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应用色谱指纹技术研究孤东油田六区块油层连通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色谱指纹技术可用于油藏的油层连通性研究。对胜利油区孤东油田六区块8口井分别取自3个主力生产小层的油样进行全烃色谱分析,通过对比单层油样的色谱指纹特征,判断井间小层的流体连通性。油藏地质研究结果验证了根据油样色谱指纹特征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图3参7  相似文献   

2.
青海花土沟油田浅层油藏连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藏流体连通性分析已成为石油开发地质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油藏流体连通性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生产井位的部署和射孔的层段,而且关系到注水井的部署及注水效果等。主要用原油气相色谱指纹相关性和紫外光谱技术来阐述油藏流体在纵、横向上的连通性。S1 - 2 6- 1井在浅层射孔( 30 5 m)发现工业油流。以前浅层的试油结果表明仅有油显示,但没有工业油流,因此怀疑该井所产原油因油管泄漏而来自中深部。通过对该井油样及邻近油井的中浅层油样进行气相色谱指纹分析和紫外光谱分析,表明S1 - 2 6- 1井的原油来自浅层  相似文献   

3.
紫外光谱技术在油藏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用色谱指纹法研究生物降解稠油油藏的连通性和监测二层合采井产能贡献方面有一定局限性(此类油藏缺少正构烷烃,色谱定量定性分析困难),讨论了紫外光谱技术在油藏(特别是生物降解稠油藏)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具有共轭键芳烃组份是原油总吸光度的主要贡献者,且具有加和性,因运聚过程有别,油层内原油芳烃浓度必有一定的差异;不同原油紫外吸收特征不同,通过吸光系数可以判断其相似性及差异性;根据单层油、混合油、配比油的紫外吸收特征(特征指纹),可用紫外光谱技术计算合采井单层产能贡献和判断油藏流体连通性。  相似文献   

4.
油藏流体动态色谱指纹监测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藏流体动态色谱指纹监测技术的基本依据在于同油层中的原油具有相似色谱指纹、不同油层的原油色谱指纹的差异性以及指纹化合物的可配比性。其分析结果是油田调整挖潜,制定提高采收率措施的重要依据。应用建立的色谱指纹动态监测的数学模型,对东部某油田X37-0开发井区,NmⅢ7和NgⅡ3混采的西37-1井和西38-1井计算出NgⅡ3层的贡献分别为88.98%和86.09%,NmⅢ7层的贡献率分别为11.02%和13.91%。并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按NmⅢ7:NgⅡ3为85:15的比例配比成混合样品"配16",提取与实测样品相同的配对指纹参数进行相关分析与检验,佐证了模拟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连通性研究方法在连通性认识深度上不足,主要依据地质、地震、动态、测试和数理统计等手段,定性描述连通性,还没有一种能够三维定量表征连通性的技术方法。本文利用CT扫描实验将岩心数字化,识别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基于低渗油藏非线性渗流规律分析了微元体的启动压力梯度,建立了岩心连通孔道比例与压力梯度的函数关系,实现了连通性的定量表征。利用CT扫描实验构建的函数关系,提出了考虑非线性渗流规律的油藏数值模拟连通场计算方法,可将油藏任意时刻的压力场转化为连通场,进一步实现了连通性的三维表征。根据计算的连通孔道比例,拟定了连通场分类评价标准,实现了油藏连通性的空间评价。低渗油藏连通场的建立,实现了连通性的三维定量表征,可以分析油田在任何开发阶段的油藏连通孔道空间分布特征,指导油田开展注采井网调整和生产工作制度优化等工作,提高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国外许多实例研究表明,油藏内流体非均质性特征可作为判断油藏连通性的主要依据,但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碎屑岩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强,导致油层内流体性质非均质性现象也更加复杂化、多样化。该文以松辽盆地新站油田为例,分析了油层内原油在族组成、饱和烃色谱指纹特征和生物标志物等方面存在的非均质性现象和分布特征,讨论了油源、油气运移、油层岩性、油藏内次生变化及油层连通性等地质/地球化学因素对造成油层内流体非均质性和油藏内原油组成混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影响油层内流体非均质性的因素十分复杂,不能简单地根据油层流体非均质性判断油层的连通性,必须在原油族群划分对比、在对影响流体非均质性诸因素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7.
原油全烃气相色谱指纹的变化是原油非均质性的具体表现,也是将该技术应用于油藏开发的基本依据。将原油气相色谱指纹技术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某区长62油层连通性研究,优选出的产层连通性原油色谱指纹特征对比结果显示,研究区长62层原油可分为五种类型: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和特殊油,除特殊油外,同类原油分布与产层砂带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并显示出较好的连通性,不同砂体之间油藏的连通性和保存条件存在着差异,测井、试油资料也进一步验证了指纹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为使应用原油地球化学法计算多层合采的单井产能配比更精确, 选择了西部盆地的两个成熟度相差悬殊的油样按不同比例混合, 并将混合油样进行族组分分离, 对饱和烃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 混合样的指纹指标比值与混合比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变化规律: 一种是样品指纹比值与混合比大致呈线性变化; 另一种是样品指纹比值与混合比呈非线性变化。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主要是混合过程并不是完全的物理过程, 而是物理化学过程。通过线性拟合, 筛选除去那些线性关系不理想的指纹后再计算, 可以大大减小误差。同时发现, 计算时用拟合推测的单层指纹比值代替单层原始值, 也可以减小误差。这些研究可以为产能监测指纹峰的选择和计算方法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油藏注采动态连通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间动态连通性是油藏动态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的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适用对象主要为中高渗透油藏,目前对低渗透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的研究甚少。低渗透油藏孔喉细微,孔隙结构和流体分布复杂,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渗流规律与中高渗透油藏有很大差异。文中以油藏地质参数和油水井生产动态数据为基础,将启动压力梯度引入低渗透油藏油井产量计算,同时利用非线性扩散系数对注水信号在低渗透油藏传播存在的时滞性和衰减性作了降噪处理,从而使模型反演的连通系数更符合于低渗透油藏特征。实例计算所得连通系数反映的井间动态连通性与生产动态特征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气相色谱指纹及碳同位素指纹分析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油藏地球化学研究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原油的全烃气相色谱指纹化合物组成或者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规律示踪油藏储层的连通性 ,精确计算多层混采中不同单层的产量贡献以及监测产量随时间的变化。文中利用原油全烃气相色谱指纹及天然气碳同位素指纹技术 ,结合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和油层压力测试数据 ,对北部湾盆地涠洲 12 1油田北块及莺歌海盆地东方 1 1气田储层连通性进行了研究 ,并依据不同油气层的全烃气相色谱指纹或碳同位素指纹的差异 ,对涠洲 12 1油田中块 Ⅳ、Ⅵ 油组及东方1 1气田 Ⅱ下 、Ⅲ 气组混层开采的产量分配进行了计算 ,从而为上述两油 (气 )田的生产井网部署以及生产后期开采方案的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盆地L油田古近系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常规流体性质识别方法难以满足测井评价需求。利用多相共渗分流量原理定量计算储层的含水率,判断储层的产液性质;在含油饱和度下限研究中引入含水率,并结合油层含水率的上限标准,利用解析法得到含水率、孔隙度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确定不同类型储层对应的含油饱和度下限。在L油田含水率定量识别储层流体性质的应用中,定量计算结果与测试、生产结果相符;确定了L油田Ⅰ类、Ⅱ类和Ⅲ类储层对应的含油饱和度下限分别为59%,48%和35%;同时,拟合得到含油饱和度下限与孔隙度之间的关系式,Ⅲ类储层对应的含油饱和度下限为35%。应用结果表明,根据含水率能够定量判断储层的产液性质;不同类型储层含油饱和度下限与孔隙度呈指数函数递增关系,可定量确定不同类型储层含油饱和度下限。   相似文献   

12.
GC指纹分析可以区分不同层位原油的指纹特征,只要建立某个区块或井单层原油的标准指纹图版,就可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原理测量合采井的产液剖面。  相似文献   

13.
将相似度计算法引入到汽油的溢油识别中,将油品的谱图信息转化为二维向量,利用夹角余弦法计算二维向量间的相似度,并以此来表征谱图之间的相似度。对2个组成相似的催化裂化汽油进行了模拟溢油识别。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汽油萃取油E-1与样品油C-1、C-2的相似度分别为0.996、0.974,前者大于后者,萃取油E-2与样品油C-1、C-2的相似度分别为0.983、0.992,前者小于后者,2个萃取油与对应原样品油的相似度结果均高于其与另外一个样品的相似度。在重复性限法和t检验法均无法完全识别的情况下,利用相似度计算法可以准确找到萃取油对应的原样品油,解决了相似油品识别、汽油识别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混源天然气源岩贡献定量测试轻烃指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混源天然气源岩贡献色谱轻烃指纹定量测试的理论测试方法及数学模拟计算方法,选择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源岩和天然气样品进行实验验证。采用源岩吸附气和天然气轻烃指纹色谱检测方法,利用源岩吸附气中相邻或相近的结构和性质相似的轻烃分子化合物的比值参数,确定表征深层登娄库组、营城组、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石炭-二叠系4套源岩的特征轻烃指纹参数,按不同混合配比模式获得地球化学模型参数,用智能神经网络学习算法训练建立源岩贡献测试模板,模拟计算了徐家围子断陷深层4套源岩分别对15个深层混源天然气样品的定量贡献。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井及层段的天然气来源有差别,呈现主要来源于下伏气源岩和以垂向运移为主的源控型气藏特征,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营城组、石炭-二叠系、登娄库组的源岩贡献平均分别为69.2%、16.2%、9.7%、4.8%。  相似文献   

15.
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崔永斌 《国外测井技术》2007,22(3):32-35,38
有效储层是指饱含油气并且具有油气储产能力的储层。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位主要包括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下限值。通常认为,当有效孔隙度、渗透率、原始含油、气饱和度达到一定界限时,储层才具开采价值,此界限即为储层的物性下限。通过对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的确定,应使用多种方法从多个方面反映各因素的影响,避免因研究方法单一而在对下限标准取值时可能产生的较大偏差。另外,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物性下限标准有差别,甚至差别较大,应根据各油田地质特征研究相应的物性下限标准。  相似文献   

16.
扶余油层致密砂岩储层是大庆油田目前勘探开发的新目标,但对其储层物性的下限缺乏明确界定。因此,采用储层物性与产能相结合的经验统计法,分别对工业油层和低产油层储层物性按累计概率丢失10%作统计分析,确定工业油层物性下限为:孔隙度=7.1%,渗透率 =0.08 mD,低产油层物性下限为:孔隙度=5.6%,渗透率=0.047mD。 再利用致密砂岩临界孔喉半径与压汞资料相结合的函数拟合法,确定储层物性下限为:孔隙度=4.46%,渗透率=0.041mD,该值与低产油层储层物性的下限值较为接近,故将其作为致密砂岩储层的物性下限。依据致密储层物性下限、工业油层物性下限及常规储层物性分类界限,将砂岩储层系统分为致密Ⅲ类、致密Ⅱ类、致密Ⅰ类、低孔渗、中孔渗、高孔渗和特高孔渗储层。致密砂岩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和储层系统的分类可为致密油储层产能的计算及储层评价提供参数指标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基于Rt-Φ的Pkt图确定油水层及有效厚度下限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合流体性质识别与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确定是测井精细解释的重要内容。采用传统的电阻率-孔隙度交会图(例如Hingle交会图)仅能判断储层合流体性质,而在实际解释工作中,常要求用交会图既能快速直观地显示地层的含油性,又能确定有效储油层的孔隙度、电阻率和含油饱和度的下限标准,以便统计油层的有效厚度。而Pickett电阻率-孔隙度交会图具有这两种功能。本文结合测井逐点分层解释得来的电阻率、孔隙度和饱和度参数,利用改进的Pickett电阻率-孔隙度交会图法及其自动处理程序,建立了工区N_2~1油藏油水层识别的电阻率-孔隙度交会图版。研究表明,此图版对工区油水层的识别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且易于准确确定油层有效厚度的参数下限,直观快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