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菲  王潮霞 《纺织学报》2015,36(2):81-0
采用原位聚合法分别制备了聚氨酯微胶囊和以聚氨酯为内壳,壳聚糖为外壳的双壳光致变色微胶囊。所制备的聚氨酯-壳聚糖双壳光致变色微胶囊和聚氨酯微胶囊与未包覆的偶氮光致变色化合物相比,表现出增强对偶氮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密封性和通过双壳结构改变偶氮光致变色化合物所接受的光辐照强度的优势。在变色过程中,与偶氮化合物溶液相比,聚氨酯微胶囊和聚氨酯-壳聚糖微胶囊整理液使达到变色稳态的时间分别减慢了1.6 s和4.8 s。在褪色过程中,偶氮光致变色化合物溶液褪色达到稳态需要20 s;聚氨酯单壳光致变色微胶囊整理液的速度减缓至它的36%;而聚氨酯-壳聚糖双壳光致变色微胶囊整理液的速度减缓至它的40%。  相似文献   

2.
为了扩展光致变色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实现可逆型光致变色纺织品,针对光致变色材料容易受到光照、温度、氧气及pH值等因素影响而导致耐光照色牢度性能劣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双层光致变色微胶囊的包覆方法,成功将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包覆到微胶囊中,并在微胶囊表面形成外层由二氧化硅形成的无机囊壁,然后将制备的光致变色微胶囊掺入透明印花浆料,采用平网印刷工艺得到光致变色印花织物。结果表明:乳化剂添加量为40 g/L,硅酸钠质量浓度为14 g/L时,光致变色微胶囊粒径分布均匀,成型状况很好、包覆完整;光变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即便是最低光辐照度2,光照8 s,光变印花织物变色前后色差可达11.39,且变色寿命高于40 h。  相似文献   

3.
相变材料微胶囊在纺织服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相变材料的特点、吸热原理和相变材料微胶囊技术 ,以及纺织服装中相变材料微胶囊的选择。展望了相变材料在纺织服装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相变材料微胶囊在纺织服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相变材料的特点、吸热原理和相变材料微胶囊技术,以及纺织服装中相变材料微胶囊的选择。展望了相变材料在纺织服装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光致变色化合物螺噁嗪为芯材,聚氨酯为壁材,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了光致变色微胶囊。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Zeta纳米粒度电位分析仪、红外光谱对光致变色微胶囊的形貌、粒径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胶囊为圆球形,芯材表面有聚氨酯生成,且表面光滑、完整,致密性能良好,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2.880μm,PDI值为0.087,且分布集中。微胶囊的变色效果、化学稳定性和耐疲劳性测试表明:光致变色微胶囊变色灵敏度为2.20,且可逆,不溶于乙醇、甲苯、环己烷等有机溶剂;与螺噁嗪相比,耐疲劳性得到提高,日晒30 d后其变色灵敏度仍为2.17。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胶囊技术进行纺织品的可逆变色材料加工,系通过微胶囊技术将显色体与显色剂、溶剂等物质一起包覆于囊心内,而微胶囊的囊壁起到了隔离外界环境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变色材料的耐疲劳性和稳定性,进而延长了纺织品的使用寿命。概述了变色微胶囊的制备技术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主要有光致变色、热致变色两大类微胶囊,并对变色微胶囊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介绍相变调温材料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分类和生产方法及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其中相变调温材料分固-气型、液-气型、固-液型和固-固型四类,常用生产方法为纺丝法、相变材料微胶囊法、中空纤维填充法和后整理法四种。相变调温材料在消防服的设计、服装面料设计、医疗纺织品设计都有应用。相变调温纺织材料的生产将更多的应用微胶囊法,微胶囊的小型化及环保性能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与此同时,在设计调温纺织品时,与其他生理保健功能的复合化也将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锡环 《国外丝绸》2010,(6):36-36
德国国际纺织研究中心已开展一项关于不同微胶囊储存结构及其机械强度,释放药物能力及耐水洗性的研究项目。研究表明,小粒径(〈10微米)微胶囊,其胶囊壳材料采用密胺或壳聚糖,配套使用合适的微胶囊粘合剂,可获得理想的水洗牢度,而选择合理的粘合剂,微胶囊粘合到织物的方法可进一步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9.
结合光致变色材料的分类和变色机理,阐述光致变色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研制工艺,包括工艺流程、工艺条件、黏胶长丝的制备等。重点讨论光致变色微胶囊加入量(对甲纤)对黏胶熟成度、黏度和纤维物理性能的影响。对光致变色再生纤维素纤维织物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提出光致变色再生纤维素纤维可应用于商标防伪、变色服品牌、部队作战防护装、高档绣花线、窗帘等方面,为光致变色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得到兼具光致变色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光致变色聚乳酸(PLA)纤维,将PLA和光致变色微胶囊通过熔体纺丝及热拉伸工艺制备出光致变色PLA纤维,并系统分析了纤维的形貌、结晶及热学性能,着重研究了光致变色微胶囊对纤维力学及可逆变色行为的影响,揭示纤维性能差异对其内部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致变色PLA纤维的断裂强度随着光致变色微胶囊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结晶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光致变色微胶囊质量分数为2%时具有与纯PLA相当的断裂强度,为4.15 cN/dtex,且结晶度达到最大55.42%;光致变色PLA纤维的光致变色性能呈现出高灵敏度、优异褪色性及光稳定性,且变色强度随光致变色微胶囊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但非线性上升,通过调整光致变色微胶囊的质量分数,可以达到纤维变色功能与力学性能兼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一种可检测紫外光强度的光致变色纺织品,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以螺吡喃光致变色材料为芯材,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的微胶囊,用微胶囊对棉织物进行丝网印花。表征了所制备微胶囊的粒径、形貌、芯材包封率及光致变色性能。采用自制变色梯度板记录微胶囊印花织物变色色差,探究了紫外光辐照条件对棉织物光致变色性能的影响和印花工艺对其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螺吡喃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729 nm,分散指数为0.34;印花织物变色色差随微胶囊质量分数、紫外光强度及照射时间的提高而增加,微胶囊质量分数为14%的印花织物经30 W/m2紫外光照射100 s,变色色差可达19.02;印花织物的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分别可达4~5级和4级,20次紫外-可见光循环照射后光致变色色差损失12.26%。  相似文献   

12.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微胶囊的功能特性和生产技术.综述了微胶囊染料、微胶囊功能整理剂、其他微胶囊加工剂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论述了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微胶囊化相变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成为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微胶囊技术以及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组成,重点对原位聚合和界面聚合两种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的方法进行了介绍,总结了微胶囊相变材料在纺织、建筑和其它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毛纺科技》2021,49(8)
针对目前光致变色材料在纺织服装应用中性能检测数据不足的问题,文章选取3种固有色光致变色材料,通过涂料印花的方式印染到棉织物上,采用观测法和仪器分析法,分别在紫外分析仪和紫外可见光光度计上对其光致变色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光致变色面料在365 nm紫外光线照射下变色明捷,照射3~5 s就可变色,离开紫外线后也能迅速恢复到原来的颜色,且可逆性良好。每种光致变色面料的变色消色时速有所差别,相应的紫外吸光饱和度也有所不同,最快50 s即可达到饱和状态,慢则100 s达到饱和状态。紫外吸光度最高达1.090,最低则为0.433。实验数据可为光致变色材料的性能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设计光致变色斜纹织物,探讨光照时间与光照循环次数对光致变色纤维织物变色疲劳性的影响,测试光致变色纤维织物变色灵敏性与变色回复性。结果表明: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织物的光致变色明度增大,有色色相快速降低,变色灵敏度降低;长时间暴晒会导致光致变色微胶囊凹陷、破裂,最终丧失光致变色性能。光致变色微胶囊制备及光致变色纤维纺丝时应适当加入光稳定剂或光降解抑制剂;织物在日常使用和维护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晒,以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概括了微胶囊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纺织领域的应用.介绍了微胶囊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并对微胶囊阻燃材料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胶囊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基于纺织领域的应用。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微胶囊制备方法及其机理,并对比分析了上述制备工艺的特点。详细介绍了微胶囊在染色印花、一般性整理、功能性整理和智能纺织品中的应用,简述了微胶囊技术在纺织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选用PBS8300、PBS8900和缓释驱蚊微胶囊3种驱蚊整理剂分别对涤纶和棉织物进行浸渍整理。为进一步研究整理后织物的应用性能,又对它们进行了活性染料和分散染料染色处理。结果表明:用微胶囊整理的棉织物活性染色效果好,颜色深,皂洗和耐摩擦牢度好;用微胶囊整理的涤纶织物染色效果较整理前稍好,但各项牢度差。因此,用缓释驱蚊微胶囊整理的棉织物的染色应用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9.
楼焕  刘茜 《针织工业》2024,(2):83-88
热敏变色纺织品个性化与时尚感强,能实现色彩动态变化,具有良好的功能实用性,可提高产品附加值。为适应纺织领域对热敏变色材料的要求,微胶囊技术常应用于热敏变色纺织材料的开发。文中总结目前热敏变色纺织材料的加工方法,对现有国内外研究者对热敏变色纺织材料的制备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热敏变色微胶囊技术广泛用于纺织领域,主要使用印花法和后整理法加工得到热敏变色纺织材料;热敏变色纺织材料的色谱拓展是目前研究的新方向;结合其他功能整理或功能材料,可实现热敏变色纺织品的多功能化。  相似文献   

20.
汪津 《印染》2017,(3):58-59
如今,企业能成熟地将相变微胶囊材料应用于纺织服装的温度调节中。然而微胶囊材料也能在诸如美妆纺织品和药物控释纺织品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