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固定床、移动床及浮动床三者优点相结合的改进后的单塔移动床;它保持了移动床交换流速高的特点,吸取了浮动床逆流再生耗费低及固定床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一种比较完备的离子交换水处理设备。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大型化肥装置中的脱盐水处理,大都采用固定床逆流再生。由于它比顺流再生具有水质好、再生单耗低、水耗低、树脂再生度高等特点而广为应用。但是固定床逆流再生也有操作繁琐、再生周期长、中间排水装置复杂且易折断或变形、容易偏流漏盐等缺点。为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我国七十年代中期研究并应用了浮动床工艺和双层床离子交换技术,且在固定床逆流再生工艺优点的基础上,近年来又开发和试验成功了双室双  相似文献   

3.
离子交换水处理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铁路部门改进离子交换水处理技术的成果。如移动床改造成浮动床,它具有移动床出水大和固定床逆流再生消耗低的优点,克服了移动床设备维修和操作工艺复杂等缺点。最近出现的将移动床改进为活动床,不仅具有浮动床的优点,而且省去了浮动床的擦洗罐,使设备更简单化。本文还对铁路采用氢钠型离子交换无盐再生工艺和单钠型离子交换海水再生工艺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工业上应用的离子交换法装置按操作进行了系统分类。指出了静态法和动态法操作的适用场合.对动态法操作中的固定床、移动床、流动床的优缺点作了系统的说明,并对顺流再生、逆流再生、串联再生的原理作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5.
上海自动化仪表一厂在多年来使用移动床离子交换处理电镀含铬废水的经验基础上,改进设计并研制成功了YLZG-3型移动床离子交换,组装式废水净化器。该装置由水泵、过滤器、流量计、交换柱、再生柱、去酸柱、脱钠柱、气泵、再生系统、树脂储存斗、离子交换树脂以及电源控制部分等组成成套设备,占地约2.6平方米。整套设备安装在框架内,主要用3毫米厚钢板弯边焊接成型,重量轻,强度高。设备分前后两部分,前部装交换柱、再生柱及主要操作阀门等。后部装过滤  相似文献   

6.
在一套半连续式密实移动床离子交换装置上,以001×7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附剂,研究了钾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显示,密实移动床离子交换柱全柱的钾离子吸附率能够达到99.71%及以上,排放树脂的吸附饱和度达90.76%;同一套装置,在进料条件和进出料控制要求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半连续式密实移动床操作的吸附时间为固定床操作的3/8。研究结果为密实移动床的操作和结构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并表明该装置在离子交换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吴岩忠 《化工机械》2000,27(5):284-284,294
针对水处理改扩建中一级水阳离子浮动床出现的出水质量差、运行周期短等问题 ,对其进行改造 ,通过改变床体类型 ,并采用固定床逆流再生工艺 ,以实现树脂完全充分地再生 ,从而保证了装置的正常供水 ,降低了酸的消耗 ,节约了生产费用。  相似文献   

8.
一、基本概念无论是交换柱或者是吸附柱,在逆流再生固定床的操作条件下,它们的有效吸附容量及其饱和度都有同一的表达方式并且可以由图式形象地表达出来。如图1所示,面积①表示再生、清洗后树脂层(或活性碳吸附层)剩余溶质所占的分数,面积②表示树脂层实际用于离子交换所占的分数,面积③表示溶质开始穿透时,树脂层交换能力没有得到利用所占的分数。此时,交换柱的有  相似文献   

9.
以吸附K+的001′7强酸型阳离子树脂为固体介质,NaCl溶液为解吸剂,在一套密实移动床装置上,采用连续式液固逆流接触解吸方式,在不同操作条件下考察离子交换柱对K+的轴向解吸特性,并与固定床解吸操作模式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在移动床操作模式下,离子交换柱内单位树脂累积解吸率沿轴向由上至下逐渐升高,在离子交换柱下部1/5区域内增加较快,部分条件下全柱树脂累积解吸率可达90%以上;解吸剂初始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时,轴向各区域单位树脂累积解吸率增大,但当解吸剂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值后,离子交换柱轴向不同区域会出现解吸与反吸附交替主导的现象;随离子交换柱内解吸液表观流速增大、树脂移动速度和原始吸附量降低,其轴向各区域的单位树脂累积解吸率增加. 在解吸液单程流过离子交换柱的时间内,采用连续式密实移动床的全柱累积解吸率和K+解吸总量比固定床吸附模式高.  相似文献   

10.
流动床是目前离子交换法连续水处理的一种较先进设备,较固定床有许多优点。但据我们了解,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两方面问题:(1)交换塔内的浮球装置复杂,启闭不灵,操作不便。(2)再生塔高度在6米以上,安装维修很不方便,因而多年来难于普遍推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改进,结果交换塔内革除了浮球,再生塔高度降至3.1米。经过近3年的  相似文献   

11.
我厂用移动床离子交换处理含铬废水,已有五年的历史,情况良好。在此成熟的经验基础上,同时结合了某些用户的要求,改进设计并研制成功了YLZG—3型移动床离子交换,组装式废水净化器。该装置由水泵、过滤器、流量计、交换柱、再生柱、脱钠柱、再生系统、树脂储存斗、气泵以及电源控制部分组成成套设备,长2.2米、宽1.2米,高2.6米,占地2.6米~2。整套设备安装在框架内,主要用3毫米厚钢板弯边焊接成型,重量轻、强度高。设备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装交换柱、再生柱脱钠柱及主要操作阀门。后部装过滤器、水泵、气  相似文献   

12.
双室双层浮动床脱盐水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成林 《净水技术》1996,(2):25-28,33
1.前言我国在七十年代中期研究并应用了浮动床工艺,以及双层床离子交换脱盐水处理技术,在吸取了固定床逆流再生工艺优点的基础上,开发和试验成功了双室双层浮动床脱盐水处理技术。电力部西安热工研究院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华东电力试验研究所、上海南市发电厂等做了工业性试验,取得了成功,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期,齐鲁石化公司化肥二厂从日本栗田公司引进双室双层浮动床脱盐水处理工艺,从当时的联邦德国,引进水处理树脂和计算机软件,当时引进的塔床设备是φl800,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化工部八院和齐鲁石化公司设计了…  相似文献   

13.
浮床属逆流再生水处理设备的一种,是指其在运行时,床内树脂处于密实浮动状态而言。浮床不仅具有逆流再生的特点(出水质量好、节酸节盐),而且还有操作简单、能充分利用床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在工业锅炉给水处理技术方面,广泛使用了浮动床和逆流再生离子交换器。众所周知,它们都具有较多的优越性,就浮动床来说,除了与逆流再生法有相同的优点外,还具有运行阻力小、流速高、节约水、结构小巧等特点。一、为什么要改进据重庆地区的初步了解,在使用浮动床的单位中,未使用逆流再生法的单位较多。其原因何在呢?主要问题就是运行一定的周期后,交换剂被脏物污染和包裹,水流阻力  相似文献   

15.
国内简讯     
气因流化床的喷嘴设计 吉化公司研究院烯醛一步法合成异戊二烯,采用U型管输送的并列双床流化反应装置。为了适应催化剂再生的需要,我们在再生床的密相段设置了一套喷油(水)系统,解决了再生床的热平衡问题,实现了全反应  相似文献   

16.
固定床改双室双层浮动床——齐鲁第二化肥厂,徐砚屏,乔德忠,《大氮肥》,1990,5,339~341 该厂30万吨合成氨装置脱盐水系统原采用日本引进的固定床顺流再生工艺,存在酸碱消耗高,腐蚀严重。为此,采用从国外引进的双室双层浮动床技术,设计先进,酸碱消耗低。通过优化操作,其设备拆装只用了17天,开试车只用了12天,即生产了合格的脱盐水。其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投资较省,运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回程式阳离子交换器集中了浮动床和固定床的特点,使其在交换、再生过程中显示出更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浮动床脱盐水处理装置在我厂投用简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动床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脱盐水处理装置。浮动床较固定床顺流再生装置有许多优点,它具有出力大、出水质好、消耗低,废液浓度低及自用水耗低等特点。为满足我厂开发、改造项目对脱盐水的  相似文献   

19.
宋宝东  韩振为  肖波 《化工进展》2002,21(Z1):121-123
用H+交换柱-脱气塔-Na+交换柱串联工艺处理"负硬水".H+柱采用浮动床,Na+柱采用固定床,树脂采用弱酸性交换树脂110.在满足硬度要求的同时,经处理后的水的碱度小于1.0 mmol/L,出水体积可高达H+柱树脂体积的260倍以上.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本工艺具有操作简便、出水稳定、水质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离子交换树脂电再生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英  尹连庆  路光杰  杨超 《化工学报》2003,54(9):1330-1333
引 言针对目前离子交换树脂酸碱再生工艺中再生药剂利用率低、再生操作步骤繁多、大量废酸碱液的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弊病 ,借助电渗析概念提出了一种新的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方法———电再生 ,即利用水电离出的H+和OH- 离子分别再生失效的阳、阴离子交换树脂 .本实验采用单级三隔室离子交换树脂再生装置对电再生进行了研究 .1 混床树脂的电再生实验关于混床树脂电再生 ,人们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 6 ] .所谓电再生实质是填充床电渗析法 ,即去离子 (EDI)净水技术 .它的进水条件苛刻 ,要求反渗透处理后出水 ,填充树脂属于再生后树脂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