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第12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于2010年8月28日在意大利威尼斯拉开帷幕,这一次展览的总主题是"建筑使人们相遇",由本次双年展总策展人、普利策奖得主、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提出。此次中国馆的主要参展艺术家为著名建筑师朱锫及他的团队。  相似文献   

2.
刘梦零 《世界建筑》2011,(1):106-110
第12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于2010年8月28日在意大利威尼斯拉开帷幕,建筑师朱锫及其团队的装置作品"意园",坐落于威尼斯军械库的处女花园院内,引起了众多参观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建筑技艺》2012,(6):55
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已于2012年11月25日圆满落幕。作为世界建筑最高展示舞台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已走过32个年头,而作为世界上建筑产量最高的中国,以"国家队"的形式(中国馆)进驻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还仅仅是从2006年的第10届开始。从最开始只能在门口展示到现在终于进库了(虽然还在遥远的尽端),这一路中国的建筑师走得可谓曲折而艰辛。本届双年展中国馆的主题为"原初",策展人方振宁携魏春雨、王昀、邵韦平、许东亮、陶  相似文献   

4.
2004年9月12日至1月7日,第九届国际建筑双年展于意大利威尼斯展出.本届建筑双年展主题为"蜕变"(Metamorph).今年的建筑双年展分为两大展区--主题展的军械库和国家馆的绿园城堡.总策展人是瑞士籍建筑师Kurt W.Forster。本次双年展上虽然没有中国馆.但有14个外国建筑师和事务所在中国的项目参展。  相似文献   

5.
展览     
第十二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方案确定(图06) 本刊讯2010年8月29日至11月21日,第十二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以“相逢于建筑”(People Meetin Architecture)为主题展开活动,将有来自54个国家的建筑师参展,除建筑师作品外,还将展出包括电影、舞蹈和音乐等领域艺术家的作品。目前,由本刊特约编辑唐克扬博士策展的第十二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方案——“来此与中国约会”正式对外公布。  相似文献   

6.
《广西城镇建设》2014,(6):106-106
正中国馆ZHONGGUOGUAN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主题"山外山"第14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已于6月7日开幕,并将持续展至11月23日。作为双年展重要元素的国家馆此次在总策展人库哈斯提出的"吸收现代性"这一统一命题下,呈现了各自在过去一个世纪中对于现代性的吸收。中国馆则以"山外山"为主题呈现了100多年来中国建筑如何以东方格局吸收和化解现代化的冲击。事实上,这并非是中国馆首次在世界面前呈现中国建筑元素。自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设有中国馆以来,中国符号便一直是个永恒不变的展示主题。两年一届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已经成为建筑界、艺术界的一大  相似文献   

7.
纸砖房     
《城市环境设计》2014,(1):118-135
正威尼斯2008纸砖房位于威尼斯军械库(Arsenale)处女花园,是应第11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邀请设计建造的参展作品。以建筑师所在的大型国有设计院日常输出图纸用的纸箱作为"纸砖"砌筑"纸墙",以日常打印设计图纸剩余的打印机用纸轴(纸管)作为"纸梁"搭建门窗过梁和楼板、屋顶,从而用纸材料建造起一所可供坐卧起居、游戏会客、阅读静思等日常生活的房子。  相似文献   

8.
《建筑》2010,(18):45-45
<正>第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8月底在意大利美丽的水城威尼斯开幕。此次双年展授予国家馆的最高荣誉"金狮奖"由巴林获得;终身成就奖颁给了"央视大楼"的设计者荷兰建筑师库哈斯。组委会设立的三个特别荣誉奖,由中国建筑师王澍与印度孟买  相似文献   

9.
UED:威尼斯双年展历经了那么多年,它是如何关注中国建筑师的,中国建筑师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入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 王明贤:每次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都做得很匆忙。威尼斯双年展在国际上有非常大的影响,在国际上被认为是艺术界的奥林匹克。  相似文献   

10.
动态链接     
国际新闻第九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奖项揭晓9月10日,第九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奖项揭晓。金狮奖终身奖授予美国著名建筑师彼得·埃森曼。金狮奖国家馆奖授予比利时馆方案"金沙萨--假想的城市"。金狮奖最杰出方案奖授予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共同组建的SANAA事务所的方案"金泽二十一世纪当代美术馆"。Con- cert Halls主题的特殊奖授予丹麦/比利时Plot事务所的挪威斯塔万格音乐厅方案。Episodes主题的特殊奖授予德国摄影师Armin Linke及意大利建筑师Piero Zanini的装置Alpi。Transformation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