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目前正在为T-72和T-80等主战坦克研制一种主动防御系统,以增强其对抗反坦克导弹的能力。这种系统是一种全自动装置,安装在坦克炮塔上,可为坦克提供正前方180rad防御。坦克顶部的雷达对逼近的反坦克导弹不断扫描,一旦坦克受到威胁,该主动系统能在0.05s内自动启动,发射一枚小射  相似文献   

2.
简讯     
“长矛”导弹改进型试射成功据日刊《坦克》1979年11月报道:MGM-52C“长矛”战术导弹的改进型T-22导弹试射成功,该导弹在试射中准确地击中了64公里以外的面积为24平方米以内的目标。T-22具有激光惯性制导系统和数字自动控制系统。陆军想使用该导弹进行反坦克,也就是说该导弹在敌坦克群上空爆炸,无规则地撒布很多小的  相似文献   

3.
《国外坦克》2013,(2):27-30
俄军已经宣布T-64坦克退出现役并报废,而乌克兰则在其基础上改进出T-64E主战坦克和BMPT-64重型步兵战车。该步兵战车其实就是将T-64坦克底盘首尾反过来改进而成的重型步兵战车。该型步兵战车火力齐全,配有1门2A42型30mm机关机关炮、2挺机枪、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和烟幕弹发射器。防护能力达到北约标准协定4569的4A级水平。战斗全重34.5t,乘员3人,载员12人。  相似文献   

4.
正T-64主战坦克由乌克兰哈尔科夫的莫洛佐夫设计局研制,亚历山大·莫洛佐夫也是经典的主战坦克T-54主战坦克的设计师。T-64坦克首开苏联坦克使用自动装弹机和复合装甲的先河。T-64从未出口到其它国家,并在相当时期内优于苏联其它坦克,但结构复杂、成本高、不易量产。由于T-64的研发部门、生产厂都在乌克兰,所以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续T-64的升级改造工作。T-64BV装有179块反应装甲,发动机为700马力的5TDF型。  相似文献   

5.
苏联研制的T-64主战坦克是世界上最早在军队服役的第三代坦克,1970-1980年间成为苏联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苏联没有对外公布这种坦克的具体性能数据,至今也未向任何国家出口。T-64坦克、T-72坦克和T-80坦克的关系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被外界基本搞清楚。所以,长期以来T-64主战坦克一起蒙着一层神秘面纱。随着T-64主战坦克的解密,对这种坦克的各种猜测有了较为准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6.
T-64主战坦克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进行现代化改进,并在其底盘基础上研制了多种变型车,做到了物尽其用,并节省了研制经费和研制周期,为提高苏联陆军的战斗力作出了积极贡献。T-64坦克是第一种投稿战争中使用的莓三代坦克。它于1979年12月在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首次亮相。T-64系列坦克共生产了14495辆,其中绝大部分是T-64B坦克,全部装备前苏军。到1994年初,俄军装备有11495辆,乌克兰军队装备2013辆,全部为T-64B坦克。本文主要论述T-64坦克的型号发展(各型号之间的主要区别)和变型车。  相似文献   

7.
充分发挥坦克武器威力的关键是要有性能优良的火控系统。T-90主战坦克与之前的俄罗斯主战坦克显著区别是安装了现代化的火控系统,能保证炮弹和导弹对远距离目标进行射击。该坦克上安装的1A45T火控系统能确保炮长在昼夜间使用坦克炮和并列机枪发射常规弹药,  相似文献   

8.
苏联新坦克T-80曾被认为是T-72坦克的改进型,而现在有些外刊则认为是T-64坦克的改进型。苏联现代坦克的发展序列可用图1表示,即,由T-62发展到M1970→T-64A→T-64B→T-80是主支,而由M1970→T-72→T-72M则是分支。  相似文献   

9.
军事万花筒     
装备炮射导弹的俄罗斯最新主战坦克——T90E坦克最近首次展出的俄罗斯最新主战坦克T-90E是T-80与T-72两种坦克部件相结合的产物。命名为T-90E的坦克将T-80坦克的第二代爆炸反应  相似文献   

10.
1988年4月,美国国防部防务科学局坦克/反坦克系统专门委员会前委员长施达利将军,在上院军事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就美军坦克/反坦克系统发表了证词,现摘要刊登介绍其个人的见解。苏联装有135mm炮的新型主战坦克FST-1,将处于90年代主战坦克的领先地位。它迫使目前仍十分盛行的美国的MlAl的陶瓷装甲不得不向着贫铀装甲进行大改进。而为对付陶瓷装甲而特意加以改造的陶2导弹,虽已大批量生产了近5万发,但这种导弹,别说FST-1,就是对付苏现役的坦克T-64B、T-80,也难以奏效。新近又研制出  相似文献   

11.
兵器新品廊     
《兵器知识》2013,(9):12
俄罗斯3UBK14F1炮射导弹3UBK14F1炮射导弹是俄罗斯ZiD公司为T-90S、T-80U等现代化主战坦克研制的最新一代弹药,采用分装式结构设计。导弹部分代号9M119F1,战斗部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使用杀爆/燃烧复合效应战斗部、聚能破甲/杀爆复合效应战斗部、聚能破甲/燃烧复合效应战斗部等;发射时不会产生闪光和烟雾,不容易暴露坦克位置,提高了其战场生存能力。尽管最大射程仅为3.5千米,但其对付敌方反坦克小队、掩体内的人员、发射阵地、软目标等的杀伤概率较3UBK14F导弹提高了一倍。  相似文献   

12.
<正> 很长一个时期以来,西方对苏制T-72(或称之为T-64)坦克倒底是单一供外贸出口的车型,还是用于装备苏军自己的主战坦克一直是众说非一。最近西方情报机关正式证实,自1976年起,T-64坦克即作为主战坦克正式装备了部队(当时为T-64A)。而自1984年元月份起,苏军中面对北约的部队又开始装备了最新式的T-80坦克。而地处北方  相似文献   

13.
TOW式反坦克导弹是美国休斯公司于六十年代末针对苏联装备的T-62坦克而设计的。采用地面、车载和直升飞机载三种发射方式。自从一九七一年装备部队以来已向三十五个国家销售了三十二万枚,占全世界反坦克导弹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在越南和中东战争中,其命  相似文献   

14.
郭正祥 《国外坦克》2008,(4):20-26,31-35
苏共中央通过了关于苏军装备T-64新型坦克和为提高该车批量生生产能力而将其生产扩大到其它坦克厂的决定。按照这个决定,T-64坦克生产的任务由位于哈尔科夫的运输机械制造厂和位于下塔吉尔的乌拉尔机车车辆厂共同完成。T-64坦克的拥护者也明白,尽管该车获得了巨大的生产任务和大量的消耗物资,  相似文献   

15.
T-54中型坦克是前苏联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装备的坦克。1944年,前苏联在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后,在早期的T-34/85坦克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T-44坦克。其创新之处是:加厚了装甲;采用了扭杆悬挂;将发动机横置,从而缩短了车体长度;取消了机电员,将航向机枪固定在车体上由驾驶员控制发射。但T-44仍安装T-34/85坦克的85毫米火炮。为提高火力,1946年莫罗佐夫设计局将D-10型100毫米火炮安装在T-44坦克的车体上,便成为T-54中型坦克。  相似文献   

16.
郭兴 《国外坦克》2006,(9):33-36
T-64主战坦克的研制成功在世界上引起极大的轰动,是一种世界级的坦克。它比德国的“豹”2主战坦克早10年、比美国的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早12年、比英国的“挑战者”1主战坦克早14年。T-64主战坦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决定了苏制坦克的发展方向。但是,T-64坦克的问题也不少:发动机极不可靠,火炮和自动装置弹机也时有故障。为此,设计单位不断对其进行改进,使其成为当时苏联陆军一线主战装备,并为苏联后来的坦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超高速动能导弹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革命性”的反坦克武器,有人认为未来的坦克应该取消笨重的坦克炮,专门发射超高速导弹。发射高速动能导弹的坦克由于取消了火炮,将在重量和体积上得到好处,战斗力强而造价低廉。这种看法显然有些形而上学了!发射动能导弹的坦克依然需要发射装置,虽然能减轻发射身管重量,但由于动能导弹体积比炮弹大许多,这将导致自动装填机构体积庞大。高速反  相似文献   

18.
杨艺 《国外坦克》2005,(8):23-26,31
“陶”式反坦克导弹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初露锋芒,曾取得了一天内击毁130余辆埃军坦克的骄人战绩。海湾战争的一次战斗中.美军自1200米至3000米的距离上先后发射了110多枚“陶”2和“陶”2A反坦克导弹,93枚命中.摧毁了伊军炮兵阵地,工事和几十辆T-62、T-55坦克.美军的反坦利剑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宝剑锋从磨砺出。“陶”式反坦克导弹之所以能屡屡将“陆战之王”斩首示众,与它的改进发展不无关系。从美军对“陶”的改进发展历程中,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学点什么?  相似文献   

19.
施征 《兵工科技》2003,(8M):50-52
T-64U型主战坦克是T-64系列中的最新型号,它由乌克兰莫洛佐夫设计局负责改进,其目的主要是用于乌克兰陆军装备的1500多辆T-6481/B2型主战坦克的现代化升级。  相似文献   

20.
郭正祥 《国外坦克》2007,(1):26-26,31-37
面对美国、德国正在研制“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和“豹”2主战坦克,苏联也积极研制新的坦克与之抗衡。苏军装甲兵总局认为T-64主战坦克过于标新立异,而T-72主战坦克太普通,因此将目光转向基洛夫坦克厂,要求他们研制一种比T-72主战坦克更先进的坦克。这种坦克就是1976年8月装备部队的T-80主战坦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