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通过与原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比较,说明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设计反应谱的一些新特点,并按新规范的规定绘制了不同条件下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利用图形直观地分析了新规范反应谱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已经住建部批准发布,于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原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3.
以汶川县威州镇一幢既有典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地现有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安全水平.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设定的设防烈度及地震水平,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建立了该结构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依据该模型确定结构地震易损性水平,建立继续使用、严重破坏和倒塌3种状态下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以此研究汶川县此类结构设计的抗震安全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此类既有混凝土框架结构不能完全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不同抗震设防等级关于房屋破坏和倒塌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代表的新一批建筑类设计规范自2010年起逐步开始实施。新规范的修订对当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带来诸多影响。其中《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地震作用计算方面的变化、构件内力调整方面的变化、抗震构造措施方面的变化等,本文将从规范条文入手,以新疆奎屯地区为例,详细分析这些变化对该地区框架混凝土结构设计带来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版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要点进行探讨,通过与旧版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对比分析,详细阐述其修订或删减的主要依据,并对新版规范的修订内容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进而提出建筑抗震设计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新要求,同时也为工程技术人员更快、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新版规范内容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阴毅 《山西建筑》2014,(9):21-23
针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在汶川地震等强烈地震中呈现出的新震害特点,新抗震规范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JGJ 248-201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均提出了新的设计要求,就规范内容,对一些设计要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旨在对该类结构设计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局部修订的内容,包括汶川地震灾区设防烈度、山区建筑抗震、建筑结构抗震体系、楼梯间抗震设计、村镇民居抗震等的新规定。  相似文献   

8.
业内对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框架部分地震倾覆力矩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给定的公式计算还是按力学方法计算存在一些不同看法,鉴于此,对框架-剪力墙结构中需要控制框架部分地震倾覆力矩的来龙去脉进行解剖,并对上述两种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讨论,最后对框架-剪力墙中框架部分地震倾覆力矩的计算方法给出建议,即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给定的公式计算。  相似文献   

9.
<正>2010年5月3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11—2010,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10.
抗震设计发展趋势是基于多目标的性态设计.为适应将来抗震设计理念,通过对《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试用)》(CECS 160:2004)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两部规范中设防水准、设防目标、地震作用计算、变形限值等方面对比分析,指出两部规范的异同点,并得出按照CECS 160:2004规范计算的结构总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高于按照GB 50011-2010计算的结果,甲类建筑甚至高出一倍以上等结论,为从事工程抗震设计和工程抗震研究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为代表的新一批建筑类设计规范自2010年起逐步开始实施。新规范的修订对当地建筑房屋带来诸多影响。通过对某地区标志性建筑基于新老规范下PKPM软件设计成果的对比分析,不仅了解到新规范的实施对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地震作用、内力大小等均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使构件的配筋量发生变化,致使该建筑结构构件的配筋无法满足现行规范,还了解到该工程的结构位移比严重不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2.
外包柱脚塑性抗弯承载力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学水  关超  张卫东 《钢结构》2012,27(7):11-14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未对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外包式柱脚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明确说明,但最新实施的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明确规定了这种柱脚与基础连接的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外包式柱脚依据新旧抗震规范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这种柱脚节点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先后颁布的三部抗震设计规范(TJ 11-78,GBJ 11-89和GB50011-2001)进行了比较,分别按三部规范对一个具体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了设计,并选取多条地震波,进行了倒塌模拟以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按照规范(TJ 11-78)设计的框架的构件发生脆性破坏并导致倒塌的情况严重,其抗震安全性明显不足;现行规范(GB50011-2001)中的一些规定增大了框架截面、加强了结构侧向刚度,但是从倒塌模拟的结果来看,按(GBJ11-89)设计的结构的侧向刚度更加合理。为此,本文认为,在对老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时,应着重提高构件的抗剪和抗压承载力,防止脆性破坏;在设计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时,应适当放松现行设计规范中弹性层间位移角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倪广林 《山西建筑》2010,36(27):68-69
结合新的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针对目前国内实现抗震设防目标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结构的抗震可靠度、建筑类别及抗震等级,并阐述了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弹塑性变形的验算,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5.
刘宪玮 《城市建筑》2014,(11):119-119
通过对新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学习和使用,从合理选择建筑物平、立面形状,合理布置纵墙和横墙,有效设置房屋圈梁和构造柱等方面论述了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要点,并提出相关质量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1.5条对单跨框架结构的应用作出了严格限制,论文通过对规范的条文理解,论述了火力发电厂单跨框架的合理性,对小型火力发电厂及工业厂房的结构方案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建筑结构基本设计原则角度出发,比较了中国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与美国国际房屋设计规范(IBC2006)中的抗震条文。结合美国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基于1933年发生在加州洛杉矶的长滩地震和其后产生的费尔德法案,讨论了美国抗震设计规范实际上是建立在多次地震损失的教训上的。并且为了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地震损失,美国规范对于学校和医院的建筑给予特别的重视。最近发生的四川汶川地震摧毁了许多学校和医院的建筑,造成重大伤亡。这次地震也提醒了我们,中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都有可待提高的地方。为了让学校的建筑能够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医院的建筑在灾难发生时能够提供给人们持续的紧急救援,本文提出了一些可以从美国抗震设计规范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林世富 《山西建筑》2003,29(7):26-27
结合新的GB 5 0 0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针对多层砖房的结构特性 ,分析其受力特点 ,提出了抗震验算的方法和构造措施 ,指出抗震设计规范的内容是从实际地震中总结得到的普遍规律的概念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能量平衡地震响应预测法在隔震结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述清  裴星洙  周晓松  张立 《工业建筑》2005,35(Z1):247-252
首先利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制成适合于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人工地震动,然后使用该人工波和一些日本现行设计用地震动,对隔震结构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由其结果,提出了如何确定基于能量平衡地震响应预测法时所需要的两个参数n1和VE。最后通过分析利用一些地震动原始记录得到的解析结果,验证了所提案的两个参数的有效性。可以供抗震设计人员在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