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基于遗传算法(GA)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提高异纤分拣机检出率的方法。针对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和易于陷入极小值等缺点,建立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异纤分拣机检测参数预测模型,对改进前后的预测和检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A-BP神经网络在准确输出预测值的同时,收敛速度也比传统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快;且GA-BP神经网络比传统BP神经网络的实际检出率高出5%。认为: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算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探讨超越M型异纤分拣机的应用及参数优化。介绍了超越M型异纤分拣机的结构、功能原理和主要技术参数;在立达清梳联生产线上串联使用超越M型异纤分拣机,进行了相关测试和成纱质量分析;进行了两个实例参数配置和分拣效果介绍;总结了该机型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结果表明:加装超越M型异纤分拣机后,可以有效地控制成纱的异纤含量。认为:超越M型异纤分拣机清除异纤效果较好,串联使用超越M型异纤机的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3.
探讨精灵6型异纤分拣机的使用效果.介绍了精灵6型异纤分拣机的结构原理及安装时的注意事项.在生产同样的纱线时,通过多次对比安装前后异纤检出率,认为:分拣机的清除效果是人工的5倍~10倍,分拣机的清除异纤效果明显.同时指出了,分拣机的使用中要注意棉流曲线的调整及其的日常维护.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纺织企业异纤纱疵的问题,介绍了精灵-6型异纤分拣机的结构原理及应用安装注意事项;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该设备对异纤的清除效率,跟踪试验了异纤分拣机安装前后的使用效果.指出异纤分拣机是解决纺织厂异纤问题的有效途径,应合理选择安装位置,棉流速度保持在10 m/s~15 m/s;要发挥其最佳效果,其清除效率须保持在80...  相似文献   

5.
针对棉纺企业如何选择异纤分拣机的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几种异纤分拣机的应用情况;通过对比试验,比较了北京经纬精灵-8型及国产A型异纤分拣机的清除效果;指出:精灵-8型异纤分拣机清除效率相对较高且运转性能稳定,喷花量少,布面疵点量低,是目前国内较成熟的异纤检出设备。  相似文献   

6.
探讨异纤清除机的使用性能和效果.阐述了异纤清除机的原理、特性、安装位置及参数配置,提出实际生产中异纤检出率的测试方法,并以新疆长绒棉为例进行了实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异纤清除机对于新疆长绒棉异纤的重量检出率可达到60%,但数量检出率仅在5%左右.生产漂白布用纱,应在络筒工序辅以清纱器对异纤继续予以清除.认为:应正确设置清除参数,精准校正设备状态,维护光线通道清洁,将色纸模拟检出率保持在80%以上,以提高异纤清除机效能.通过实际测试异纤检出率并分析未检出异纤的形态与数量,可为改进异纤清除机参数配置、正确选用原料以及后工序异纤清除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探讨"一线串两机"异纤清除配置方案的原理与应用效果。分析了实际生产中影响异纤分拣机清除效率的主要因素,提出"一线串两机"异纤分拣系统的新型配置方案,并进行了实际生产应用验证,结果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异纤清除效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认为,"一线串两机"配置方案通过二次开松与二次检测能够较好地解决异纤遮挡问题,改善异纤清除效果,是进一步提高分拣机清除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使电荷耦合元件(CCD)精确采集处理异纤图像并对多类异纤进行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神经网络的异纤检测多类光源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分析CCD成像与入射光能量的关系,推导出多类异纤检测的光源量,建立了CCD靶面曝光量函数,确定光源的最佳检测位置,通过图像参数方程,分析CCD背景板图像的光线分布及平均灰度,通过模糊聚类分析,综合考虑输入值的全部信息建立了多类光源的模糊聚类神经网络,对光源进行优化设计。设计结果表明,最佳检测位置是异纤处于中心位置,在光源数量为10,两侧距离为3mm,神经网络的收敛误差均达到预期值,异纤检出率达到94.79%,符合企业异纤检测实际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探讨纺纱过程中异纤清除方法。介绍了异纤的定义、异纤的危害及控制标准。阐述了纺纱过程中清除异纤的方法及途径,重点介绍了清棉流程中人工挑拣与异纤分拣机、络筒电子清纱器相结合清除异纤的方法以及对异纤的清除效果。并对采用人工挑拣异纤和使用异纤分拣机两种方法的费用成本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使所纺的棉纱满足了用户作浅色、甚至是漂白用纱的质量要求。认为:采用清棉流程中人工挑拣与异纤分拣机、络筒电子清纱器相结合的清除异纤方法,对异纤的清除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异性纤维的捡出方法,分析了异性纤维的种类及危害性,分别介绍了在生产实践中人工挑拣、机器分拣和电清切除异纤的具体方法和特点,针对不同的原棉和产品要求提出不同的分拣办法.详细地介绍了异纤分拣机工作原理,并提出了对异纤分拣机的客观认识,有利于正确使用异纤分拣机.  相似文献   

11.
杨宏君 《纺织器材》2011,38(Z1):44-47
为了能高效剔除异纤,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光电式和超声波式两大类异纤检测方式的优缺点,说明应将多种检测方式有机融合以优势互补,可提高异纤检测率及清除率,提高棉纺企业的生产效率,减少用工,降低成本,提升成品品质,是今后异纤分拣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贺梅  张军生 《纺织器材》2012,(Z1):67-69
介绍了精灵-6型异纤分拣机分拣异纤的原理、主要结构、工艺流程及安装位置,探讨其使用效果;通过多次在棉流入口投有色纸拣杂率的测试,表明废棉箱异纤清除率为80%~92%、拆卷异纤清除率为50%~70%,属于正常水平;指出日常生产中要注意异纤分拣机对"三色线"的重合检查调整及清洁、维护。  相似文献   

13.
再谈异性纤维的在线检测清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用好异性纤维检出设备,对提高异纤检出率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综合评定了异纤检出机的作用.认为异纤检出机的检出率一般应在80%左右,将开清棉工序异纤检出机和带异纤检出功能的电子清纱器结合使用,可有效提高异纤检出率,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不同异纤清除机的检出效果。介绍了几种国内外异纤清除机的应用情况。就棉纺企业如何选择异纤清除机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两种异纤清除机的清除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精灵-8型异纤清除机的标准试纸投放检出率达到90%,实际异纤投放检出率达到92.6%,经该机清除异纤后织布,布面检验异纤数量较少。认为:精灵-8型异纤清除机清除效率相对较高,且运转性能较为稳定,是使用性能较为成熟的异纤清除设备。  相似文献   

15.
探讨基于CCD视觉传感器的异纤在线检测技术。为了提高异纤的检出率,对检测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设计,采用中值滤波的方法对灰度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去噪处理,利用边缘检测的方法实现对异性纤维的识别,获取异纤的边界信息,实现对目标的定位;通过PLC控制检测系统和异性纤维气动清除装置,实现对异纤准确且及时的检测与清除。通过试验可得出装置的最佳参数:CCD摄像机检测距离110 mm,检测原棉层厚度12 mm,待检原棉层移动速度2.0m/min,剥棉罗拉转速1 000r/min,喷嘴压力0.5MPa。认为:异性纤维在线检测装置检测能力较高,对普通异纤的检出率可以达到90%以上,对头发丝等细小物质的检出率可以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6.
JWF0011B型异纤分检机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JWF0011B型异纤分检机的应用效果,对JWF0011B型异纤分检机的设计原理及系统组成作以介绍,采用色纸进行了模拟试验以测试其异纤检出率,并分析了JWF0011B型异纤分检机在工厂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机清除异纤的效果显著,对白色异纤有较强的检除功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的异纤清理机无法彻底清除异性纤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籽棉轧花前对异性纤维进行检测的方法。以清除了铃壳、茎、叶等有机杂物的籽棉和常见的21种有色及白色异纤为检测样本,在白色LED和红色线激光双光源照明获取图像,在RGB颜色空间的R 通道和HSI颜色空间的S通道利用改进的索贝尔(Sobel)边缘检测算法检测异纤。同时在S通道利用一维最大熵法以提高异纤检测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的双光源照明成像方法和图像处理算法可减少阴影等干扰,白色异纤的检出率可达到74.7%,有色异纤的检出率可达到70.8%,为籽棉中异性纤维的检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宋均燕  王芳  王春娥 《国际纺织导报》2013,41(7):50-52,54,55
分析了棉纺织生产过程中异纤数量和形态的变化,介绍了异纤清除的主要方法,系统地提出了棉纺织生产过程中棉花、棉条、棉纱和棉布中异纤的检测方法、含量表征及异纤检出率计算公式,为行业统一、规范异纤检测方法和表征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免除异性纤维对成纱及成品造成疵点,在开清棉流程中广泛采用异性纤维在线检出装置.介绍了CCH型高效自动分拣异纤机的结构特点、各项参数的设置原则及其作用,CCH型高效自动分拣异纤机的主要参数有:照明亮度、喷嘴气阀的开启时间和延迟时间等,合理设置其主要工艺参数,对异性纤维检出率影响显著,生产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  相似文献   

20.
叙述了如何提高异纤检出机的检出率和排除率问题,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并认为开清棉工序的异纤检测机和络筒工序的带异纤检测功能的电子清纱器结合使用可有效提高异纤检测率和清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