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成为陕西省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因此解决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首先介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其次分析了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最后结合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提出了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小城镇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效转移的重要途径。分析了四川渠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小城镇发展现状,探讨了促进渠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发展劳务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借助劳动时间的测算方法,估算出张家川县农村有剩余劳动力5.23万人需要转移;同时分析了张家川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兼业性、盲目性、低层次性等特点及其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影响因素;在分析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合理、有序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庞大且素质偏低,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趋势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右干途径。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乡村城市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乡村城市化韩福元(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分类号TU3333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是农村农业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可加速乡村城市化的进程。山东是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农村中有36...  相似文献   

6.
首先从保定地区农村劳动力结构的调查和分析入手,进而提出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解放急待第二次飞跃实现的观点,最后,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吸附的角度入手,分析探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道路问题。保定地区农村经济可以说是我国发展中农村经济的代表,相信本文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兴农产业,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诸多障碍,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  相似文献   

8.
从浙江省实际出发,结合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小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意义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影响,并针对当前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初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的工作。如何合理地转移如此多的剩余劳动力,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对洪洞县和阳高县的农村劳动力进行调查问卷,通过分析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现状,为解决山西农村剩余力的转移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时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更是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结合目前我国农场剩余劳动力规模庞大、比重较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较低等现状,探讨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深入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制度完善策略,以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但其因受众多制度因素的制约而步履艰难。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现有制度的安排 ,指出旧制度的缺陷 ,提出制度创新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前提。进一步阐述制度创新应从农村教育、土地政策、城镇化、户籍制度和农民就业等方面着手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结合理论分析和各国经验说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和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形式,即产业转移和空间转移,并比较了向城市转移和就地非农化两种空间转移方式的优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并提出了在今后一段时期转移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曾是发达国家经济从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成功转变的关键所在。现阶段我国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比较严重,过剩的农业劳动力,已经成为我国进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结合实际,从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困难、原因等方面着手展开论述,提出使过剩的农业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元经济理论是早期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指出将传统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现代工业部门转移,不仅可以解决很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增加这部分劳动力的收入,而且可以增加现代工业部门的产出和积累.反过来,现代工业部门的不断增长使之能吸收更多农业剩余劳动力.最终这种互动的良性循环使整个国民经济过渡到现代经济增长.然而,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却没有按照刘易斯过程一帆风顺地发展,而是表现了转移的艰难,目前我国还存在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认为农业人口过多是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并从我国工业化进程角度探索了它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在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这一政策改革有利于我国农业分散的经营模式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增加对农业的资本与技术投入,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帕累托改进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在改革过程中,政府应该从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高度来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借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并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建设的渐进式决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涌现与发展,吸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发了农业经济,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为改造传统农业打下了基础;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又能促进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小城镇建设可以实现乡镇企业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从整体上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降低管理成本,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文章叙述了小城镇建设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小城镇建设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渐进式决策模式和小城镇建设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文章结合经济学理论和国外经验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相对下降,农业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转移和空间转移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两种形式,在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和资源约束日益严重的今天,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转移方式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测算方法的数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讲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概念,借助于资源配置优化模型,用严格的数学推导获得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测算方法,并给出了恰当的经济解释。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外出农村劳动力流动趋势的预测模型,运用Mathematica5数学软件对模型求解,实现了贫困县外出劳动力流动趋势的定量预测,获得了若干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工已经成为建筑业作业人员的主力军,建筑劳务用工制度也成为建筑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通过对山东省建筑市场劳务用工现状的调查研究,探究建筑业劳务用工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建筑业劳务用工制度方面的成熟做法,为山东省建筑业劳务用工管理制度提供一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