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详细分析三江盆地绥滨坳陷的钻井资料,并结合地震解释剖面.将绥滨坳陷中生界划分为4个二级层序、8个三级层序,其中二级层序底部的三级层序发育低位体系域,其余不发育低位体系域.平衡剖面和米兰科维奇旋回分析结果表明,绥滨坳陷中生界三级以上层序主要受构造控制,米兰科维奇旋回只对高频层序(体系域)有控制作用.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绥滨坳陷中生界二级层序地层模式,该模式具有典型的三分性:早期的盆地充填(低位体系域),中期的盆地扩展(水进体系域)和晚期的盆地萎缩(高位体系域).并指出,二级层序发育的低位体系域上覆的水进体系域可以作为很好的封盖层,同时又可能是烃源岩,因而低位体系域应成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目标.图9表1参9  相似文献   

2.
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扶余油层为例,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探讨了缓坡坳陷型沉积盆地的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建立了缓坡坳陷型沉积盆地高频层序地层对比方法。研究表明以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为主体的缓坡坳陷沉积盆地具有如下识别标志:①层序界面底部发育一定规模的河道带;②层序界面附近发育钙质结核、古土壤层等暴露沉积标志;③在层序界面处测井曲线由进积准层序组变为退积准层序组;④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地层不协调关系的地震反射终止类型。在此基础上对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扶杨油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建立了该区层序地层格架,总结了缓坡坳陷型沉积盆地层序对比方法。  相似文献   

3.
印尼SP区块西北部的沉积充填可以划分为两套二级层序(即古近纪断陷层序和新近纪坳陷层序)和6套三级层序。古近纪断陷层序形成于盆地裂谷期,主要发育湖相沉积,沉降中心位于工区的西北部;新近纪坳陷层序形成于盆地的坳陷期,主要以海相沉积为主,沉降中心转移到工区的东南部。本区主要发育3套生储盖组合,其中断陷层序发育两套,坳陷层序发育一套。通过对地震资料和石油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对本区的勘探目标进行了优选。最新的钻探结果表明下部断陷层序取得了有意义的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4.
济阳坳陷古生界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运用层序地层理论与基准面旋回分析方法,结合钻井、地震、测井方法,将济阳坳陷古生界划分为3个超层序、14个三级层序,即馒头组-亮甲山组超层序A、下马家沟组-八陡组超层序B和本溪组-石千峰组超层序C。根据层序在区域地震剖面上标定结果,追踪解释4个超层序界面,建立了济阳坳陷古生界等时地层格架。测井约束反演剖面上,超层序显示清楚,自下而上呈现低阻抗、高阻抗、低阻抗三分现象。层序界面的主要识别标志有不整合面、岩电性突变面、河流冲刷面、颜色突变面,其中不整合界面为超层序分界面,其余可作为三级层序的分界面。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济阳坳陷地震层序的划分标准,建立了济阳坳陷古生界层序地层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5.
利用地震地层学原理,识别出黄骅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存在上超、削蚀等地震反射现象,结合钻测井资料,综合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将黄骅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即SEs31、SEs21、SEs11,分别对应于沙一下亚段、沙一中亚段和沙一上亚段,每个三级层序内发育完整的低位体系域(LST)、湖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各个层序的空间展布受控于坳陷内部的主干断裂,其沉积厚度与沉积范围在局部地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上第三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地震等多种资料,对济阳坳陷上第三系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学进行了系统研究。识别了济阳坳陷上第三系层序界面,将整个上第三系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相当于长期旋回),将研究范围内的馆陶组地层和明化镇组下段划分为3个体系域和7个准层序组(相当于中期旋回)。在全区进行连井对比基础上,建立了全坳陷的层序地层格架,总结了层序地层体制内的沉积体系的纵向演化和平面展布特征。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河流相沉积体系的演化经历了早期的冲积扇辫状河阶段、中期的过渡性河流阶段和晚期的高弯度曲流河阶段;各时期沉积相的平面展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古构造和古地形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川西坳陷复合-联合构造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不整合和岩相记录及古构造分析,川西坳陷中新生代陆相地层中至少存在11个构造运动界面.受西缘龙门山冲断带、北缘米仓山构造带和西南缘川滇构造带影响,川西坳陷发育北东向、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3组主要构造,其中北东向构造在多数构造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发育,而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构造则分别形成于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同时,3组构造在多...  相似文献   

8.
运用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原理,以野外剖面、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在建南地区上二叠统识别出局部暴露不整合界面和岩性岩相转换界面2种层序界面类型,据此将长兴组(P3cx)划分为2个Ⅱ型三级层序:Sq1和Sq2.每个三级层序内部仅发育并保存了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且HST厚度明显大于TST.根据测井曲线及岩性资料,结合礁、滩发育的旋回性,将Sq1进一步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sq1、sq2和sq3;Sq2进一步划分为2个四级层序:sq4和sq5.通过对单井层序地层特征分析,结合三维地震资料,选择典型连井剖面进行了层序地层横向对比,建立了P3cx四级层序地层格架及井-震联合三级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9.
陆相坳陷型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总结近年来中国陆相地震沉积学研究经验,结合松辽盆地齐家地区研究实例,探讨陆相坳陷型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地震沉积学所用基础资料包括三维叠后数据体、周边二维区域地震测线和地质背景资料以及工区钻井、测井资料。工作流程强调地震、地质资料综合解释以及地震沉积学分析、层序地层学分析和地震地层学分析的相互配合。工作流程包括井震对比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子波相位调整、追踪等时标志层、地震分辨率分析、岩石物理关系分析、地震参数筛选、地层切片处理、地震沉积相分析以及综合评价等基本步骤。要求的成果图件则包括联井基干地震剖面、层拉平相对地质时间剖面、地层切片、沉积相图等十余种。这些步骤在松辽盆地齐家地区白垩系青山口组的实例研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研究思路、分析资料和成果图件可作为在其他陆相盆地,尤其是坳陷型盆地进行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参照。  相似文献   

10.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贵生  何鲤 《天然气工业》2005,25(10):21-23
文章对川西地区钻遇地层的岩性、电性及其组合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比,根据其特征及地震反射的结构和构形,运用层序地层学方法技术并参照Van Wagoner(1987)的层序等级和李思田(1992)陆相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P.R.Vail领导的埃克森公司研究组(1987)为代表提出的Ⅰ型和Ⅱ型层序界面标志,对上三叠统层序地层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川西上三叠统层序地层等时对比划分方案,认为川西坳陷中段的须二段不等于坳陷南段的香二段,坳陷南段(平落坝)香二段对应于坳陷中段须三上段再次充填准层序组和须四下段,在白马、松华和大兴西仅相当于须三段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