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信息传播途径更加广泛。民族文化作为我国的精髓在数字技术背景下受到更多的冲击和挑战,但是这些挑战也为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它的传播可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同时加强民族文化传播还能够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增进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以及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的网络时代已经占据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融媒体作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而产生的新型媒体,既发挥了各媒体的优势,还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在此背景之下,新闻信息的传播途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中的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因此,在新闻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开辟新闻传播的渠道,为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带来进一步的便捷。本文主要在融媒体背景下对新闻传播的途径进行简要分析及探索。  相似文献   

4.
伴随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多媒体得到了较好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进步,给媒体行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对于媒体行业而言,处于转折时期,媒介融合是极为重要的.基于新闻传播事业来讲,要想在媒介融合阶段得到发展,应加大培养融媒型新闻传播人才.在目前形势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处于变革阶段.当前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具有严格化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科学传播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期刊为来源刊,以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为数据源,绘制了当代科学传播研究的总体知识框架;同时,运用科学计量学中科学知识图谱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当代科学传播学的知识结构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用可视化方法勾勒出科学传播研究的基本框架及其相关的知识领域.  相似文献   

6.
张婷 《科普研究》2010,5(1):17-27
本文通过论文-关键词交叉图技术绘制的科学知识图谱,探寻科学传播研究热点演进轨迹,科学传播研究热点经历了从"科学知识"到"传播策略"的演进,从"信任科学"到"促进创新"的演进,从"缺失模型"到"语境模型"的演进。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时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知识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对信息时代下通信技术对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9.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接触到谣言。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谣言又多了一种传播途径。在网络上,人人都是消息传播者,过去被排拒在媒体之外的小道消息、八卦、耳语,当然还有谣言,如今可以堂而皇之的公开传播。由于互联网的传播特点,谣言的发展达到了极至。无论从复制的速度和规模来看,谣言的发展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峰值,其杀伤力也更为强大。网络匿名、自由和交互性强的特点为网民提供了隐藏身份,不必显示任何社会责任感的机会,使得躲藏在网络背后的芸  相似文献   

10.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接触到谣言。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谣言又多了一种传播途径。在网络上,人人都是消息传播者,过去被排拒在媒体之外的小道消息、八卦、耳语,当然还有谣言,如今可以堂而皇之的公开传播。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科普知识的广义理解,将科普知识分为核心层、中间层与外围层三个层面。核心层是在"学院科学"理念下的简化的科学知识,遵守默顿的CUDOS规范;中间层是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后学院科学知识,遵守齐曼的PLACE规范;外围层是与社会文化相结合的生活科学知识,遵守BASIC规范,且各层次从目的、理念、内容、模式、物化表现等方面都各具特点。这三个层面的科普知识从核心到外围没有绝对界限,但从"纯净"的基础科学知识到社会、文化因素渗透的趋势越来越强。科普知识的细分与深层剖析为更好地开展科普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传统教材内容的结构基本上是按科学逻辑顺序编排的知识应用结构,因而它的主要功能是传授知识。一本具有传授知识的培养能力双重功能的教材,应具有经过`科学系统设计的知识系统结构和适应应用结构。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人类学中,吉尔兹提出地方性知识概念,它强调了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具有文化特质的知识。在对"科学素养"概念理解多元化的背景下,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引入地方性知识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探讨科学素养调查引入地方性科技知识合理性问题的基础上,选取了兼具民族性和边缘性的内蒙古地区的公众,进行了国家标准问卷和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地方性科技知识问卷的双重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此对讨论的科学素养衡量标准多元化提供一个案例支持。  相似文献   

14.
推进知识高效流动的"知识分配力"是影响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基础研究本质上是知识再生产、知识共生产的过程,知识流动的状况不但影响基础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也影响基础研究成果的高效应用。运用知识流分析方法,可以发现基础研究中科学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传播学视角下的科学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可视化本是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领域,与多个学科密切交叉,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领域,同时也在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领域有着较多的应用。本文从科学传播及图像传播的视野下关注科学可视化,从中外的前沿科学成果的可视化形式差异入手,提出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科学可视化不断演变产生新的形态,指出随着公众理解与参与科学的程度不断提高,科学可视化的5W要素已经发生了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研究科学可视化,提升科学可视化的传播效果是一项崭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科技资源科普化:人才是瓶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范春萍 《科普研究》2010,5(5):34-38
科技资源科普化是重要且蕴意深刻的命题。科普化的实现需要有科普人才作为中间环节。科普能力是与科研能力不同的能力。科普人才的匮乏,成为科技资源科普化的瓶颈,也成为科普事业的瓶颈。培养这样的人才需要社会的文化土壤,需要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和改变,也需要有关部门的重视,需要政策保证,需要相关的研究和工作布局。  相似文献   

17.
史公军 《科普研究》2014,9(2):79-82,90
《湘报》是1898年创办于湖南长沙的南学会的机关报。《湘报》的科技传播通过题材、栏目、体裁、作者队伍、连载等方面凸显其编辑特点。这些特点强化了传播的渗透力,对"注意力经济"下大众传媒的科学传播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75年美国186位知名科学家,在18位诺贝尔奖得主带领下,联名批判占星术。费耶阿本德却对此举提出严厉批评。本文通过对这一案例及相关案例的介绍与分析,提出科学传播必须借鉴主要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在内的科学文化研究的成果,才能避免朴素过时的科学观的干扰影响,实现科学传播从朴素向反思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科技馆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承担着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的重要任务。但是究竟什么是科学素质、科技馆能够通过何种途径更好地实现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目标,至今仍然没有十分系统清晰的思路。本文以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切入点,对科学素质涉及的三个重要维度——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进行细分,将抽象的概念细化为可操作的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科技馆观众不同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科学素质培养内容和具体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20.
Emerging technologies are now initiating new industries and transforming old ones with tremendous power. They are different games compared with established technologies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knowledge-based and technological-innovation-based competition. How to obtain knowledge advantage and enhance competences by knowledge sharing for emerging-technology-based strategic alliances (ETBSA) is what we concern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our previous work on emerging technologies' distinctive attributes, we counter the wide spread presumption that the primary purpose of strategic alliances is knowledge acquiring by means of learning. We offers new insight into the knowledge sharing approaches of ETBSAs - the knowledge integrating approach by which each member firm integrates its partner's complementary knowledge base into the products and services and maintains its own knowledge special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So that ETBSAs should plan and practice their knowledge sharing strategies from the angle of knowledge integrating rather than knowledge acquiring. A four-dimensional framework is developed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two knowledge sharing approaches. Some cases in electronic industry are introduced to illustrate our point of vie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