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贾平凹,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被预为是继莫言之后,下一位最有潜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文学大师。他是华人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也是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具世界观之跨界作家,当然也是荣获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为承续贾老师的文学造诣,本馆由然而生,主展厅的设计主轴为创造贾老师童年回忆中的四合书屋,围绕在院内天井老树下的读书记忆,同时斜屋顶的形式则回应了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7)
<正>今天,魏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笑课",我们被逗得哈哈大笑。魏老师先让大家说出带"笑"字的词,"莞尔一笑""开怀大笑""微微一笑"……然后从中选了几个有趣的词,并写在黑板上,再让大家根据这些词进行表演。魏老师先让说出"皮笑肉不笑"的张馨文上台。张馨文有些害羞,尴尬地站在那里,同桌李悦瑾便自告奋勇替她表演。  相似文献   

3.
庄慎自述     
正同忆在同济上学,老师们都很令人难忘。想起来最感到亲切的是一、二年级对自己启蒙的建筑老师,一年级的王志军老师、程澐老师,二年级的龙永龄老师、贾瑞云老师。他们教我们这些新生从如何写钢笔字、描图、渲染学起,到能够排布基本的功能、流线、空间。训练很基础也很新鲜,讲的东西很实用也容易懂。程澐老师后来好像离开同济了,没有再见到。曾经抱着吉他陪我们晚上赶图的王志军老师还不时能在校园里碰到。贾瑞云老师退休了,身板很硬朗,前几天遇见拉住我,笑嘻嘻地说:"你也都有白头发了"二年级暑期带我去实习设计、带我去看缙云电影院、向我描述习习山庄的龙永龄老师,却已经永远离开近一年了。  相似文献   

4.
忐忑复忐忑     
《Planning》2015,(2)
<正>爆料人魏一凡:哎呀,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出来了,令我大跌眼镜……数学课,我看见贾老师夹着一沓卷子向班里走来,他那眼神像是要把人给吞了似的,特别令人害怕……贾老师开始宣读成绩了,我的心一直在怦怦跳。可老师念啊念,却始终没有念到我的,我本来平静下来的心又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2)
<正>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不会用多少大道理来点燃我的求知激情。直到初三那年遇到贾老师,遇到她,相遇变成了美丽。学校为加强毕业班师资力量,初三那年,我们班换了语文和政治两科教师,并由教政治的贾海玲老师担任班主任。贾老师是市级优秀教师,30多岁,皮肤白净,戴一副  相似文献   

6.
正贾日辰大步向前,激动地喊了一声:"爸爸!"贾星脸上绽开了花,他一边答应,一边把双手伸向前去,拍着贾日辰的肩膀说:"儿子,你长高了,也长胖了,像个大人样了!"说着拉着贾日辰到身边的沙发上坐了下来。贾星同儿子贾日辰说得很亲热。"爸,你的腿伤痊愈了?"贾日辰俯下身子,便去提他爸爸的裤管。一支假肢裸露了出来,手摸上去冰凉冰凉的,一直凉到贾日辰的心尖上。贾日辰双腿跪了下去,头枕在父亲的膝盖上,抱着父亲的大腿,哭了起来。"爸,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1,(27)
<正>贾志敏老师在一次讲座中说了这样一句话:"字数不够,对话来凑。"贾老师的风趣幽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种方式,揭示了语言描写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一、将对话写具体,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可以多写几个回合《沉香救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书后有个小练笔,要求学生写沉香见到妈妈后说了些什么。刚开始,学生的思路没打开,说来说去就是想念妈妈、为妈妈担忧之类的。我启发学生将对话写出层次,想念是第一层,诉说了思念之苦后,沉香和妈妈还会说什么?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
<正>在班里,我的作文数一数二,经常被老师当范文读给大家听,同学们都称我为"写作牛哥"!有一次,上英语课,司老师踩着铃声走进教室,让我们反复读单词,直到她说停为止。我们的日记本正好放在讲台上,她随手拿了一本翻看起来,看封面应该是我写的那本。她翻着翻着,突然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看完一篇又看一篇,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从她那  相似文献   

9.
老秦,你好吗     
《Planning》2014,(7)
<正>老秦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因为他上课幽默十足,性格又很开朗,所以他在我们学生中人气很高,大家都亲切地喊他老秦。第一次见到老秦的时候,他还不是我的数学老师,那时刚开学,有很多老师我都没有见过。那天上课铃响了之后,我们都在教室安静地坐着,等待新老师的到来。这时门被推开了,走进来一位个子不高,稍微有点驼背,还戴着眼镜的老师。我们下意识地以为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老师,于是大家很热情地鼓掌欢迎。他站在讲台上咧开嘴笑,看我们鼓掌也不喊停。过了一会儿,他说:"谢谢同学们这么热  相似文献   

10.
曾卫 《规划师》2008,24(10):92
2007年,在黄光宇教授去世一周年的时候,我们一些当年他的研究生自发地举行了一个纪念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大家心情沉痛地回忆了和黄老师共同生活、学习和进行科学实践的日子。当时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在黄老师去世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都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仿佛黄老师并没有离开我们,以致于每次路过黄老师办公室时也都会像往常一样向黄老师的座位看一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