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电冶熔铸WC/钢复合材料中WC的溶解行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电冶熔铸工艺制备不同WC含量的WC/钢复合材料,研究了WC颗粒在复合材料钢基体中的溶解行为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WC含量的增加,碳化物从钢基体晶界处分布逐渐转向晶内分布;随着WC颗粒尺寸的增大,在WC颗粒与钢基体界面处形成一层反应物,它阻止了WC颗粒在钢基体中的进一步溶解,同时也提高了两相界面的结合强度.通过调整电冶熔铸工艺参数和WC颗粒的尺寸及含量,可以控制WC颗粒在复合材料中的溶解行为.  相似文献   

2.
以45钢为基材,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和铸造工艺成功制备了WC颗粒增强表层复合材料,研究不同浇铸工艺参数对表层WC/Fe复合材料与基材之间的界面结合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浇铸量的增加,锭模的数值模拟温度可达1493 ℃,高温停留时间约734 s,为实现钢液与WC/Fe复合材料冶金结合提供有利条件,但是过高的浇铸量使WC/Fe复合材料的组织发生明显的变化,几乎观察不到WC增强相,组织出现大量鱼骨状碳化物Fe3W3C。当浇铸量控制在锭模体积的2/5时,可得到良好的WC/Fe复合材料与基材的宏观界面,界面反应产物Fe3W3C增加,但是增强颗粒仍保留了浇铸前的原始形貌。  相似文献   

3.
Ni对WC/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组织和界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铸渗法制备了WC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通过金相、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重点研究了预制层中添加Ni粉对WC/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组织和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i添加量的增加,铸渗层中WC颗粒数目逐渐增多,复合层与基材的过渡趋于平缓,表面质量也趋于完好。同时,随着Ni添加量的增加,过渡层的变化逐渐趋向平缓,基体中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及共晶碳化物的数量逐渐增加,并且复合层表层硬度呈现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WC溶解对WCp/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V-EPC法制备了WC颗粒增强钢基表层复合材料.通过金相、扫描电镜、XRD、显微硬度及冲击磨料磨损性能测试等手段重点研究了在预制层中添加镍基自熔合金粉末(Ni6025 WC)后,WC在基体中的溶解对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WC在复合层中全]溶解使复合层基体中出现珠光体,残留奥氏体,马氏体以及M6C型碳化物,经分析知该M6C型碳化物为Fe3W3C.本试验得到的试样显微硬度与同类WC/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相比显著降低,冲击磨料磨损下的体积磨损率也较高.这些均表明WC在基体中过度溶解和Fe3W3C在基体中的含量较多时,复合材料的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5.
利用涂覆铸造技术,在灰铸铁表面以WC颗粒增强相/高铬铸铁复合制成耐磨衬板,与球墨铸铁、中锰耐磨铸铁对比试验和装机运行表明,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复杂的服役条件下,复合材料衬板的耐磨性具有良好的组织基础,制作工艺简单,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冯培忠  强颖怀  王晓虹  丁刚 《铸造》2004,53(6):428-431
研究了离心铸造工艺制备的WCp/钢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断口形貌.结果表明:离心铸造显著的细化了基体材料的组织结构,WC颗粒在复合材料中均匀分布,复合材料断口特征主要表现为脆性断裂,在断口上可以观察到WC颗粒开裂和界面脱粘现象.  相似文献   

7.
张春红  张宁  强颖怀  丁刚 《铸造技术》2014,(7):1483-1486
采用电渣熔铸技术制备了WC/Cr12Mo1V1钢基复合材料,并对其显微结构、硬度和摩擦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C颗粒分布较为均匀,部分溶解于钢基体中。冷却后析出Fe3W3C复式碳化物,提高了相界面结合强度和材料的强韧性。而且轧辊外部的硬度和耐磨性均高于芯部,满足轧辊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8.
用电冶的工艺方法制备了含20%、40%、50%WC颗粒的WC/钢复合材料,研究了颗粒含量对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随着WC颗粒含量的增加,颗粒在钢基体中的分布由网状转变为小颗粒状均匀分布,与此对应的磨损性能也相应提高;同时发现,当颗粒含量提高到50%时,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有下降的趋势,磨损性能的提高幅度受到控制.综合考虑,本试验中WC含量应控制在30%~40%.  相似文献   

9.
《铸造技术》2019,(10):1067-1070
研究了Ti、B_4C和Ti-Fe混合粉体系自蔓延高温合成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时,B_4C粉粒度对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B_4C粉末粒度减小,有利于促进高温钢液点燃合金粉末预制块中的各组元,使得各组元的反应充分;生成的TiC和TiB_2增强颗粒的数量也随着增加,且尺寸呈现趋于细小的趋势。当B_4C粉末粒度为500目时,复合材料距离复合层外表面0.5 mm处的硬度为1 693 HV。  相似文献   

10.
在以高铬钢为基材,WC颗粒为增强颗粒,使用不同合金粉末粒度的预制层的条件下,利用真空实型铸渗法制备了WC/钢基表层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预制层中的合金粉末粒度对表层复合材料铸渗过程及复合效果的影响.采用XRD、SEM对表层复合材料的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碳铬铁粉末粒度的减小,WC颗粒在基体中的熔解程度增大,铸渗层的厚度增加,过渡层变化平缓,表面质量也日趋完好,当粉末粒度为200~320目时,所制备出的表层复合材料铸渗层完整,无裂纹,铸渗层的厚度为3mm.经分析可知,金属液带来的热量与浇铸后高温状态保持的时间长短对复合效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SiC材质成型舟皿作为模具,尺寸为2~5 mm的YG8型WC硬质合金颗粒为耐磨相,CuZnNi合金为胎体金属,加入NiCrBSi合金粉末以提高胎体金属的Ni含量与Cr含量,采用钼丝氢气炉烧结制备高Ni钎料-WC硬质合金颗粒复合堆焊焊条,并对成型后焊条的断面形貌及胎体金属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硬质合金颗粒在焊条内呈...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氩弧重熔条件下,铁基Fe55粉末中加入WC所形成重熔层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重熔层组织由带状平面晶、胞状树枝晶和细小等轴晶组成,物相主要为马氏体、Cr9.1Si0.9、Cr7C3和Fe7W6。重熔层硬度及耐磨性较基体有显著提高,且重熔层表层硬度较次表层略低。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渣熔铸技术制备了以5CrNiMo模具钢为基体,WC颗粒为硬质相的钢基复合材料。用金相分析方法研究了该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熔铸原始态、锻造退火态和淬火回火态的显微组织,进行了洛氏硬度和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钢基体的WC颗粒分布较为均匀,组织致密。白色WC颗粒周围包裹着一圈黑色条带的Fe3W3C和WMoC2复合碳化物。经过热处理后,材料的洛氏硬度和冲击韧度均较原始态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Zr/WC composite coating was prepared on the surface of Cr12MoV steel by electric spark deposition technology to change its surface properties. The surface and worn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coating were observ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Dry friction and wear tests of the coatings were carried out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ating is continuous and uniform, and the thickness was about 50-60 μm. The microhardness of the coating surface was highest at 1140 HV_(200g),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ubstrate. The ear tests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ar weight loss, wear volume and wear rate follow the following rules: Cr12MoVWC coating Zr/WC composite coating.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复合电冶熔铸工艺制备了以5CrNiMo钢为基体、WC颗粒为增强相的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通过宏微观硬度试验、三点弯曲试验和冲击韧性试验对比分析并综合评定复合材料和5CrNiMo钢的各项力学性能,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断口形貌并判定断裂机理。结果表明:大量WC颗粒增强体分布在较软的钢基体上,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整体硬度,淬透性和淬硬性也较好,但塑性比5CrNiMo钢稍差。在950 ℃到1050 ℃淬火时,复合材料的洛氏硬度达到60~66 HRC,抗弯强度达到1600~1650 MPa,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趋势,而冲击韧度变化不明显。对比基体和中小块WC颗粒聚集区,大块硬质相的显微硬度值变化幅度较小。在锻造退火状态下,复合材料为准解理+韧窝的复合断裂机理,而在淬火回火态时,则转变为解理断裂机制。  相似文献   

16.
Preparation of nanosized W/Cu composite powder by sol-gel techniqu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Introduction W/Cu alloy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applications, such as welding electrodes, heat sinks and spreaders due to their high thermal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high arc erosion and low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1-2]. There are t…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复合电冶熔铸技术,制备了以WC颗粒为增强体,5CrNiMo模具钢为基体的WC/钢复合材料,WC颗粒含量为45wt%。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电子背散射衍射仪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研究了复合材料中WC的形态和退火、锻造、淬火与回火处理对WC增强体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WC/钢复合材料中以三角形或矩形的WC为主;通过退火和锻造处理,碳化物溶解,共晶组织碎化;淬火加热温度升高,碳化物溶解加速,基体上分布大量细小的二次碳化物,共晶碳化物变化不明显;回火温度提高,碳化物分布更加均匀化,颗粒圆整性增强,碳化物聚集现象减少。存在的碳化物类型主要为WC颗粒、较大的Fe3W3C颗粒、Fe3W3C或M7C3枝晶状碳化物、弥散分布的Fe3W3C或M23C6二次碳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