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7.
为比较不同复合加工方法所纺亚麻长麻/涤纶长丝复合纱的性能,通过现有纺纱设备改造设计了纺纱工艺,纺制了具有相同捻度的5种复合纱;对复合纱的外观特征、拉伸性能和毛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成纱方法的复合纱均具有明显的捻度分布不匀特征;包缠结构复合纱相对于捻合结构复合纱具有更好的包覆效果;相对于断裂强力而言,复合加工对亚麻纱最小强力的提高效果更好,并可显著降低强力不匀率;除同捻向包缠纱外,各复合纱均可实现免浆织造;赛络菲尔纺和并捻复合对提高成纱断裂伸长率效果显著,而包缠复合降低亚麻纱毛羽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转杯纺棉氨复合纱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分析了纺杯速度、氨纶丝牵伸倍数及捻系数对转杯纺棉氨复合纱强伸性能、弹性回复性、条干及成纱毛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C 58 tex(77.8 dtex)转杯纺棉氨复合纱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氨纶丝牵伸倍数对复合纱弹性回复率影响显著,对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有一定影响;纺杯速度对复合纱弹性回复率和毛羽有一定影响;纱线设计捻系数对复合纱弹性回复率和条干CV值有一定影响;其中以氨纶丝牵伸倍数对复合纱性能的影响比较大.综合考虑转杯纺棉氨复合纱各项性能,工艺配置以纺杯速度49 300r/min、氨纶丝牵伸倍数4.5倍、纱线设计捻系数500为宜. 相似文献
9.
第1代嵌入式复合纺是一种新型纺纱技术。研究了捻系数对第1代嵌入式复合纺成纱性能的影响。在选用30 dtex涤纶长丝和棉粗纱为原料,其他纺纱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先在一个较大范围内选取3个捻系数水平,然后对所纺纱线的实际细度、捻度、断裂强力和伸长率等项指标进行测试,再采用平分法纺制不同捻系数的棉/涤纶长丝第1代嵌入式复合纱,并测试了纱线的强伸性能,以不断缩小临界捻系数所在范围,最终确定棉/涤纶长丝第1代嵌入式复合纺纱具有最好强力拉伸效果时的最优临界捻系数范围。结果表明:40.6 tex的棉/涤纶长丝嵌入式复合纱的最优捻系数范围为376~399。 相似文献
10.
探讨赛络纺棉氨纶包芯纱的生产工艺.通过改造原细纱机包芯纱机台,实施赛络纺工艺,合理配置各工序工艺参数并采取必要的技术管理措施,顺利纺制出29 tex赛络纺棉氨纶包芯纱,使成纱条干CV值降低0.5个百分点,毛羽下降20.6%,单纱强力提高13%,包覆效果改善,织机效率同比提高5%.认为采用赛络纺工艺是进一步提升棉氨纶包芯纱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棉镀银长丝赛络包芯纱成纱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棉镀银长丝包芯纱的包覆效果,采用赛络纺与包芯纱技术相结合的赛络包芯纱工艺纺制棉镀银长丝包芯纱.对其包覆效果、成纱毛羽、条干、强力等指标进行了测试,并与传统棉镀银长丝包芯纱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具有特殊包缠包覆结构的赛络包芯纱与传统包卷包覆结构的单纱包芯纱相比,包覆效果更好,成纱强力、条干、毛羽等各项性能指标也均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13.
14.
探讨纺制精梳棉/桑皮纤维60/40 11.7tex混纺集聚纱的工艺配置与技术要点。采取棉精梳条与桑皮纤维预并条进行三道混并的方法;对桑皮纤维适量添加油剂,防止静电的产生;开清棉适度打击、梳理、混和,保证成卷质量稳定;梳棉低速度、轻定量、紧隔距,清除桑皮纤维较多的杂质;细纱工序对DTM129型细纱机进行四罗拉集聚纺改造,并在细纱牵伸区中加装了压力棒隔距块,顺利纺制出精梳棉/桑皮纤维11.7tex混纺集聚纱。认为:采用集聚纺纱方法和压力棒式隔距块可使所纺制出的精梳棉桑皮纤维混纺纱条干均匀度较好、成纱毛羽较少。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为了顺利纺制棉Viloft赛络纺倍捻线,开清棉要求棉台平整,抓棉均匀,勤抓少抓,防止卷层黏连;梳棉配置适宜的分梳隔距,防止纤维缠绕针面;预并条轻重条搭配,确保混纺比;混并头道两种纤维条子间隔排列,以利于均匀并合;采用碳黑胶辊,减少静电吸花引发的疵点;粗纱捻系数偏大掌握;细纱加强操作巡回,防止粗纱单根或交叉纺纱;络筒合理设定清纱参数,保证接头质量;并线采用较低速度,保持张力均匀、自停装置灵敏,防止产生单股、多股和扭结纱;倍捻合理设定工艺,做好清整洁工作,减少纱疵;空气捻接器状态良好,确保接头质量。结果使纺纱顺利进行,成功纺制出J棉/Viloft 50/50 18.3 tex×2赛络纺倍捻线,较好地满足了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