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吉利梅 《印染助剂》2013,30(4):46-50
为了比较竹炭改性涤纶纤维与普通涤纶纤维的基本性能,对涤纶纤维的表观形态、力学性能、摩擦性能、卷曲弹性、热学性能、导电性能等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的纵向有分布不均匀的黑色斑纹,截面形态为独特的凹凸蜂窝状微孔结构,并有明显的大小不均匀黑色斑点;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的回潮率为1.34%,是普通涤纶纤维的3.35倍;干、湿态下的断裂强度是普通涤纶纤维的63.7%~66.9%,断裂伸长率是普通涤纶纤维的2.72倍;干、湿态下的初始模量是普通涤纶纤维的69.6%~77.2%;在纤维与纤维、纤维与胶辊摩擦中,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的静态、动态摩擦因数均明显大于普通涤纶纤维;卷曲弹性回复率和残留卷曲率均大于普通涤纶纤维;熔点低于普通涤纶纤维10.1℃;质量比电阻明显低于普通涤纶纤维.  相似文献   

2.
探讨细特云母改性涤纶纤维多组分混纺纱的纺纱工艺.阐述了云母改性涤纶纤维、异形阳离子涤纶、苎麻、澳毛等纤维的性能特点.通过对苎麻纤维进行加油给湿和柔软预处理,对云母改性涤纶纤维和异形阳离子涤纶纤维进行抗静电剂预处理,采用包混与条子混并相结合的混棉工艺,合理配置工艺、控制温湿度等技术措施,成功纺制出多组分云母改性涤纶纤维涤苎麻毛11.8 tex竹节纱,满足了产品开发的质量要求.认为,原料预处理、混和工艺以及必要的工艺技术措施是纺好细特云母改性涤纶纤维多组分混纺纱的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邓金华  王平 《丝绸》1995,(11):21-23
探讨碱减量对细旦仿真改性涤纶纤维性能的影响,以便控制合理的减量率,获得较为满意的仿真效果。  相似文献   

4.
用碱处理方法对涤纶进行了亲水化改性。探讨了亲水化处理对纤维的亲水性、分散行为及与木浆纤维混抄时对抄造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碱处理后涤纶纤维的亲水性得到明显改善,纤维保水值增大;处理后的涤纶纤维与木浆纤维混抄时有较好的分散性能和抄造性能,纸页的匀度指数、抗张强度、撕裂指数、耐破指数都有较大程度提高。其较适宜的处理条件是:(1)温度95℃、NaOH浓度3%、处理时间1h,混合抄片匀度指数138,裂断长4270m,撕裂指数24.2mN·m2/g,耐破指数2.95 kPa·m2/g;(2)处理温度75℃,NaOH浓度3%,处理时间2h,混合抄片匀度指数89,裂断长4130m,撕裂指数23.0mN·m2/g,耐破指数3.01 kPa·m2/g。  相似文献   

5.
徐旭  张弦 《印染》2013,39(4):27-29,33
对蜂窝微孔改性涤纶纤维进行阳离子染料染色,通过改变染料用量、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测试染色后纤维的上染率及K/S值和L*、a*、b*值,以探讨染色工艺对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染料的质量分数为4%(omf)时,上染率和K/S值达到最大值。而随着染料用量的增加,明度有所降低;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上染率不断提高,纤维在较低温度下具有较高的上染率,染色深度逐渐增加,K/S值提高,明度不断降低;染色时间以30 min为宜,其后,表观色深和明度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涤纶纤维与其他基质的粘结性能,利用稀磷酸溶液在涤纶表面高温浓缩进行磷酸化改性。结果显示:稀磷酸溶液经过高温浓缩使涤纶表面发生了有效的改性。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涤纶表面引入新的P—OH;X射线衍射与热失重分析显示,改性后的涤纶纤维结晶结构与改性前差异不大,热稳定性能有所提高。稀磷酸溶液浓缩改性,工艺流程简短、成本低、速度快,具有优秀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测试了椰炭纤维的基本性能,并与普通涤纶纤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椰炭纤维纵向有不规则的多条连续分布的条纹和黑色颗粒斑点,截面形态为四叶形的异型结构.干态、湿态断裂强度为涤纶纤维的78%;断裂伸长率是涤纶纤维的1.19~1.22倍;初始模量与涤纶纤维基本相近;回潮率为1.02%,是普通涤纶纤维的2.5倍;静、动摩擦因数均小于涤纶纤维(与金属件摩擦除外);卷曲率、卷曲弹性回复率和残留卷曲率均小于涤纶纤维(表明椰炭纤维的抱合力、卷曲的恢复能力和卷曲牢度稍差于涤纶纤维).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了用酯酶对涤纶纤维表面进行改性的方法,通过酯酶的催化作用使涤纶大分子中的部分酯键水解生成亲水性的羧基和羟基,从而提高涤纶纤维或织物的亲水性、抗静电性等性能.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了用酯酶对涤纶纤维表面进行改性的方法,通过酯酶的催化作用使涤纶大分子中的部分酯键水解生成亲水性的羧基和羟基,从而提高涤纶纤维或织物的亲水性、抗静电性等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了用酯酶对涤纶纤维表面进行改性的方法,通过酯酶的催化作用使涤纶大分子中的部分酯键水解生成亲水性的羧基和羟基,从而提高涤纶纤维或织物的亲水性、抗静电性等性能。  相似文献   

11.
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性能及其纱线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竹炭涤纶纤维的保健功能和理化性能,分析了竹炭涤纶纤维纺纱工艺的主要技术措施,并测试了相应产品的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纤维材料的染色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应用的染料种类及染色过程的上染率、固色率都与纤维材料的化学组成、微细结构紧密相关。涤纶纤维的结构紧密,疏水性强,化学组成上不具备与所谓亲水性离子离解型染料相键合的活性基团,故染色困难。多用分散染料,并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染色。改变涤纶纤维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赋予其离子型染料可染,改善分散染料的染色性,可采用的方法很多,如改变纺丝方法,加入微孔形成剂,增加纤维的空穴,加入第三单体,  相似文献   

13.
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及织物服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的各项基本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同时也对竹炭/棉混纺机织物及同规格的涤/棉混纺机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涤/棉织物相比,竹炭涤/棉织物具有更好的热湿舒适性能,织物手感柔软,抗起毛起球性好;但织物的断裂强度、折皱回复性能低。  相似文献   

14.
用α相纳米Al2O3填充增强涤纶纤维,研究了填充量对纤维的纺丝性能、断裂强度、初始模量以及干热收缩率等因素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纳米粒子在基体中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在一定填充量范围内,随着纳米Al2O3填充量的增加,纤维的纺丝性能变差,纤维的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先增加、后降低,纤维的干热收缩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性能及针织物保健功能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探索了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的性能及其针织物的保健功能,主要介绍了其远红外发射、吸附和抑菌功能,并分析了这些功能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16.
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的生产过程、保健功能和物理质量指标,为产品设计和纺织染整加工提供了依据。纤维中的炭粉含有钾、镁、钙、铭、锆、锰多种金属元素,其制品具有远红外发射和负离子发射功能,由于炭粉的吸收和吸附作用,还具有抗紫外线功能和消臭功能。  相似文献   

17.
探讨改性涤纶的扭转疲劳性能。采用纱线捻度仪和自制的简易扭转疲劳试验仪对咖啡炭改性涤纶、椰炭改性涤纶、竹炭改性涤纶、亲水改性涤纶和普通涤纶进行扭转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纤维的拉伸性能和纤维的扭转疲劳呈正相关关系;两种试验方法得到的关于纤维的扭转性能结论基本一致,其中普通涤纶的最好,其次是亲水改性涤纶,咖啡炭改性涤纶、椰炭改性涤纶、竹炭改性涤纶的扭转性能相差不大;随着预加张力和扭转角度的增大,纤维的扭转疲劳性能开始变差。认为:对于普通涤纶来说无论是结构上的改性,还是碳颗粒的加入,都会使得纤维的扭转性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探讨仿羊绒改性涤纶的性能及其混纺纱的特性。测试了仿羊绒改性涤纶的主要性能指标,对比了仿羊绒改性涤纶、仿羊绒腈纶、羊绒的性能特点,研究了仿羊绒改性涤纶混纺比与条干CV、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的关系。结果表明:纺制仿羊绒改性涤纶粘胶18.5tex纱,当仿羊绒涤纶比例为25%时,成纱条干CV较好;成纱强伸性能与仿羊绒改性涤纶混纺比呈正相关。认为:合理制定仿羊绒改性涤纶在混纺纱中的比例可有效提高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溶解法和红外吸收光谱法对竹炭纤维定性鉴别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涤纶纤维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竹炭纤维的纵向形态呈现多条连续分布的黑色斑纹,截面形态为独特的凹凸蜂窝状微孔结构,有明显的大小不均黑色斑点;在煮沸的70%硫酸、99%N—二甲基甲酰胺和20%氢氧化钠溶液中,竹炭纤维都能立即溶解,并有黑色颗粒出现。竹炭纤维的纵横向形态特征和溶解性能与涤纶纤维有明显的不同,但燃烧特征和红外吸收光谱与涤纶纤维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涤纶纤维在复合材料中与树脂基体的界面粘结性,使用等离子体技术对高强涤纶纤维进行表面改性。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得出等离子体处理高强涤纶的最佳条件为放电功率150W,处理时间300s,放电压强10Pa。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纤维接触角测量仪、电子单纤维强力机和纤维摩擦系数测定仪对改性前后高强涤纶纤维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涤纶纤维,其断裂强力较原样下降了1.78%,静摩擦系数上升了21.9%,纤维接触角下降了27%,且红外光谱图显示经过等离子体物理改性,引入了少量亲水基团,且未对纤维内部的基本分子结构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