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5)
<正>我是一个非常倔强的人,不管什么事儿,只要认定了,就会坚持到底。关于我的"倔"事,用几箩筐也装不完。不过,最让我"声名远播"的还是童年撒泼那件事。我出生在70年代,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了贴补家用,父亲去村里的面粉厂帮工。母亲忙于农活,根本无暇顾及我,于是,我便顺理成章地成了父亲的"跟屁虫"。父亲工作时,我总会时不时跑过去帮点"忙",经常把面粉弄得遍地都是。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7)
<正>五岁那年的冬天,我们一家人坐火车回老家。一路上,我都不知道父亲去了哪里,只有怀着六个月身孕的母亲,一手拎着行李,一手牵着我,在人群中艰难地穿行着。我四处张望,忽然瞧见一个挑着陌生担子的熟悉背影——是父亲!"爸爸!"我大叫一声。父亲似乎听见了,但他只是回头看了我与母亲一眼,又继续慢慢向前走着。我以为父亲不要我们娘儿俩了,吓得哭起  相似文献   

3.
扇枕温衾     
《Planning》2015,(4)
<正>【扇枕温衾】这则成语讲述的是汉代黄香幼时孝敬父母的故事。东汉时江夏有个叫黄香的孩子,九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本来就十分孝敬(xiào jìnɡ)父母,母亲生病期间,他不离左右。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孝顺。炎热(yán rè)的夏天,他用扇子扇凉席子让父亲睡觉;寒冷(hán lěnɡ)的冬天,他先钻进被窝,温热被子再让父亲休息。  相似文献   

4.
12岁的少年雷百义是广德县山北乡戈场小学三年级学生。父亲雷道才腿部有残疾,母亲杨福云是个聋哑人。尽管家境贫寒,但是在父母疼爱的羽翼下,小百义的童年仍然充满了单纯的快乐。  相似文献   

5.
我的母亲     
《Planning》2015,(2)
<正>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母亲开始对我有了一些依赖,也许是外婆的去世,也许是生命的老去。每次上街她都会习惯性地拉着我的手,就像小时候我拉她的手一样,此刻的她,我就是她的天。(一)每天的晚饭,总是一家人最闲的时候。干完白天的活,母亲总会与父亲喝上两杯,碰杯间总是会谈及一些往事,母亲总会抱怨两句,说她年轻时是多么的苦,作为家中长女,时常需要和外婆背负外公无端的责骂,还要辛苦地照顾下面的妹妹。说因为外婆没有为家里  相似文献   

6.
范凌 《时代建筑》2014,(1):69-69
<正>"建筑之外"展我提交了两件展品,一件是"胖平飘系列"——用建筑的制图方式描绘一个主体的城市空间经验;另一件作品是题为"Formini"的四只可爱的兔子。"Formini"的开始是一种对于建筑最朦胧开始的回忆,回想自己选择建筑最早来自于父亲在童年时候的影响。我童年的玩具基本上都是父亲手制的。我一直记得父亲为我制作东西的过程,也越来越喜欢自己做东西。建筑的启蒙就是从此而起,对我而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9)
<正>1955年9月17日,父亲母亲带着我和妹妹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由美国旧金山启程前往香港,踏上了归国之路。当时我只有7岁,对父母所说的回国其实毫无概念:对于那段路程的艰险,若不是长大之后研究父亲的生平、重新去探寻那段历史,可能我不会知道,原来一个人回国需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经历这么多的艰辛。父亲那辈人沿袭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  相似文献   

8.
怀橘遗亲     
《Planning》2015,(6)
<正>怀橘遗(wèi)亲这则成语讲述的是东汉末年陆绩(lùjì)六岁便知孝敬(xiào jìnɡ)母亲的故事。东汉末年,有个叫陆绩的人,六岁时他随(suí)父亲到九江拜(bài)见袁(yuán)术。袁术招待(zhāo dài)他们吃橘(jú)子。陆绩舍不得多吃,放了两个橘子在怀里。临走时,陆绩向袁术弯腰告辞(ɡào cí),橘子便从怀里滚(ɡǔn)落到地上。袁术笑着说:"陆绩,你来别人家做客,怎么怀里还藏着橘子?"陆绩回答道:"橘子很甜,我想带回去给母亲尝(chánɡ)尝。"袁术听后惊奇(jīnɡqí)不已。从此以后,陆绩怀橘遗亲便传为佳(jiā)话。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
<正>从小我就知道,我家有个"瞌睡女王"——我的母亲大人。母亲在家干得最多的事,不是打扮,不是做家务,不是陪我玩,而是睡觉。家里的沙发上、床上、凳子上,总能看见母亲呼呼大睡的身影,可她还会不时地向父亲抱怨她的睡眠短暂又糟糕。母亲似乎每时每刻都可以入睡,我对此感到很不满,因为  相似文献   

10.
家道衰落、家境贫寒、立志出人头地 庄俊,祖籍为浙江宁波,1888年出生于上海.1893年,庄俊5岁时,其父亲却于30多岁时因得痨病而早逝,庄俊也因遗传的缘故,儿时患有痨病,俗称"童子痨",但后来他却是长寿颐年.而在庄俊父亲不慎过世后,让庄俊一家的生活陷入了困难,家境非常贫寒.早年,庄俊的爷爷曾在宁波经营祖传酒行,即庄源大酒行,到了庄俊父亲这一代家道逐渐衰落.庄俊父亲一家有3兄弟(大房、二房和三房),庄俊父亲是第3位(三房),分家后,庄家中所有的财产全被庄俊父亲的哥哥(大房、二房)所霸占,而酒行仍由庄俊父亲的哥哥(大房),即庄俊的大伯父来经营,当时庄俊和他的母亲靠著大伯父经营酒行分给的部份生活费来勉强维持家中的生活,所以,幼年的庄俊与母亲生活的非常困苦.据闻,庄俊每次要去领取生活费时,总会受到大伯父的白眼对待与屈辱,加上艰难的生活,致使庄俊从小就立志要出人头地,刻苦学习,为自己与母亲在庄家的地位上争口气.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4)
<正>2012年2月,新学期刚开学一周,我任教的住宿班(1)班转进来一名特殊的学生。她叫小夏,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家里全靠母亲一个人支撑。小夏原本在走读班读书,由于家住得远,加上母亲又换了一家更远的单位工作,不可能天天接她回家,于是学校就同意她转到住宿班读书,好减轻她母亲的负担。没想到,转班没几天,就在她身上发生  相似文献   

12.
车的流动     
改革开放20年来,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一个“半边户”的家庭。父亲在区公所供职,工资微薄,母亲终日参加集体劳动,靠挣工分分粮养家糊口。一家人生活十分清苦。童年的我,把坐木板滑车视为最大的快乐,尽管每每累得汗流浃背,但还是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8)
<正>我有一个称号——"宠妹狂魔",我可喜欢这个称号了,因为我特别爱我的妹妹!我之前非常想要一个妹妹,可妈妈只有我一个女儿,我就一直跟妈妈说:"妈妈,你哪儿都好,就是生不出妹妹这一点不好。"没想到,说着说着,妈妈真的给我生出了一个妹妹。妹妹刚出生时,爸爸妈妈都说她长得不好看,可我觉得妹妹眼睛小小的、皮肤皱皱的,越看越可爱。妹妹现在一岁了,总是喜欢用指甲扎我或者用胖乎乎的小手拧  相似文献   

14.
1.我十八岁以前主要在苍梧龙圩镇度过,1982年,也就是我考上大学的前一年,母亲带着妹妹搬迁到了贵县覃塘镇父亲的单位,因担心父亲单位子弟中学教学质量不好,我就没走,一个人继续留在苍梧,读完最后一年高中。龙圩镇因毗邻广东和梧州,加之位于浔江南岸,明清民国时期即成为广西商业重镇,算是广西四大名镇之一,解放后成为苍梧县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上的忠义街有粤东会馆一座,建于清康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
<正>早年间,我的家乡是著名的"亚麻之乡。"在我很小的时候,县政府每年都会给农民分配种亚麻的任务。所以每到亚麻成熟的季节,学校就会给我们学生放假。这时候母亲就带着我和妹妹来到田里拔亚麻,等拔完后扎成一捆一捆的,放在地里晒干。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7)
<正>1816年,她出生于英国北部的一个穷牧师家庭。她5岁时母亲患癌症去世,接着两个姐姐也先后染病去世,剩下她和父亲、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一起生活,日子过得比较艰难。她父亲学识渊博,常常教她和她的弟弟妹妹读书,还给他们讲故事,使他们从小就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贫穷的他们很自卑,不敢交朋友,孤独的时候就一  相似文献   

17.
母亲与火塘     
母亲降生我在火塘边.那是在1940年农历6月6日辰时(凌晨5时).父亲按五行推算,说我占了白蜡金年、癸未木月、甲寅水日、戊辰木时,缺土、火,特取乳名“天烨”以补之.由此,我的童年便与有“火”之“土”塘生息攸关了.事实上,那时滇西北金沙江边故乡纳西人的生活中心是火塘:老人煨茶,光腚小孩烤火,主妇就火做炊,从早至晚火不熄.母亲在火塘边把我洗大、奶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2)
<正>大家一定看过《熊出没》吧!《熊出没》是一部有趣的动画片,可我想说,我们家也经常上演"熊出没"哦!在家里,我是聪明机智的熊大;妹妹是头脑简单、性格憨厚的熊二;妈妈是整天追着熊大和熊二的光头强;爸爸则是那个凶巴巴的李老板,可他只是对我和妹妹凶,对妈妈绝对是笑脸相迎。记得在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和"熊二"妹妹正玩得起劲,"光头强"妈妈走过来对我说:"贺于芳,快去写作业!"可我和"熊二"妹妹把妈妈的话当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6)
<正>"妈妈得去买菜,照顾妹妹的重任就交给你了。"说着,妈妈把五个月大的妹妹往婴儿床上一放,便要出门。"啊?我不会啊……"没等我把话说完,妈妈已经骑着电瓶车出门了。我从来没有单独照顾过妹妹,妈妈可真放心呀!我有点愤愤不平,可看着熟睡中的妹妹那苹果般红扑扑的小脸蛋,我的满心抱怨变成了对妹妹的怜爱。我拿了本书,  相似文献   

20.
燃烧的童年     
童年那三场大火,哔哔剥剥,从童年到成年,至今燃烧着我30多年的记忆。 打我记事起,四哥就养成了钻锅灶扒禾上吃的坏习惯。四哥咀嚼禾土,宛若吃炒豆子般“格格嘣嘣”带着脆响,满嘴黄泥横流。母亲知道了此事,自然阻止。但“嗜土成性”的四哥依然我行我素。 那天,四哥瞅着母亲刚离开灶厨,就迫不及待地冲进厨房,用火钳在还闪烁着彤红灶火的锅灶里扒找起禾土来。四哥万万没有想到火星迸进柴禾里,引发了那场大火。 那场大火被扑灭之后,我的父亲暴跳如雷,几次脱下布鞋,要狠接我的四哥。我双目失明的老母亲拼命左推右挡,才使我四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