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中,应以确保棉花质量为中心,以树立诚信为根本,用这一体系来确保棉花质量、促进检验体制改革与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完成,实现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2.
《江苏纺织》2004,(3):52-5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财政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五部门经报请国务院批准发布《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是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棉花市场体系、发展棉花现代物流的关键。推进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对提高棉花流通效率,降低棉花流通成本,提高棉花质量,增强我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采用科学、统一与国际接轨的棉花检验技术标准体系,在棉花加工环…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国棉花协会棉花加工分会对2005棉花年度积极参加质检改革的棉花加工企业进行了通报表彰。 国家推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以来,各地棉花加工企业积极参与。2005棉花年度中,棉花加工企业按照国家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要求积极送检皮棉,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地验证和实际运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设计的新运行机制和棉花质量检验相关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的检验方式,为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和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改革相关政策的不断调整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伊犁州棉花种植面积为26667hm2(40万亩),产量4万余吨。辖区内共有棉花收购加工企业15家,16条生产线,其中有10家企业11条生产线参与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作为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承检单位,伊犁州纤维检验所即中国棉花公证检验伊宁实验室截止2010年2月。共计检验棉花9万余吨。现对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后的棉花质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是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建立和完善我国棉花市场体系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2004年,国家通过在14家棉花加工企业试点,总结了经验,经过改革和完善,计划从2005年起,国家用5年时间,全面推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采用科学、统一、与国际接轨的棉花检验技术标准体系,在棉花加工环节实行仪器化、普遍性的权威检验,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科学权威的棉花质量检验新体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纤检》2004,(8):5-7
问:为什么要进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答:改革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是促进棉花市场体系建设的关键。改革棉花流通体制的核心是建立和完善棉花市场体系。棉花市场体系既包括棉花收购加工市场,也包括棉花的销售市场。棉花的销售市场又分为棉花的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发展棉花的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必须着力解决棉花质量鉴定标识的公信度,使棉花交易双方对棉花质量取得共识。这就要求棉花质量的鉴定和标识必须由与交易双方没有利益关系的第三方公证检验机构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将目前在棉花交易后、进厂前的公证检验改为在棉花加工环节进行公证检验,…  相似文献   

7.
之剑  绵延 《中国纤检》2009,(7):8-10
5月20日,2008年度全国纤检机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总结会议在厦门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纤维检验局主办,福建省纤维检验所协办.来自全国省、市级纤检机构的9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会上.中纤局陆阳局长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强调了各省市应重视、正视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中纤局棉花质量监督处王丹涛处长对2008年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作了深刻总结。与会代表分组讨论了《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质量考核办法》等有关文件,分析了改革推进和公证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棉花仪器化检验也在不断地完善中。新体制下的棉花仪器化检验覆盖率因检验数量的递增而逐年提高,现笔者就棉花检验中如何有效地提高检验质量的几个环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张现方  马翠 《中国纤检》2010,(17):48-49
<正>随着我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对棉花质量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改善棉花质量现状越来越重要。综观我国棉花检验体制百年历史,自1905年5月我国设立棉花质量检验机构,检验机构由简单到复杂,检验队伍由小到大,检验内容由少到多,检验办法由完全靠人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推行,大家对棉花整体质量的要求日益严格,不仅重视棉花的外观形态、色泽特征、加工质量,而且对棉花的内在品质也有更严格的要求。笔者根据多年积累总结的棉花加工与检验各项质量数据发现,不论从棉花的外观特征上,还是从内在品质上来判断,相同品种、等级的棉花会因加工方式的不同,造成棉花加工质量的差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加入WTO后,稳定和提高棉花质量已成为提高我国纺织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从1998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起,为确保棉花质量,国家对棉花标准进行了改革,对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实行了资格认定制度,对棉花质量检验实行了执业资格制度,对棉花出(入)库采取了强制性公证检验,出台了《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12.
沈建国 《中国纤检》2007,(11):36-38
为适应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6月5日批准发布了修订的GB1103—2007《棉花细绒棉》国家强制性标准,使棉花质量指标的检验更具有科学性和统一性,它代表了棉花质量检验的仪器化方向,对引导棉花生产、推动技术进步、促进整个棉花产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棉花加工厂引入了棉包条码信息系统。该系统对棉花加工、检验、销售信息实现了有效管理,能快速查询、统计、传输,是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配套设备。棉包条形码信息系统经过试点企业和参加公检企业3年多的使用,反映良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纤检》2005,(10):8
第一条为规范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以下简称"公证检验")申报、审核、退出,合理布局公证检验承检机构,确保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做好2004年度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根据改革工作协调指导小组会议精神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计划》要求,现将参加2004年度改革试点相关准备工作的棉花加工企业、公证检验机构名单和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从2004年开展以来,设备运行正常,检验数据准确,系统运行平稳,基本达到了仪器化检验工作要求。全省各仪器化公证检验实验室通过准确、科学的检验数据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在提高河南省新体制棉花加工企业棉花质量的同时,降低了流通成本,增强了河南省棉花和棉纺织品的竞争力。现在越来越多的棉花加工企业认清了形势,希望参与到体制改革中来。河南省仪器化检验工作推行顺利,总结河南省的改革工作经验共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现行品级检验的局限性品级是我国棉花极为重要的质量指标,其设定历史长、影响范围广,在棉花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乃至使用等环节都得到了普遍应用,长期以来,也是棉花价格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随着我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检验条件逐步改善,棉花品级指标存在的分级粗放、质量表示模糊等缺陷日益得到显现,已难以适应现代检验工作的需要。因此有必要用新的仪器化综合指标替代品级。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要求对皮棉全部实行仪器化公正检验。依据GB1103—2007《棉花细绒棉》的规定,目前我国对棉花品级检验仍然采用感官检验的方法,以品级实物标准结合品级条件确定棉花的品级。感官检验时,依据的是GB1103—2007《棉花细绒棉》中规定的定品级三大条件: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仪器化公证检验中的棉花品级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中,通过对仪器化棉花品级感官检验的具体实践,在棉花仪器化感官检验过程中存在的几种情况下的棉花的品级检验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陈明 《中国纤检》2007,(7):52-52,54
国务院在2003年9月批准了《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决定从2004棉花年度起对我国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进行改革。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适应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要求,以确保棉花质量。促进市场发展为核心,完善棉花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我国棉花和棉纺织品的竞争力,推动棉花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