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涛 《食品工业》2022,(7):247-249
玉米品种有着呼吸强度大、不耐高温、易滋生霉菌、易感染害虫、易破碎等储藏特性,从本质上决定着安全储藏性能不稳定。进口玉米在质量品质方面与国产玉米存在较大差异,如管理不当,仓储保管环节会面临较大压力,还容易引起储存周期内的安全储粮事故。针对与国产玉米差异较大的水分、杂质、不完善粒及脂肪酸值等指标,采取进口玉米入库及储存过程中的过筛、防自动分级、加大检查密度、降水降温通风、害虫防治、仓内温度控制等管理措施,能有效地提高进口玉米的储藏稳定性,达到GB/T 29890—2013《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储藏要求,有效地防止进口玉米安全储藏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根据进口玉米的储藏特性,分析其发热原因,利用简便可行的排查方法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确保进口玉米储存安全。  相似文献   

3.
对影响进口大豆安全储藏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采取严格控制入库质量、去除杂质、防止自动分级、控温储藏及智能化检测等措施来提高进口大豆的储藏安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项建议。  相似文献   

4.
赣西地区高温高湿气候,储藏玉米极易吸潮、生霉、生虫、发热,采用低温干燥气候通风降温后,进行低温压盖密闭储藏,利用玉米呼吸强度大进行自然降氧,实现低氧储藏。结合敌敌畏等措施防治害虫,抑制储粮生物体活动,取得安全稳定的储藏效果。  相似文献   

5.
比较农户用钢制骨架小型粮仓对带果穗和脱粒玉米的储藏能力,可长期安全储藏带果穗玉米,短期安全储藏脱粒玉米;比较钢制骨架小型粮仓与传统地摊方式对带果穗玉米的储藏效果,差异显著,钢制仓储藏效果优于地摊储藏。  相似文献   

6.
对于冬季入仓的高水分玉米,通过冷却、通风降水和环流熏蒸等作业环节,降低玉米的温度与水分、抑霉菌杀虫和提高储藏稳定性等措施,解决了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对玉米储藏水分和温度的变化与真菌生长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1种玉米储藏真菌危害早期预测的方法。将水分为12.2%、12.9%、13.5%、13.9%、14.7%、15.7%的玉米样品分别置于10、15、20、25、30、35℃6个温度下储存180 d,每10 d取样检测真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2.2%水分玉米在6个实验温度下未检出真菌生长。12.9%水分玉米在30℃和35℃高温条件下储藏半年,储藏后期有少量真菌检出,但对储藏品质影响较小,基本可保证储藏安全。13.5%水分的玉米在25℃及以下和13.9%水分玉米在20℃条件下储藏半年是安全的。14.7%和15.7%水分玉米在20℃及以上储藏均有真菌生长检出,水分越升高,真菌生长逐渐加快。15℃以下低温储藏对真菌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对不同水分玉米的储藏温度与真菌生长起始时间进行了幂函数拟合,得到了玉米储藏水分、温度与真菌起始生长时间的预测关系曲线,通过此曲线可对高水分玉米短期安全储藏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北方玉米调往南方储藏时,容易发热、霉变、生虫。安全储藏玉米的关键是要控制玉米的入库水分和温度,储藏时要通风,降温降水,低温密闭并进行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9.
高水分玉米储藏愈来愈被农村储粮户关注,特别是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不能在短期内将玉米水分降到安全储藏范围。为此对玉米田间站杆扒皮降水、玉米楼子储粮降水以及玉米籽粒通风储藏降水等方法的具体操作及应注意事项向农民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从玉米收购入库到常规储藏过程中不同储藏时期,对玉米储藏容易出现的问题,检查的方法、处理的措施及储藏品质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空调控温储粮是一种安全、经济、绿色的储粮技术。通过对山东地区空调控温技术的应用进行调研与分析,初步得出空调控温适用于稻谷、大豆、玉米等不耐储品种,具有安全性高、操作方便、降低损耗、延缓劣变等多方面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玉米黄曲霉毒素影响因子及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针对玉米黄曲霉毒素污染程度和贮藏特性,影响采收前玉米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因素,介绍降低或去除玉米黄曲霉毒素技术。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主研发的旋转通风干燥仓,进行高水分玉米降水工艺研究。实验期间,对仓内粮堆不同位置的温度和湿度,及环境温湿度进行定时监测,并定时取样检测玉米水分和真菌孢子。结果表明:粮堆中各监测点的温湿度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相同层或相同列的检测点温湿度基本一致;在有降雪的情况下(实验第6天,雨转雪),18天内玉米水分由27.12%降至14.60%;玉米携带真菌孢子数保持在真菌生长的临界范围内,达到短期安全储存目标。因此,采用旋转通风干燥仓对高水分玉米进行降水的工艺是可行的,降水效果均匀、高效,有效保证粮食不发热霉变。同时,旋转通风干燥的方法不使用燃煤、燃气,符合我国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可在大农户玉米干燥和短期安全储存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氮气气调储藏具有不用化学药剂达到杀虫防虫、防霉止热、延缓粮食品质变化和避免或减少化学污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等特点。为确保玉米安全度夏,在高大平房仓运用控温、虫害自动检测、电子测温等技术开展氮气储粮试验。特别是在仓内四周及特别部位插入的PVC导气管优化了气流均匀分布。实现了玉米的安全储藏,为中原地区玉米富氮低氧储藏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在经过广泛市场调研基础上,基于玉米产品开发需求,运用创新优化方法,设计一种易装卸、具有通风风干、加热烘干、驱虫杀菌、光伏太阳能供电等多功能一体化的玉米储存容器,并完成其控制系统研究。实践应用证明,该产品应用效果良好,为玉米安全储存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和计算流体动力学基础,采用FLUENT软件对玉米仓内的温度进行了模拟,分析了随着时间的变化玉米仓内的温度分布规律,以便适当地控制玉米的温度和水分,从而达到安全储藏的目的。并且通过实验测量同一储存点的温度分布来验证该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半径和深度处的预测温度和测量温度能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7.
钱佳成  宋伟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6):252-258,265
为通过挥发性物质变化来探究玉米储藏期间品质变化,并找出相关性特征挥发物,为玉米安全储藏提供参考。本实验模拟不同仓储条件,通过电子鼻(E-NOS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GC-MS)对玉米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样品得分图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储藏周期变化,不同水分、温度条件下玉米样品,雷达图有明显区别,对应传感器显示15%高水分样品比低水分样品更易出现霉味。高温高水分样品在储藏3个月后在主成分分析图上与其余样品有明显区分,表明气味变化较大。气质检测中共检出醇类物质15种,芳香烃25种,醛类23种,酸酯类59种,酮类18种,烷烃53种,烯烃22种,杂环类27种。贡献率较大的是酸酯类、芳香烃和醇类物质。氧气浓度较低时,酸酯类物质挥发量减少,氧气浓度对醇类、芳香烃等影响较小,且只在浓度极低(2%~5%)时,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1-氯二氟甲氧基-4-硝基-苯挥发量会增加。在低水分条件下苯甲醇挥发量较大;alpha-戊基-gama-丁内酯、壬酸和烯醛类物质在低温低水分条件下挥发量较大;酰胺类物质则在高温高水分条件下产生较多;香兰素在高温高水分下挥发量较小;不饱和烯烃与烯醇类物质都随着储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电子鼻和GC-MS能有效对不同储藏条件下的玉米样品进行区分,亦可通过特定挥发物质的多少来判别玉米品质的好坏,水分与温度两个条件对挥发物质影响较大,氧气浓度影响较小,当水分含量低于13%,温度低于20℃时在常压下储藏就能有效防止玉米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18.
内环流控温技术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项储粮新技术,很多仓储企业已积极推广应用,但大量的实践表明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内环流控温技术的应用效果在不同的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选择吉林省高大平房仓进行粳稻储藏实验,定期监测内环流控温系统储藏稻谷的粮情及品质数据。结果表明,内环流控温技术辅以棉被压盖,可有效控制粮仓内和粮堆温湿度,确保全年低温储粮,延缓稻谷品质下降,减少储藏期间水分损耗,降低霉变和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实现安全绿色储粮。对于我国东北地区粮食的安全储藏及内环流控温技术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郊区10个农户的玉米种植地为研究对象,扦取种植期土壤样品、扬花期花穗样品、收获期及不同储藏时期的玉米样品,检测菌相、带菌量和真菌毒素等。结果表明,玉米产后整个自然晾晒储藏期间,储藏前期(产后一个月内)的发霉风险最高,其中镰刀菌属一直是优势菌群,其产生的毒素主要包括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N)和伏马菌素(FB1、FB2),检出率分别为100%、95%和93%,且DON和ZEN在储藏期的超标率均大于40%,而其他毒素,如AFBs、OTA、ST、T-2、HT-2等均未检出。另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土壤和花穗样品中真菌多样性与农艺因素的关系,发现,种植方式(清种/兼做)、灌溉情况、上季秸秆处理方式等因素会影响玉米植株污染真菌的种类和数量,进而导致玉米籽粒真菌毒素的污染水平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山东省部分地区2018年产玉米表面污染真菌进行调查。方法 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 PDA)上通过稀释涂布的传统分离培养方法获得真菌菌株, 利用传统的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真菌种类鉴定。结果 共获得真菌菌株169株, 经形态学鉴定隶属于8属: 镰刀菌属(Fusarium), 青霉属(Penicillum), 曲霉属(Aspergillus), 交链孢属(Alternaria), 枝顶孢属(Acremonium), 梗霉属(Lichtheimia), 枝孢属(Cladosporium)、篮状菌属(Talaromyces)。其中, 镰刀菌(Fusarium)、青霉(Penicillum)、曲霉(Aspergillus)分离获得的数量最多, 镰刀菌种类是引起玉米穗腐病的主要病原菌, 其污染主要来自于田间。随玉米仓储时间延长, 优势真菌改变为青霉属和曲霉属。结论 山东地区玉米真菌污染初期以田间污染为主, 储藏过程中优势菌群受环境影响发生改变; 需要根据真菌污染状况改进提升传统果穗囤藏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