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国产EA4T车轴钢存在的带状组织问题,采用脉冲电流加热方法对EA4T车轴钢试样进行试验,并按照热模拟整轴心部冷却曲线进行冷却。结果表明,通过电炉加热和脉冲电流加热的复合处理,可部分消除带状组织,先共析铁素体量明显减少,块尺寸细化,组织均匀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EA4T钢存在的带状组织和组织不均匀问题,设计了新的热处理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经新的热处理工艺处理后,材料中的部分带状组织消除,奥氏体晶粒细化,组织均匀性明显改善,综合力学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的回火温度(500、550、600和650 ℃)对EA4T车轴用钢进行调质热处理,使用OM、SEM、拉伸试验及冲击试验等测试分析了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了回火温度对EA4T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回火组织转变为回火索氏体,EA4T钢强度有所降低,韧性及塑性提高。当回火温度升高至600 ℃以上时,EA4T钢的冲击断口形貌呈韧窝状。回火处理后,EA4T钢抗拉强度与硬度的经验公式为:Rm=2.9477V+45.59。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EA4T车轴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能,采用激光淬火对调质态车轴进行表面改性。利用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纳米压痕仪等对激光淬火层的微观组织、相变层深度和硬度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EA4T车轴钢表面经过不同工艺激光淬火后,相变层内的淬火组织主要由细小的板条马氏体和粒状贝氏体组成,其深度根据工艺不同从100 μm到800 μm不等,并呈现随淬火功率的增加和扫描速度减小,相变层深度逐渐增加的趋势。淬火相变层区域内,车轴钢的显微硬度基本保持在450 HV0.2左右,约为基体硬度的2倍,耐磨性显著提高。由于淬火道次之间搭接的原因,淬火层呈现波形分布,其中波谷马氏体含量高于波峰位置,因此其硬度明显高于波峰处。  相似文献   

5.
国产EA4T车轴钢的显微组织与强韧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等试验手段对试验用国产化EA4T车轴钢的显微组织、断裂韧性及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钢Mn、Cr含量偏低.导致车轴钢淬透性较差;材料中出现块状先共析铁素体,并沿心部逐渐增多,这是引起材料解理开裂而降低韧性和塑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大截面EA4T车轴钢回火工艺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外EA4T车轴钢产品分析及大轴淬火过程模拟,CCT曲线测定,对国产大截面EA4T车轴钢回火热处理工艺进行研究,制定出恰当的回火工艺((910±10)℃淬火、(650±10)℃回火)。通过该热处理工艺实施,国产化EA4T车轴钢力学性能和组织均符合国际先进的车轴标准(EN13261)对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EA4T车轴钢在高温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微观组织和塑性损伤演变规律,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了光滑圆棒和缺口圆棒的高温拉伸试验,试验温度为970、1070和1170℃,应变速率为0.1、1.0和10.0 s-1,缺口半径分别为15、10和5 mm的缺口圆棒试样对应不同的应力三轴度。结果表明:EA4T车轴钢在高温变形中,断裂应变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应力三轴度的增大,平均断裂应变呈降低趋势,微观组织中微孔洞的数量更多、尺寸更大。动态再结晶过程会阻碍微孔洞的长大和汇聚,随着再结晶程度的加深,孔洞由宽大椭圆形变为细长梭形,平均尺寸减小,孔洞的拉长方向指向断面收缩的中心,拉长的孔洞使断面形成了较深的等轴韧窝。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锻件中带状组织存在的原因、带状组织对性能的影响、带状组织高温扩散参数公式推导及消除带状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9.
脉冲电流对金属凝固组织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脉冲电流对金属凝固组织的影响及细化机制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分析了脉冲电流对不同合金凝固组织细化的影响,其细化效果与金属的固有性质,脉冲电流施加于合金凝固过程的不同阶段及作用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系,从理论和实践上归纳和分析脉冲电流对凝固组织细化的机制主要是:促进形核,晶核增殖和抑制晶体生长.  相似文献   

10.
陈宇  龚永勇  范金辉  李仁兴  翟启杰 《铸造》2004,53(8):611-613
采用频率高于1000Hz的高频脉冲电流,在不同的电流参数下,对HT150灰铸铁进行脉冲电流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在高频脉冲电流作用下铸铁石墨片细化,石墨片变得卷曲,共晶团尺寸减小.电流参数对电流的作用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EA4T钢车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对其组织与性能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预处理工艺,可提高车轴组织均匀性,细化晶粒,有利于减少铁素体含量,提高车轴力学性能,使调质后的车轴得到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2.
李成斌  刘君  蒋鹏 《连铸》2020,39(6):57-61
围绕车轴钢EA1N质量问题,对典型缺陷进行了剖切和磨制,采用SEM-EDS对其进行了能谱分析。研究发现缺陷的类型是以O、Al等元素为主,同时含有少量的Ca、Ti,偶尔出现含有Mg元素的夹杂类缺陷,由能谱分析可知,夹杂物是引起车轴钢EA1N出现缺陷的重要原因。在冶炼过程中,铝氧反应在钢液中形成大量的Al2O3夹杂物,在精炼渣、含镁耐火材料等因素的作用下,钢液中[Mg]、[Ca]等元素含量升高,Al2O3会转变为含有多种物相的复合夹杂物,未能上浮去除而滞留在钢中的夹杂物很容易在随后的轧制和热处理过程中产生危害,引发裂纹等缺陷,直接导致性能下降。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夹杂物与车轴钢缺陷的相关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50钢是一种中碳高强度碳素结构钢,主要用于制造动负载、冲击载荷不大以及要求耐磨性好的机械零件。针对50钢在加工成汽车前轴过程中发生开裂问题,取开裂缺陷试样进行成分、金相等理化性能检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加热过程中过热产生魏氏组织,导致样件塑性、韧性下降,从而造成开裂。  相似文献   

14.
EA4T材料的锻造与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A4T是一种德国牌号的低碳高合金钢材。通过对该材料进行成分分析后,冶炼出该材料,并对其锻造与热处理工艺、金相组织与力学性能分别进行探索和检测。成功获得了如下工艺:锻造工艺温度为1150~850℃,热处理工艺为淬火+高温回火,淬火工艺温度为900~920℃,回火温度为600~650℃。该工艺下材料具有回火索氏体+少量回火贝氏体的金相组织及满意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扫描电镜(SEM)、洛氏硬度计和万能试验机研究了双金属带锯条的背材用钢30Cr4MoNiV经1150~1190 ℃淬火和520~640 ℃回火后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并通过弯曲疲劳试验和锯切试验来检测30Cr4MoNiV钢的疲劳性能。结果表明:30Cr4MoNiV钢合适的淬火温度为1190 ℃,此时合金元素固溶充分且马氏体组织均匀细小;最佳回火温度为600 ℃,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经1190 ℃淬火+600 ℃回火3次后,30Cr4MoNiV钢的强塑积为15.64 GPa·%,弯曲疲劳性能由3745次提高到5270次,且锯切疲劳性能比进口CDW钢高25.6%。  相似文献   

16.
The compressive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EA4T steel was investigated at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950 to 1150 C and strain rates from 0.1 to 20 s 1 on Gleeble-1500 thermo-simulation machine. The work hardening rate versus stress curve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 points of flow curves. The application of constitutive equations to determine the hot working constants of this material was discussed. Furthermore, the effect of Zener-Hollomon parameter (Z) on the characteristic points of flow curves was studied using the power law relation. The deformation activation energy of this steel was determined as 309.5 kJ/mol. Some behaviors were compared to other steels.  相似文献   

17.
对高铁车轴用34CrNiMo6钢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4CrNiMo6钢试样经850℃油淬、680℃回火后,其抗拉强度为829.7 MPa,屈服强度为730.0 MPa,断后伸长率为23.3%,达到高铁车轴要求的力学性能指标,且常温冲击吸收能量为141.7 J,-20℃冲击吸收能量为128.3 J,-40℃冲击吸收能量为121.3 J。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