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针对新肇油田古636区块反九点法注采井网开发初期表现出的油井见水快、产量递减快、地层压力分布不均衡的裂缝性油田注水开发特征,2004-2006年实施了注采系统调整,形成线性注采井网。通过实施线性注水,有效地减缓了区块含水上升速度快、产量递减快的矛盾。本文从采油速度、递减率、地层压力、存水率等开发指标对古636区块线性注水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裂缝性油田的注水开发特生是沿裂缝方向油井受效早,水淹快,这一矛盾在低渗透油田中尤为突出。油田开发后,采油井在动态反映上表现出,注水后油井见水快、见水后含水上升快、产量下降快,从而影响油田开发效果。针对以上矛盾,积极探索治理途径,采取防治措施,缓解平面和层间矛盾。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分析了敖南油田储层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的发育状况及对敖南油田注水开发的影响;根据注水井注水压力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周围油井受效及见水的过程,并初步确定了注水井裂缝的开启压力;分析了裂缝对敖南油田地层压力的影响。并提出利用天然能量、控制注水压力、堵调结合、水淹井转注等手段减轻裂缝对注水开发的影响,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减缓油田产量递减。  相似文献   

4.
针对低渗透裂缝油田平面非均质性严重、油井见水类型也较常规油田复杂影响历史拟合精度的难点,以新肇油田为例,提出了通过毛管力标定和细分单井含水类型的做法,有效提高了全油田的整体历史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5.
新肇油田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暴露注水压力上升较快的矛盾,分析新肇油田注水压力上升的原因,提出通过优选粘土稳定剂,井网加密,深度酸化及注活性水等方法缓解注水上升速度。  相似文献   

6.
黄陵油田储层物性较差,定向井单井产能低,水平井开发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天然裂缝发育,注水补充地层能量易造成油井水淹。通过研究黄陵油田的裂缝规律,及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探索合理的注水方式。为下步黄陵油田的开发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站油田属于低渗透裂缝型砂岩油藏,储层的非均质性严重,注水开发后,裂缝方向的油井见水早,见水后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油田稳产难度大.由于新站油田开发井没有单井单层的储层物性参数,制约了数值模拟的精度,因此本文开展新站油田葡萄花储层物性参数的研究,定量给出“孔渗饱”等参数,为下一步的储层数值模拟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8.
姬塬油田吴仓堡区长6油藏属于典型的特低渗油藏,微裂缝发育,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隔夹层发育,加之储层中存在天然裂缝,使开发难度加大。经过几年的注水开发,在原始地层状态下成闭合的天然裂缝慢慢开启,注水井出现指状吸水,尖峰吸水,层间层内矛盾突出,油井一段时间后含水上升或出现爆性水淹,损失油井产能,加快了油藏开发的递减,因此见水井的治理成为了油田稳产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胡尖山油田低渗透油藏安201区块和胡154区块在开发中存在油井方向性见注入水问题,其中安201区油井总数199口,39口油井已被注入水水淹,25口油井已地关。产量、储量损失巨大,开发矛盾突出。本次在胡尖山油田实施注水井深部调驱18口,其中安201区16口,胡154区2口。针对安201裂缝发育程度高的,水线突破能力强的特点优选出粘土凝胶和HSG-1油井堵剂,针对胡154区裂缝发育程度低优选有机为主堵剂,提出"裂缝型暴性见水"和"孔隙型温和见水"两种见水油井治理思路,通过实验均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四五家子油田为中孔中渗构造岩性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油井见效时间及持续时间不同,针对不同油井见效特征,从微裂缝及沉积相方面分析,发现注水见效主控因素是微裂缝及沉积微相的影响。这一成果对油田下一步注水开发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牛心坨潜山是注水开发油田,针对潜山油层开发中存在平面上油井受效不均主体部位裂缝发育,边部储层物性、裂缝发育状况、油井受效状况差等问题,采取措施,改善开发效果,完善注采井网。  相似文献   

12.
鲁克沁油田2000年全面进入开发阶段,油田包括已经投入注水开发的中区及目前试采的西区和东区.投入泣水开发的中区油井见效规模不断扩大,产能相对稳定,区块水驱开发形势整体较好,但也存在注水单向突进、含水上升导致产能下降等矛盾;试采区块衰竭式开发,单井产能下降.因此以“油田开发基础年”、“稳定并提高单井日产量”活动为契机,进一步精细油田注水,改善水驱效果,提高油井见效率,夯实稳产基础,同时通过措施、新技术试验与推广稳定并提高单井日产量,提高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万军 《辽宁化工》2012,41(3):304-307
通过对超前注水、同步注水、滞后注水进行了对比分析,肯定了超前注水的效果.甘谷驿油田西部注水试验已4年多了,4年多来反九点法注采井网,由于井距小、微裂缝发育、主裂缝明显,东西向油井在部分水淹或含水较高,而南北向油井压裂引效措施后产量不理想,稳产期相对较短,因此优化裂缝主向、侧向井距组合,适当调整注采井网,是提高甘谷驿油田西部注水试验井区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与同步注水相比,超前注水开发方式在合理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地层压力及保持油井较高生产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A油田是一个典型的低渗透裂缝性油田,为持续有效开发,选择B区块开展超前注水试验,通过开发效果分析,认为超前注水是提高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奈曼油田2016-2018分层系开发之后,主要分为九上Ⅰ+Ⅱ、九上Ⅲ和九下段三套层系开发,从前期的分析效果看,奈曼油田的油藏边界基本已认识清楚,扩边增储的潜力已不大,作为整装注水油田,注好水是奈曼油田保持稳产的基础,但由于奈曼油田含油井段长,随着开发的深入,油井生产井段较长,为保持注采对应,水井注水井段也越来越长,目前奈曼油田平均单井注水厚度为70.6m,平均单井注水层数为2.5层,另外由于奈曼所有投产的油井均需压裂,地层又发育天然裂缝,因此受人工裂缝和天然裂缝的影响,奈曼油田目前还存在着水淹,水窜严重,水驱方向性强,受效单一,注水井吸水动用不均匀等问题,现阶段仅依靠常规水井措施已无法改善注水开发效果,主要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站油田是大庆西部外围复杂裂缝型油田,注水开发后油井多层多方向裂缝性见水,没有明显的见水方向,且见水后含水上升快,注水调整效果差。虽然应用了岩芯观察、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无源微地震法、注示踪剂等多种手段来研究裂缝,但这些技术都无法解决全油田单井单层裂缝发育的问题,且价格比较昂贵。本文利用常规测井裂缝模式识别技术,用测井系列中反映最灵敏的微电极曲线和高精度声波曲线的变化和变化趋势形成电阻率裂缝指数和声波裂缝指数,以指数变化的不协调性总结出5中裂缝识别模式,最后用已有准确资料进行单井单层校对,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好的符合性。因此,应用该项技术,解释了新站油田所有单井单层裂缝,搞清了平面和纵向上裂缝分布规律。根据裂缝发育程度,结合油田各区块不同的地质和开发特征,制定了不同的开发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大403区块实施整体周期注水,该区块夹层裂缝特别发育,构造位于两条断层夹持的构造圈闭内,针对构造低部位发育边水、高部位多井裂缝性水淹的矛盾,开展内部周期注水,外侧连续注水,改变区块压力场分布,共实施7口井,实施后,地层压力由14.03MPa稳定在14.07MPa,区块自然递减率少上升1.7个百分点。应用该项技术有效的治理和利用了裂缝,为油田下步增效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单井单层裂缝识别,解决了以前无法落实单井单层裂缝发育问题。根据裂缝识别成果,在新站油田开展了区块调整内外压力场分布的周期注水、层段调整等措施,有效的治理和利用裂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油田下步增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红河油田长81油藏具有初产高、递减快、后期地层能量亏空严重的特征,部分油井间歇出液或者不上液,由于天然裂缝发育以及井间压裂缝存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极易沿裂缝水窜,注水效果差。  相似文献   

18.
加密调整一直是油田开发到一定阶段后调整的一个重要手段,但随着排距的缩小,注水压力的上升,裂缝逐渐开启,如何控制油井含水上升速度成为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头台油田扶余油层裂缝和应力场研究,应用注水指示曲线确定合理的注水压力上、下限,始终控制在非东西向裂缝开启压力下注水,保证非东西裂缝不开启,避免裂缝水淹.  相似文献   

19.
油藏天然裂缝发育及局部高渗带的存在,导致裂缝主向或高渗带方向油井含水上升快,侧向油井见效程度低,水驱波及系数小,影响油田开发效果。为了进一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在对长6储层地质特征及水驱渗流规律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开展了以注水井深部调剖为治理手段的工艺技术措施。通过矿场试验,进行了施工排量、施工压力、堵剂用量、段塞设计等施工参数优化设计,明确了堵水时机及选井原则,形成了适合安塞油田裂缝性油藏注水井深部调剖工艺技术体系,取得了一定的开发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安塞油田裂缝储藏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鲁克沁油田2000年全面进入开发阶段,油田包括已经投入注水开发的中区及目前试采的西区和东区。投入注水开发的中区油井见效规模不断扩大,产能相对稳定,区块水驱开发形势整体较好,但也存在注水单向突进、含水上升导致产能下降等矛盾;试采区块衰竭式开发,单井产能下降。因此我们将以"油田开发基础年"、"稳定并提高单井日产量"活动为契机,进一步精细油田注水,改善水驱效果,提高油井见效率,夯实稳产基础,同时通过措施、新技术试验与推广稳定并提高单井日产量,提高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