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流化床反应器和沸腾床反应器处理焦化废水,对两种反应器运行效能及微生物群落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污泥负荷后流化床COD去除率优于沸腾床反应器。提高进水污泥负荷对沸腾床内微生物的冲击更大,致使其种群丰富程度下降明显。研究结果证明,流化床在宏观去除率、维持菌种丰富度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2.
王帆 《山西化工》2023,(11):213-214+223
建立有1#(实验)SBR和2#(对照)SBR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投加了生物质炭的1#SBR内好氧颗粒污泥形成速度更快、结构致密稳定;生物质炭的加入对反应器性能及COD的去除率无明显影响;两个反应器内COD和总氮去除率均可达到95%和64.5%以上;在一个运行周期内未检测到NO3--N和NO2--N,反应器内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ABR-AO反应器处理双乙烯酮、安赛蜜废水的启动运行特点。先以COD为40~400 mg/L的生活污水培养颗粒污泥,闷曝8 d使污泥恢复活性;再将污泥投入反应器中,用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的混合液驯化污泥,并以10%的比例逐步提高生产废水的比例。试验结果表明,在污泥体积回流比为50%,上清液体积回流比为100%,进水COD为300~800 mg/L,流量为0.1 L/h的条件下,ABR中第1、2格室为产酸反应器,第3格室为产甲烷反应器,实现了微生物相分离;运行45 d后,生产废水比例达到70%,此时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稳定在75%左右,对NH3-N的去除率稳定在60%~70%,且颗粒污泥性能良好,可以认为启动工作完成。  相似文献   

4.
对上流式分段污泥床(UpflowStagedSludgeBed)反应器在中温(35±2℃)下厌氧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反应器内污泥经过40d的培养驯化后,用于处理生活污水。重点探讨了不同停留时间(HRT)对COD和SS去除率等的影响,并考察了反应器各段间微生物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4.7h时,其出水pH=6.5,COD和SS的去除率分别在52%和70%以上,有较好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5.
马宁宁  丁金城 《化工时刊》2011,25(10):32-34
研究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含酚废水的生化处理技术,一方面是ABR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试验;另一方面主要是对厌氧消化池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并对颗粒污泥的性能及微生物含量观测分析.按照最佳参数运行,COD去除率达60%以上,出水悬浮物浓度大幅度降低,各项指标去除率均在70% ~ 80%.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松香废水,对实验各阶段的微生物生长情况、污泥性能及废水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污泥成熟期时的生物相丰富,污泥性能良好,可以利用镜检生物相的方法来直观判断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状态.系统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COD平均去除率达到92%,BOD平均去除率为90%,pH稳定在7.0左右,出水水...  相似文献   

7.
生物强化技术处理高盐有机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皂素废水为进水基质,耐盐菌株作为诱导菌投加到皂素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B反应器),以来投加组(A反应器)作对比,考察盐度对反应器运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废水氟离子浓度为9000~14000mg·L-1时,对A反应器中的微生物产生轻度抑制,而B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平均为96.32%;当进水氟离子浓度为17000~22000 mg·L-1时,对A反应器中的厌氧污泥产生中度抑制,A反应器对COD的去除效率下降到70%以下.而B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平均高迭92.95%;当进水中氯离子浓度为28000 mg·L-1时,对A反应器中的厌氧污泥微生物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而B反应器中的污泥仍然能保持较好的代谢活力和降解性能,对废水COD的去除率平均为84.41%.并且在整个盐度提高运行期间,B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的脱氢酶活性均高于A反应器.随着盐度的不断提高,B反应器中的污泥的沉降性能有所增强,而A反应器中的污泥的体积指数在氯离子超过17000mg·L-1以后开始变大,污泥沉降性能恶化.  相似文献   

8.
余亚琴  吕锡武  李靖 《化工学报》2013,64(11):4203-4209
采用自行改进设计的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太湖蓝藻,研究其快速启动过程中运行效能以及颗粒污泥微生物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采用“投加接种污泥、阶梯提高负荷连续运行、间歇搅拌”的启动运行方式,可以在35 d左右实现蓝藻成功处理。启动成功时,反应器对蓝藻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在85%左右,产气率在380 ml·(g COD)-1左右,藻毒素的去除率达到92%;颗粒污泥中菌群以球菌、丝状菌为主,颗粒污泥内丰富的空穴为物质迁移和微生物降解提供通道。反应器启动成功后颗粒污泥中主要优势产甲烷古菌为Methanosphaera,Methanolinea,Thermogymnomonas,Methanoregula,Methanomethylovorans,Methanosaeta等;颗粒污泥中蛋白酶及辅酶F420的活性较强。研究发现间歇搅拌装置及回流系统克服蓝藻在反应器中上浮结壳的弊端,同时加快反应器内传质效果,从而有助于反应器的快速启动。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硬硅钙石材料制备的研究现状,重点对纳米硬硅钙石的制备方法、合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动态水热法合成的硬硅钙石型硅酸钙进行了XRD、SEM表征,将所制得的硬硅钙石型硅酸钙作填料配制成硅酸盐绝热涂料,与不掺硬硅钙石的涂料在绝热性能方面进行了比较,发现硬硅钙石对涂料的绝热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并进一步按照国标GB/T 10297—1998的要求用热线法测得所配制涂料试样的热导率约为0.05 W/(m.K)。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好氧颗粒污泥培养过程中分别在第1~7天和第8~14天投加聚合氯化铝(PAC)的方式,分析颗粒的形成过程,并研究胞外聚合物总量及其各组分的含量变化和空间分布。研究发现:第8~14天投加PAC的反应器形成颗粒时间提前了6天,且形成的颗粒外形规则,大小均匀,去除污染物性能良好;反应器中胞外多聚物和蛋白质含量总体较多,且随颗粒的形成而增加,之后略有下降并在颗粒成熟后维持稳定,蛋白质/多糖的值在颗粒形成期均增加超过2.5倍,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多重荧光染色表明:两个反应器中PAC投加时间不同,β-D-呋喃葡萄糖、脂类和活细胞均呈现不同的分布情况,但对蛋白质和α-呋喃葡萄糖、α-甘露糖分布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在序批式反应器中培养50 d的好氧颗粒污泥与同期反应器排出的絮体污泥,在高有机负荷下曝气4 h,颗粒污泥和絮体污泥MLSS较初始时分别增加了67.8%和58.5%,单位体积混合液中颗粒污泥和絮体污泥的个数分别增加了15.4%和4.8%。颗粒污泥和絮体污泥的粒径分布在4 h试验过程中处于动态稳定状态,基本保持不变。曝气4 h后颗粒污泥和絮体污泥平均粒重分别增加45.4%和51.4%,可以看出在对有机底物的竞争中,与絮体污泥相比较,颗粒污泥由于具有较高的活性而占有优势,颗粒污泥的增长速率大于絮体污泥,絮体污泥和颗粒污泥的密度均有明显增长,但颗粒污泥平均粒重增加比例小于絮体污泥。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运行模式的改变对好氧颗粒污泥优势丝状菌种类,以及对污泥特性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中出现大量外伸型丝状菌Type 021N,但并未阻碍污泥的颗粒化,且随着絮体污泥颗粒化进程的推进,其对污泥沉降性的影响也在逐步减小,最终得到平均粒径为0.75 mm、污泥容积指数为43 mL/g的成熟...  相似文献   

14.
水力负荷与污泥负荷对污泥颗粒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宪奎  樊秀芹 《水处理技术》2007,33(3):11-13,16
本文通过两个反应器不同运行方式的对比研究,分析了UASB反应器污泥颗粒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控制水力负荷与污泥负荷能够促进污泥的颗粒化,缩短反应器的启动时间。  相似文献   

15.
厌氧氨氧化结构体、形态与功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达  郑平  胡倩怡 《化工学报》2016,67(10):4040-4046
厌氧氨氧化工艺是一种新型废水生物脱氮工艺,已成为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得到广泛应用。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床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生物反应器,以颗粒污泥形态存在的生物相是这种反应器高效工作的必要基础。在颗粒污泥床反应器中,生物相由大到小可依次分为污泥床体、颗粒污泥以及功能菌群。综述了厌氧氨氧化结构体的形态和功能及其与装置工况的密切关系,以期为反应器的实时优化和过程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玉米淀粉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运行条件的实验研究,分析了UASB反应器污泥颗粒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该废水污泥负荷达到O.287 kgCOD/(kgVSS·d)时,污泥流失现象明显减轻;水力负荷增加造成的水力分级现象对颗粒污泥生长有利;较大的气体负荷在改善反应器混合状态和实现污泥颗粒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MATLAB平台对好氧颗粒污泥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进行模拟,考察了2种工艺在不同温度下稳定运行时,对有机物的去除及脱氮效果的影响,以探索实际工程条件下实现高效脱氮除碳的工艺及其运行控制条件。结果表明,温度对好氧颗粒污泥工艺影响较大,而对MBBR影响较小。25℃时,好氧颗粒污泥对CODCr、NH3-N、TN的去除率分别为94%、91%、89%,MBBR对其去除率分别为95%、96%、95%;10℃时,好氧颗粒污泥对CODCr、NH3-N、TN的去除率分别下降至88%、73%、68%,MBBR对其去除率分别下降至95%、91%、90%。  相似文献   

18.
试验装置为2个完全相同的SBR反应柱,通过在SBR1中添加硝酸钕改性好氧颗粒污泥,研究稀土钕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硝酸钕的SBR1在45 d培养出颗粒污泥,改性后的好氧颗粒污泥平均粒径为2.5 mm,含水率为93.7%~96.9%,污泥平均比重为1.061 2,SVI为48 mL/g,完整系数为86%~95%,钕改性好氧颗粒污泥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COD、氨氮去除率均为90%以上,且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  相似文献   

19.
对接种不同污泥的内循环(IC)反应器处理硬质板废水的启动情况进行了比较、讨论。启动结果表明:接种絮状污泥的1#IC反应器和接种颗粒污泥的2#IC反应器分别经140、46d完成启动,容积负荷分别达到5.20、7.10kg[COD]/(m3·d),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0%、88%,出水VFA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50~250、130~180mg/L;反应器均运行良好。采用颗粒污泥接种的IC反应器启动时间短,VFA变化幅度小,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不容易发生酸败现象,但所需费用要远大于絮状污泥接种的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