其政治哲学思想进行评析,来还原真实的卢梭思想,并从中汲取营养来对当下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个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
毛泽东思想对于我们整个国家而言,意义深远。对毛泽东思想文化基础进行探索有利于我们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可以帮助我们追本溯源,更好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文化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人民革命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本文在这些基础之上结合科学的思想观和方法论,来对毛泽东思想文化基础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邹颖芳 《建造师》2010,(10):4-6
中共三代领导核心虽然处于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代,所形成的以人为本思想的侧重点不同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差异,但是他们都是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超越和升华了中国的传统民本思想,把马克思的人本观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至上等一系列以人为本思想。系统研究三代领导核心以人为本思想演进的过程,从比较中分析其以人为本思想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的以人为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现代社会而言,作为一个类属的"红色文化"在视觉呈现上有其特殊性和扩张力.而符号从人类感知的角度也被赋予了新的角色和意义.文章从符号学原理的视角,以红色文化视觉元素与符号学的关系作为切入点,探索红色文化视觉元素在视觉呈现中的多元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语境下,基于符号学原理的红色文化视觉元素内容体系的建构,可以实现视觉设计的精神重建以及体验者的情感共鸣.这是对红色文化的创新性继承和适应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7)
<正>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所谓先进文化,其势必表现为方向上的前瞻性、道德上的引导性和传播中的巨大感染力。在当代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