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基于电路交换的传统通信网络的IP化和宽带化,进而实现NGN的目标,是电信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详细分析了目前电信网络向NGN演进的两种主流方案:软交换和IMS.结合国内外状况,认为现阶段IMS和软交换应该共同存在,相辅相成;从长远来看,IMS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电路交换的传统通信网络的IP化和宽带化,进而实现NGN的目标,是电信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耐细分析了目前电信网络向NGN演进的两种主流方案:软交换和IMS。结合国内外状况,我认为现阶段IMS年软交换应该共同存在,相辅相成;从长远来看,IMS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郑军 《通信工程》2005,(1):29-3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电路交换的传统网络正向以软交换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络(NGN)不断演进。文中介绍了NGN的技术特点、网络结构和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NGN与现有网络的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4.
漆丹 《电信快报》2010,(5):31-34,43
电信网络交换技术主要经历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ATM(异步传输模式)交换,通过分析这四种交换技术的技术特点,比较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发展应用状况。现在交换技术正向NGN(下一代网络)方向发展,通过分析NGN核心技术的发展情况,阐明了软交换和IMS(多媒体子系统)在NGN发展过程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固网和移动运营商的不同技术特点,分析它们由传统TDM(时分复用)交换向NGN演进的不同方式。  相似文献   

5.
软交换是NGN的关键技术,在传统的电信交换网络中,引入软交换技术进行网络的优化和演进是必然趋势.本文介绍了传统PSTN本地网中,引入中继网关,替代汇接局和长途局的建设方案,对于探讨软交换网络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信软交换试商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信网络从电路交换向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NGN)演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传统电信运营商来说,如何很好地解决现有网络的无缝融合和平滑演进是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2004年中国电信在广东深圳、肇庆开展了软交换规模试商用,从实际商用过程中探索出软交换从技术走向商用的部署经验.本文概述了中国电信软交换试商用工程的主要内容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下一代网络是以软交换和MS为核心的,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业务的、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架构,它代表了通信网络发展的方向。随着技术、设备、解决方案的不断成熟,网络演进步伐加快,业务提供更加多样化,这使得下一代网络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文章给出了现有网络向NGN(下一代网络)的两种演进策略.描述了现有网络向NGN的演进路线,分析了NGN的四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当前传统固网运营商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面临很多新的机遇和严峻挑战。随着通信日益个人化、移动化,移动通信对固定通信的分流成为全球不可逆转的趋势。规模庞大的PSTN(Public Switcbed Telephone Network,指传统的电话交换网络)是固网运营商的立身之本,传统话音依然是运营商最主要的业务收入来源,PSTN向NGN(Next-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过渡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势将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PSTN和基于软交换的NGN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共存。  相似文献   

9.
NGN、软交换和IMS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一代网络(NGN)是业界的热点话题,其中关于IP多媒体子系统(IMS)、软交换(Softswitch)的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需要达成共识。软交换和IMS都是属于NGN的业务网。软交换从设备的实现而言,应该可以平滑演进到IMS,但是从网络的演进而言,由于软交换将主要支持传统的公共交换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PSTN/ISDN)业务,而它的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都是在本地实现,因此要实现向IMS的平滑演进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0.
下一代网络(NGN)是业界的热点话题,其中关于IP多媒体子系统(IMS)、软交换(Softswitch)的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需要达成共识。软交换和IMS都是属于NGN的业务网。软交换从设备的实现而言,应该可以平滑演进到IMS,但是从网络的演进而言,由于软交换将主要支持传统的公共交换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PSTN/ISDN)业务,而它的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都是在本地实现,因此要实现向IMS的平滑演进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1.
自NGN出现以来,其定义和重点在小断变迁。过去,NGN的重点一直是软交换和IMS。国内外运营商从2000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以软交换替代传统的电路交换设备,以实现PSTN向IP网络的演进:同时,为了更好地支持多媒体业务并实现网络融合,许多运营商都在进行IMS的试验和试商用。  相似文献   

12.
通信网络由电路交换向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发展演进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实现下一代网络与现有网络的无缝融合和平滑演进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长庆油田专用通信网络实际,提出如何合理改造PSTN网以适应日益增加的数据业务,从而实现固网向NGN的演进。  相似文献   

13.
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不断演进,便于多方沟通和交流的电话会议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传统的PSTN(共交换电话网)网络逐步向NGN网络演进。由于软交换网络组网灵活、业务丰富,所以基于软交换网络的会议系统成为研究的热点。介绍了这种会议系统涉及的各种技术,并给出了系统的网络模型和软件结构。  相似文献   

14.
浅析固定电话网向下一代网络(NGN)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一代网络(NGN)是目前通信网络发展的方向.NGN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业务的优势以及网络融合带来网络建设运营维护成本降低的优势.传统固定电话网向NGN的演进通常分3个阶段和3个层面.3个阶段分别是从local交换网络层面上的演进,从长途网络层面上的演进,从网络接入层上的演进;3个层面分别是从local交换网络层面上的演进,从长途网络层面上的演进,从网络接入层上的演进.固定电话网如何向NGN演进是固定电话网运营商最为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固网软交换向IMS演进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网软交换向IP多媒体子系统(IMS)演进应采用合理的方法、步骤和策略。演进可以在继承原软交换(SS)公共交换电话网络业务仿真子系统(PES)业务功能的前提下,平滑地向IMS演进,逐步引入、扩展多媒体和移动业务,实现核心网层面的固定和移动融合(FMC)。下一代网络(NGN)核心控制层的软交换和IMS在基本架构上没有实质冲突,软交换主要面向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仿真业务,而IMS为实现FMC和多媒体业务,在移动性、安全、服务质量(QoS)、开放业务架构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扩展,软交换向IMS演进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对于已经采用软交换的运营商,采用演进的方式实现基于IMS的全业务的NGN网络,可以节约投资,减小网络改造风险,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6.
软交换是支持现有网络向下一代网络(NGN)过渡的核心技术,它以业务控制与网络控制相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控制相分离的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以分组网为平台向任何网络用户提供统一业务接口的实现途径。首先介绍了软交换技术的引入、软交换网络的构成,然后讨论了软交换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最后介绍了软交换技术在向NGN平滑演进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技术软交换的发展,军用语音指挥通信系统最终将由基于电路交换的语音系统向以软交换为核心的新一代语音通信系统演变。文章提出了基于软交换的新一代语音通信系统的实现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通信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现有的网络和未来的网络都面临着许多机遇、挑战和选择,对下一代网络(NGN)的争夺已成为今日通信制造与运营企业关注的重点。电信网络从承载单一业务的独立网络向承载多种业务统一的下一代网络的演进正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下一代网络交换核心技术的软交换,结合了传统电话网的可靠性和IP技术的灵活性、有效性的优点,是新兴运营商进入话音市场的技术手段,也是传统的电路网络向分组网络无缝过渡的重要网络概念。这一概念所形成的系列网络产品将对我国电信网的演进以及利用IP网络提供丰富的业务起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朗讯软交换的产品规划及当前的发展策略》一文介绍了朗讯公司在软交换产品方面最新的动态以及目前几种对推动软交换市场发展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固网软交换向IP多媒体子系统(IMS)演进应采用合理的方法、步骤和策略。下一代网络(NGN)核心控制层的软交换和IMS在基本架构上没有实质冲突,软交换主要面向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仿真业务,而IMS为实现FMC和多媒体业务,在移动性、安全、服务质量(QoS)、开放业务架构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扩展,软交换向IMS演进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对于已经采用软交换的运营商,采用演进的方式实现基于IMS的全业务NGN网络,可以节约投资,减小网络改造风险,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20.
傅茗 《电信技术》2006,(11):48-52
随着全球通信用户数和通信业务量的飞速增长,电信业务的种类也从传统单一的语音业务发展到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通信和业务发展的需求,传统电信网向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NGN)演进和转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