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R 14.8tex转杯纺针织纱的生产要点。采用清梳联及转杯纺生产R14.8tex针织纱。采用了3个厂家同规格粘胶纤维混配,对梳理元件的速度和隔距、针布型号、并合道数、转杯和分梳辊速度等工艺进行了优化,顺利纺制出了R 14.8tex转杯纱,较好地满足了针织用户的使用要求。认为:合理配置梳理器材、优选转杯纺专件、优化各工序工艺是纺好R 14.8tex转杯纺针织纱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亚麻Lyocell混纺纱转杯纺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亚麻Lyocell混纺转杯针织纱的生产工艺。通过对亚麻原料预处理、选择合理的原料混和工艺、前纺各工序优选工艺参数和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并对分梳辊速度、纺杯直径与转速、捻系数、阻捻盘形式及纺纱张力等转杯纺工艺进行了优选,结果使纺纱顺利进行,质量得到提高。亚麻/Lyocell 70/30 24 tex混纺转杯针织纱的较优转杯纺工艺参数为:转杯速度45 000 r/mim,分梳辊速度7 300 r/min,捻系数370。  相似文献   

3.
从纤堆原料、前纺工艺和转杯纺工艺三方面探讨了纺好转杯针织纱的工艺要求,提出了生产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供纺制高质量的转杯针织纱参考。  相似文献   

4.
27.8 tex转杯色纺针织纱的纺纱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原棉选配与染色、混色方法、前纺工艺和转杯纺纱工艺等方面,探讨了27.8 tex转杯色纺针织纱的纺纱工艺。  相似文献   

5.
转杯纺纺制针织纱工艺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转杯纺工艺理论和实验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外先进经验,从纤维原料、前纺工艺与半制品质量、转杯工艺等3个方面对转杯纺纺制针织纱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讨论,并对纺好转杯针织纱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优化转杯纺针织纱生产工艺,优选设计捻系数、纺杯转速、假捻盘规格和分梳辊转速等工艺参数,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得出纺制转杯纺22.4tex针织纱时的最优工艺参数,证实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优化转杯纺纺纱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转杯纺粘纤拉毛起绒纱、转杯纺粘纤/天丝/绢丝混纺针织纱这两个转杯纺新型纱线开发中的相关工艺技术进行了分析。在转杯纺粘纤拉毛起绒纱的研发中重点是从合理选配原料入手,并优选工艺参数及元器件,在保证成纱强力的前提下来降低转杯纺纱的捻度,使所纺制的纱线能满足经编织造后达到拉毛起绒的效果。转杯纺粘纤/天丝/绢丝混纺针织纱就是在新型的R923型半自动转杯纺纱机上生产的,在研发过程中重点把握下几个技术关键:原料选配、前纺工艺设计与工艺参数优化及转杯纺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8.
提高C 22.4 tex转杯纱质量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C 22.4 tex转杯纺针织纱的纺纱工艺。分析了C 22.4 tex转杯纺针织纱生产中的要点,通过选用合适的原料,清棉合理配置打手速度,减少纤维损伤,控制短绒和棉结增加;梳棉采用"紧隔距、强分梳"的工艺,提高梳理质量;并条合理牵伸分配;转杯纺工序选用适当直径和凝棉槽角度的纺杯,控制转杯、刺辊速度、选用合适的捻系数及接头时间参数等技术措施,使22.4 tex转杯纱条干均匀,达到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转杯纱质量,分析转杯纺技术优势,通过半自动转杯纺纱机生产18.5tex纱、14.8tex纱以及14.8tex纯棉色纺纱的生产实践,从原料、混棉混色、清梳联和并条工序、条子长短片段均匀度、关键器材与工艺优化、成纱质量方面说明转杯纺设备及器材选用及工艺设计要求;从棉花染色方法、色棉混合方法、色纤维混用比例、色结控制和生产环境温湿度调控说明转杯色纺纱的技术控制要点。指出:转杯纺流程短、效率高、用工省、成本低;优选原料,优化纺前各工序工艺参数,选配好纺杯、分梳辊等关键器材并优化纺纱工艺,可保证转杯纺纱机纺出高质量的细号纱,以进一步拓展转杯纱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0.
探讨立达半自动转杯纺纱生产线的性能特点和应用效果。通过优选原料、工艺优化和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使R 19.7 tex转杯纱全流程实现了高速、高效生产,较好地满足了粘胶转杯针织纱的质量要求。认为:立达转杯纺系统具有高效、高产、高质量的特点。应结合实际,加强设备管理,改进相关设备设计转杯纺及备件质量,以使该系统在提高转杯纺产质量水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R40型转杯纺纱机纺针织纱的工艺优化.通过对R40型转杯纺纱机纺针织纱时转杯直径、分梳辊速度、补风口位置及机械手参数设定进行试验和优选,并对转杯纱与环锭纱进行质量对比分析.指出:通过纺纱工艺的优化试验,正确配置转杯纺关键工艺参数,才能充分发挥进口设备的技术优势,生产出了满足用户需要的高质量的转杯纺针织纱.  相似文献   

12.
转杯纺产品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开发中细号转杯针织纱的技术要点。介绍了棉类和非棉类转杯纱及其制品的类别、原料、纱号、混纺比及其性能特点。指出:转杯纺从生产粗号纱向中细号高档用纱方向发展是当今转杯纺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纺好中细号转杯针织纱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在充分了解针织品对转杯纱的要求的基础上,从纤维原料、前纺工艺、半制品质量和转杯纺设备与工艺等多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以使转杯纺针织纱质量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朱军  张红梅 《纺织学报》2006,27(4):87-90
Lyocell纤维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其针织面料在手感和外观等方面的多功能性使其开发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由于转杯纱自身的特点,其针织品品质优越。采用转杯纺纱技术加工28 tex的Lyocell针织纱,探讨前纺工艺及技术措施;通过对各方案试纺对比,研究转杯纺主要工艺参数与成纱质量的关系,为合理选择工艺参数,提高Lyocell转杯纺针织纱的成纱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应用R40型转杯纺纱机生产针织纱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探讨立达R40型转杯纺生产线生产针织纱的工艺技术。以生产C 29 tex转杯纺针织纱为例,介绍了该生产线的主要工艺配置要点,配棉主要控制原棉的成熟度、短绒率及有害疵点;混棉要合理平包;开清工序充分清除大而易落的杂质;梳棉工序重点清除与纤维粘附力强的杂质;并条采用两道并条,转杯纺工序优选阻捻盘、假捻器和转杯直径。最终使得生产出的转杯纺针织纱质量优于环锭纺普梳纱,并获得了立达公司的Conm foro认证。  相似文献   

15.
纺制纯棉高支低捻转杯针织纱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转杯纺的现状及转杯纺针织纱的特点,并从原料选择、前纺工序与转杯纺工序等3个方面对转杯纺纺制纯棉高支针织纱技术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探讨利用100%再用棉纺制超柔转杯纺84.4 tex纱的生产要点。展望了超柔转杯纺纱的市场前景,通过规范统破籽预处理,原料回潮预处理,优选异纤机参数,加强异纤机日常管理,优选清梳到转杯纺工序的关键工艺参数和专辅件配套,加强温湿度控制等措施,最终在较低原料成本前提下,成功纺制出满足用户需求的超柔转杯纺84.4 tex纱。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R20型转杯纺纱机纺制纯棉针织纱的工艺试验情况。通过纺纱试验,对分梳辊速度、转杯型号与速度、阻捻盘与引纱管型号、捻系数及温湿度等工艺进行了优选配置。比较了对转杯纯棉针织纱与环锭纯棉针织纱在生产、质量及织物性能、用途等方面,为用不同的纺纱方法纺制针织纱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Modal 14.8 tex赛络纺针织纱重定量纺纱实践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探讨Modal 14.8 tex赛络纺针织纱重定量纺纱工艺。分析阐述了Modal赛络纺针织纱的特点以及推行重定量工艺的必要性通过正确选择细纱设备,试验优化有关工艺参数配置,采用高性能纺纱专件,严格控制温湿度等工艺技术措施,在稳定细纱质量的前提下,使粗纱定量增加33.3%,有效地减少了前纺机台的配置和用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指出:采用重定量工艺是提高Modal赛络纺针织纱生产率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优化乌拉草棉混纺转杯纱的生产工艺。针对乌拉草纤维的性能特点,通过对乌拉草纤维预处理、采用称重原料混和工艺、优选前纺各工序工艺参数,并对转杯纺工艺中分梳辊速度、转杯工艺及纺纱张力等参数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棉/乌拉草75/25 36tex混纺转杯纱采用较优工艺参数为转杯速度47 000r/min,分梳辊速度7 300r/min,成纱捻系数420时,乌拉草混纺转杯纱可顺利生产,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0.
探讨影响AOEC58.3tex品种生产效率的因素。具体分析了工艺部件型号、熟条含杂率、配棉破籽处理情况、接头机效率、效率落后单锭和转杯纺扫车周期等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通过对比优选,最终使AOEC58.3tex品种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试验表明:通过优选转杯、阻捻头和针布环等关键工艺部件,保证千锭时断头数控制在100以内;保证半成品熟条含杂内控在1.1%以内;保证每盘配棉破籽含杂加权平均控制在8.2%以内,单一破籽含杂控制在12.5%以内;提高接头机效率85%以上;每次扫车检查统计损伤单锭数小于5个;缩短扫车周期4d/次等工作,可以有效提高AOEC58.3tex品种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