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ZrMn0.9—xVxNi1.1(x=0.1—0.8)Laves相贮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了AB2型锆基Laves相贮氢合金ZrMn0.9-xVxNi1.1(x=0.1~0.8)的晶体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ZrMnVNi合金为多相组织,当Mn含量较高时,合金的主相为C15型Laves相结构;随着V含量增加,合金中C14型Laves相的含量逐渐增加;合金的主相结构与电子浓度有关。Mn、V含量影响Laves相合金中的不同类型四面体间隙数目及合金热力学和电化学性能。当合金中的V/(Mn+V)比率在2/9~4/9范围内,合金表现出较好的综合电化学性能。ZrMn0.5V0.4Ni1.1合金的最高容量为342mAh/g,高倍率放电能力为C200/(C200+C50)=75%,经100次100%DOD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5%左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四元混合稀土(La_xCe_(1-x))0.9(PrNd)0.1(NiCoMnAl)_5(x=0.4~0.9)贮氢合金中La, Ce的不同含量和比例对合金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晶胞的a轴和晶胞体积随La含量x的增加而增大,而 c 轴则在小幅度内波动;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随 x的增加而增大,并在 x=0. 90时达到最大值(328. 9 mAh/g),但平均每循环容量衰减率提高,充放电循环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化学配比x对贮氢合金M1(Ni0.71Co0.15Al0.06Mn0.08)x(4.6≤x≤5.2)的结构、组织、电化学性能和p-c-T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x增大非化学计量比合金点阵常数a值减小,c值增大,单胞体积减小,当x=5.2时c/a达到最大值。x=5.0的化学计量比合金具有最小的点阵常数和单胞体积。放电容量、充放电循环稳定性和p-c-T曲线平台压均随着x增大而提高,当x=5.2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用Fe、Al替代Co的La(Fe(0.73)-xCoxAl(0.27))(13)系和用R(Ce,Pr,Nd,Sm,Dy,Gd)替代La的La1-zRz(Fe(0.71)Co(0.02)Al(0.27))(13)系的结构、磁性及磁熵变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La(Fe(0.78)-xCoxAl(0.27))(13)系的晶体结构均保持LaCo(13)的立方结构,每3d原子的饱和磁矩与其电子数nd的关系在富Co侧符合刚性能带模型,而在富Fe侧则与该模型不符。当x=0.02时该化合物的居里温度在室温并有较高的磁熵变△SM,在1.11MA/m(1.4T)磁场下的(△SM)max为13kJ/m3·K。对于La1-zRz(Fe(0.71)Co(0.02)Al(0.27))(13)系,实验发现除Ce外,其它稀土元素均不能与La、Fe、Co、Al形成1:13相,而是形成了2:17相。  相似文献   

5.
采用喷射成形技术制备了不同成分的Al98-3xCu2xFexNi1Ce0.5Zr0.5(摩尔分数,%)合金快速凝固材料,重点研究了Cu,Fe元素含量对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断裂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x〈2时,可有效避免粗在的Al7Cu2Fe平衡相形成;x=1.5时,合金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经度、延伸率和弹性模量分别可达643MPa,558.4MPa,8.4%和80.  相似文献   

6.
采用机械合金化(MA)方法制备了MgNix(x=0.5,1.0,1.25,1.5,2.0)二元贮氢合金。并详细研究了含Ni量对MAMg-Ni系二元合金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x=0.5时,MAMgNi0.5仍为晶态合金。 形成非晶态结构,且放电容量很低;当x=1.0~2.0时,MA Mg-Ni二元合金可形成非晶相,且非昌Mg-Ni二 合金具有较高的室温放电容量。, 时,在非 组成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运用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及磁测量方法研究了M元素(M=Nb,Mo)对Fe78.5Cu1.0M3.0Si13.5B9.0纳米软磁合金的结构及磁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Nb的合金的αFe(Si)纳米晶的晶粒尺寸小于、Si含量高于、体积分数低于M=Mo的合金;M=Nb的合金的磁软性能优于M=Mo的合金。运用双相无规磁各向异性模型,探讨了M影响合金磁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8.
应用共沉淀-还原扩散法成功地合成了YTi(Fe(1-x)COx)(11)系列稀土永磁合金(x=0.0,0.15,0.25,0.5),确定了其最佳合成条件,采用XRD研究了其晶体结构及在M155型振动样品磁强计上测了其居里温度和磁化强度。得出:YTi(Fe(1-x)COx)(11)系列合金均具有ThMn(12)型结构,其晶胞参数随Co掺入量增大而减小;居里温度点随Co掺入量增大而升高;比饱和磁化强度在x=0.15处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
运用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及磁测量方法研究了M元素(M=Nb,Mo)对Fe73.5Cu1.0M8.0Si13.5B9.0纳米软磁合金的结构及磁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Nb的合金的αFe(Si)纳米晶的晶粒尺寸小于,Si含量高于,体积分数低于M=Mo的合金,M=Nb的合金的磁软性优于M=Mo的合金,运用双相无规磁及各异性模型,探讨了M影响合金磁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用XRD法研究了退火Fe73.5Cu1Mo3Si14.5B8合金中α-Fe(Si)晶化相的有序化过程,结果表明,Fe73.5Cu1Mo3Si14.5B8非晶合金经460℃×1h退火后,α-Fe(Si)晶化相是具有DO3结构的有序相,有序畴为球形,直径为6.1nm,它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长大,在560℃退火后达14.0nm,与α-Fe(Si)晶粒的尺寸相当。此时,α-Fe(Si)的有序度为0.78。800℃×1h退火后,α-Fe(Si)的DO8超点阵线条消失。  相似文献   

11.
采用真空单辊快淬法(铜辊,线速度达20~23m/s)将成分为(Sm1-xBx)Fe2(x=0,0.015,0.03,0.045,0.06)合金锭,制成快速凝固的鳞片状合金,再经粉碎在30MPa压力下,模压成φ10mm圆片,然后进行XRD分析,比磁化强度和磁致伸缩(λ″-λ┴)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各样品只有少量非晶相,主要是SmFe2及少量的SmFe5和SmFe7化合物。样品(Sm0.985B0.015)Fe2和(Sm0.94B0.06)Fe2,在720kA/m磁场下,比磁化强度分别为:59.5,52.3Am2kg-1,在885kA/m磁场下(λ″-λ┴)分别为:-510×10-6和-310×10-6。  相似文献   

12.
采用喷射成形技术制备了不同成分的Al98 - 3 xCu2 xFexNi1Ce0 .5Zr0 .5( 摩尔分数, % ) 合金快速凝固材料。重点研究了Cu , Fe 元素含量对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断裂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x < 2 时, 可有效避免粗大的Al7Cu2Fe 平衡相形成; x = 1 .5 时, 合金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和弹性模量分别可达643 MPa ,558 .4 MPa ,8 .4 % 和80 .4 GPa 。  相似文献   

13.
混合稀土贮氢合金(Ml)xNi3.8Co0.75Mn0.4Ti0.05)相结构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Ml)x(Ni3.8Co0.75MnTi0.05)合金(x=0.90~1.10)的相结构,热力学性能及合金电极的充放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x〈1.00的成分范围内,合金保持单一的LaNi5相;当x≥1.00时,合金中析出多种第二相,且总量随x的增加而增多。随着x的增加,合金的晶胞体积及氢化物生成焓(-ΔH)增大,吸放氢平台压力降低,宽度增加。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在x=1.00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Ml(Ni4.55-xCOxMn0.4Ti0.05)合金的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Ml(Ni4.55-xCoxMn0.4Ti0.05)合金(x=0.0~0.8)的相结构、气态吸放氢特性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一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x≤0.3的组成范围内。合金保持单一的LaNi5相:当x〉0.3时,合金中析出多种第二相,且第二相总量随Co含量的增加而增多。随合金Co含量的增加,晶胞体积增大,吸放氢平台下降,滞后减小,但;定氢容量降低,在X≤0.3的组成范围内,合 Co含量增大提高了  相似文献   

15.
张延忠  杨燮龙 《金属学报》1995,31(5):B212-B219
本文报道Fe74.7-xCu1NbxV1.8Si13.5B9(x=1,1.5,2)纳米晶软磁合金的综合磁性,X=2的合金高频铁损水平为:P3/100k=468kW/m^3;P2/200k=706kW/m^3;P2/500k=3620kW/m^3和P0.5/1000k-810kW/m^3,优于Fe-Cu-Nb-SI-B类纳米晶合金的水平,所考察的三种合金铁损水平者大大优于功率优良的Mn-Zn铁氧体H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Fe76.5-xCu1.0NbxSi13.5B9.0纳米软磁合金的磁性,发现当Nb含量x=3.0at%时,合金的软磁性能最高,起始磁导率μi可达14.8×104;讨论了Nb含量X影响合金磁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Nd含量对Fe76.5—xCu1.0NbxSi13.5B9.0纳米软磁合金磁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Fe76.5-xCu1.0NbxSi13.5B9.0纳米软磁合金的磁性,发现当Nd含量x=3.0at%4时,合金的软磁性能最高,起始磁导率μi可达14.8×10^4,讨论了Nb贪x影响合金磁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系统研究了低Nd低B的Fe1-x-(Nd2Fe14B)x快淬合金的制备工艺和磁性能。通过优化热处理工艺和元素替换,控制α-Fe和Fe3B软磁相的析出和长大,获得较高的磁性能。该系列Nd3Fe86V2B4合金具有最佳性能.Br=9.7kGs,JHC=4.3kOe,(BH)max=11.4MGOe。  相似文献   

19.
B95_(oч)合金的二次淬火B95与B95合金都是含锰与铬的Al-Zn-Mg-Cu系高强度铝合金,它们的合金元素含量(%)相同:5.0~7.0Zn,1.8~2.8Mg,1.4~2.0Cu,0.1~0.25Cr,0.2~0.6Mn。不同之处是,后者的?..  相似文献   

20.
Co对MlNi4.3-xCoxAl0.7贮氢电极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详细研究了Co 对MlNi4 .3 - xCoxAl0 .7( x = 0 , 0 .3 , 0 .5 ,0 .7 ,0 .9 ,1 .1 ,1 .3) 贮氢电极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研究的动力学参数包括高倍率放电特性HRD、交换电流密度J0 、极限电流密度JL、对称因子β以及氢在α相中的扩散系数Dα。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MlNi4 .3 - xCoxAl0 .7 贮氢电极中Co 含量的增大, 合金的高倍率放电能力迅速减小, 交换电流密度J0 , 极限电流密度JL, 对称因子β以及氢在α相中扩散系数Dα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