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矿山关闸闭坑后所引发的鸭公塘2#采空区地表塌陷原因进行分析,依据矿区地质和采空区实际状况,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计算和分析论证,并采取排土回填整治措施消除了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煤矿开采带来的矸石堆积问题,以平煤十二矿己15-31010采面为背景,研究出后部回填绿色开采技术,通过矸石运输系统将井下回采矸石运至洗选硐室,通过井下洗选系统(洗选设备、破碎设备)、井下运输系统运至工作面,再通过回填输送机回填到工作面采空区内,从而达到解决矸石污染的目的。通过该技术可以实现煤矸石采空区回填机械化和规模化,促使回填开采效率和效果的显著提高。该技术的成功实施能够为保护层开采效益扩展提供更多途径,大大减少了顶板事故和瓦斯超限事故的发生,可以推广应用到国内其他煤炭生产企业,给后部回填绿色开采提供一个新的、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邓必树 《矿业工程》2007,5(5):29-30
大深铁矿为地下开采,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但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增加及采空区的不断加大,其地压问题及相应的地质灾害隐患越显突出.为有效防止和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对采空区管理及废石回填采空区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长城二号煤矿采用井下矸石充填综采采煤法,矸石回填至工作面采空区,做到井下矸石不上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洁净生产"、"绿色开采",做到了社会及经济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5.
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造成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因地下水位下降破坏水力平衡,引发地面沉降导致地面开裂、变形、塌陷等矿山地质灾害。煤层顶板岩管理等级的差异出现采空区冒落的不均衡,易冒落岩层直接影响冒顶事故的发生。环境地质条件受矿坑水及矸石淋滤水对地表水污染相关,矿业活动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6.
《中国矿山工程》2008,37(1):53-53
枣矿集团田陈煤矿不断加大生产技术科研开发,自行研制了回填排矸系统成套设备及流程工艺.并在井下104回填工作面安装使用。该设备应用后,矸石不需上井就可直接通过排矸系统进入采空区回填,这样一来不仅减少矸石在地面的占用面积.有效地治理采空区造成的地面沉陷和环境污染,还原生态,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回收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将复杂地质条件煤矿矸石在井下处理,分析了煤矿矸石来源有掘进矸石、煤流矸石、煤层夹矸、切眼矸石和断层矸石等,提出了掘巷充填、硐室储矸和采空区充填的矸石处理方法,并在翟镇煤矿进行应用,实践表明:利用ZZ2600/13/20.5BC型充填综采液压支架实现采空区充填;含夹矸的工作面经采区煤矸初次重力分选和井底煤矸二次γ射线分选后,煤流矸石返运至工作面,利用抛矸带式输送机将煤流矸石充填于采空区内;在断层等地质构造带,采用预掘巷处理技术可将矸石运输至采空区进行充填。  相似文献   

8.
5月7日,在第三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确立的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安徽淮北矿业集团杨庄煤矿364综采工作面,源源不断的矸石、粉煤灰等充填材料被输送到井下用于回填。杨庄煤矿是一座开采了47年的老矿,目前仅城市下压煤就达1 000多万吨,严重影响生产接续。为实现绿色开采,杨庄煤矿积极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推广应用城下密实矸石充填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今年以来已成功采出城市下压煤2万多吨。据了解,这项技术是通过向井下采空区送入矸石、粉煤灰等充填材料,并在充填体保护下进行采  相似文献   

9.
唐山矿业分公司将地面矸石、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通过地面充填站的投料孔从地面垂直向下直接投料,进入矸石缓冲仓,由矸石仓放入胶带输送机等运输设备将其运输至充填工作面,借助自夯式充填综采液压支架等关键设备用固体充填物料充填工作面采空区,并靠固体充填物料的支撑作用对采空区的岩层进行控制,减少顶板的下沉和垮落,实现建筑物下安全开采.工作面充填矸石是解决矿山污染、资源浪费、地表塌陷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了绿色矿山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李靓熙  马功元  程亮 《中国矿业》2012,21(Z1):128-130
煤矸石作为煤矿开采废弃物,既占用土地资源,又污染生态环境,对煤矸石的综合治理成为矿山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明水一号煤矿积极探索煤矸石充填技术,将采煤过程中产生的矸石在井下直接充填至采空区,一方面减少了煤矿产矸量,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采空区内通过充填矸石,减少岩层变形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顶板垮落或变形,从而控制了煤炭开采后地表原岩的位移和沉降,消除对地质地貌的影响,保护了矿山地质环境,全面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开采"。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矿产开采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影响,分析了研究区的矿山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特征,对吴营铁矿地质环境影响现状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现状评估结果表明,露天采坑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地下采空区发生采空塌陷、地裂缝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结果,将评估区分为3个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严重区、较严重区及较轻区。矿业活动未直接影响区域面积3 112 120 m2,占评估区总面积的96.31%,防治难度较小。总结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主要包括露天采坑防治技术、岩石移动治理技术、工业场地治理技术、矿区道路治理技术、排土场治理技术、硐口治理技术、废渣堆治理技术等。研究为矿区及周围生态环境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郄永波 《中国矿业》2021,30(S2):99-103
露天坑的巨大废弃空间本身是一种资源,在不影响采矿安全生产前提下,利用露天坑空间及其区位优势条件,作为城市大宗固废回填消纳场所是城市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的新途径。本文探讨了大型露天坑生态修复固废回填工艺,对比了湿式高浓度固废回填与干式固废碾压回填工艺,对露天坑回填过程中相关安全及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研究表明,利用城市固废回填进行生态修复,即可消除矿山地质灾害隐患,又能助力城市大宗固体废物减量化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济源市某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已刻不容缓。通过对该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调查,认为矿区内主要以露天采坑、渣堆、废弃石料厂、废弃石灰窑、废弃建筑、陡坎、高陡边坡等地质环境问题为主。通过坡面清理、挖方削坡等工程手段,消除区内采矿形成的高陡边坡所引发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通过回填、挖方、挡土墙等工程手段,实现采坑地貌形态修复;通过覆土、植树、道路等工程手段恢复治理区的土地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研究可为相似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郭力  何朋立 《金属矿山》2013,42(4):36-39
充填开采是煤矿绿色开采技术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不论何种充填方式,对采空区的充填都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其充填效果在一定范围内是随机的。采用随机有限元方法对煤层全开采、采空区全充填,煤层全开采、采空区部分充填以及煤层条带开采、采空区全充填3种情况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大量随机抽样计算,发现地表沉降与采空区顶板变形对于充填效果的波动更敏感。工程中应将多个因素的最不利组合考虑在内,尽可能保证采空区充填效果达到或满足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充填效果的变异程度以及变异范围,从而保证充填方案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城镇建筑群下矸石充填开采新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张元功  董凤宝 《煤矿开采》2008,13(1):31-33,84
介绍了新汶矿区在城镇建筑群下以煤矸石为骨料似膏体管道充填、综采工作面充填、矸石抛矸胶带机充填方法。论述了其充填工艺机理流程、充填设备设施、充填工艺及充填效果。提出了3种矸石充填开采对提高资源采出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的重大意义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地面矸石、粉煤灰、黄土等固体废弃物为充填材料的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为“三下”压煤的安全高效回收创造了条件.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并根据等价采高的概念,分析了不同矸石与粉煤灰充填体压实率对等价采高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矸石与粉煤灰充填体不同压实率条件下对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岩层移动控制与地表沉陷的控制作用,提出了保持地表沉陷在允许范围之内的充填体压实率为15%;最后通过工程实践得出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工作面的岩层移动及地表沉陷控制效果良好,基本没有影响到地表的建筑和设施的正常使用,研究成果可为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的有效实施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卫辉市米山洞灰岩矿为资源整合矿山,经过以往长期开采,现已形成了大规模的历史遗留露天采场,导致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对米山洞灰岩矿历史遗留露天采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发现,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崩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损毁等,含水层破坏影响较轻。充分考虑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特征及防治措施,将历史遗留露天采场划分为重点治理区。针对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用危岩体清除、防护及警示工程、场地平整、废渣回填及覆土、土壤改良、植被恢复及修筑排水沟等工程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修复地形地貌及土地资源,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而且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摘 要:为探究水力压裂基本顶沿空留巷对巷道顶板及巷旁支护体顶部变形的影响,本文以榆家梁矿43308运输顺槽沿空留巷水力压裂基本顶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水力压力前后沿空留巷顶板与巷旁支护体顶部的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沿空留巷顶板下沉量呈现由煤壁处向支护体处逐渐增大的趋势,巷旁支护体顶部变形量呈现由沿空留巷处向采空区处逐渐增大的趋势,均呈现“倾斜”特征。水力压裂基本顶前后,沿空留巷顶板平均下沉量由10.7 mm减小到7.23 mm,而巷旁支护体顶部平均变形量由16.82 mm减小到9.13 mm,沿空留巷顶板下沉量与巷旁支护体顶部变形量分别降低32.43%和45.72%。现场实测结果显示,水力压裂基本顶沿空留巷的巷道顶板下沉量与巷旁支护体顶部变形分别维持在20 mm~25 mm和60 mm~65 mm之间。水力压裂基本顶沿空留巷技术在榆家梁矿的成功应用,为其他类似矿井或工作面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对大团山-580 m中段以上现场地质调查及矿岩取样的基础上,为尽可能地利用现有采准系统,在空区不进行前期充填的情况下,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手段,以回采宽度划分回采方案,对大空区高应力条件下盘区矿柱的部分或全部回采进行稳定性分析,研究矿柱内部应力及位移变化规律,结合前期的岩石力学理论分析,得出最优方案,保证回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能够产生与采空区贯通的裂缝,导致地面向采空区漏风,会引发采空区遗煤自燃。根据元堡煤矿9号煤层埋深浅、采用综采放顶煤技术、易自燃等特点,分析了地表沉陷初期漏风对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影响,通过对进、回风巷风量对比证实了地表漏风的存在,采取地表填土掩埋裂缝的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地表漏风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