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麦麸发酵副产物对重金属离子混合液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麦麸发酵产酶后的残渣为吸附剂,以铅、锌、镉等三种食品中常见的污染重金属的混合溶液为吸附质,研究麦麸发酵副产物清除重金属离子的作用。结果发现,麦麸发酵副产物对混合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较好的清除作用,金属离子的吸附表现为竞争吸附。麦麸自身含有的锌元素对吸附金属离子有一定影响。在初始浓度为10mmol/L的混合溶液中,每克麦麸可吸附Cd2+64.2μmol,Zn2+61.8μmol及大部分Pb2+。   相似文献   

2.
麦麸膳食纤维清除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42  
麦麸膳食纤维对重金属离子Hg^2+、Cd^2+、Pb^2+和Cu^2+都具有一定的束缚作用,中性条件下比酸性(PH2)条件下束缚更为强烈。麦麸水不溶性和水溶性膳食纤维的阳离子交换容量分别为0.41和0.46meg/g,对重金属离子的束缚是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3.
4.
副产物对运动发酵单胞菌酒精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乙酸、乳酸、糠醛作为酒精发酵副产物 ,对细菌酒精发酵的影响。在发酵培养基中 ,当乙酸浓度为 1 5 g/L ,糠醛浓度为 4g/L时 ,细菌酒精产量开始减少。在乳酸浓度为 0~ 2 g/L的范围内 ,没有观察到其对细菌酒精发酵的抑制作用。运用化学渗透假说 ,对酸在细菌酒精发酵中的抑制作用进行了解释 ,同时对糠醛在细菌酒精发酵中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5.
酒精发酵副产物对酵母菌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雪雁  赵华 《酿酒》2001,28(6):58-60
探讨了乙酸、乳酸、焦糖色素及糠醛酒精发酵副产物对酵母菌生长和酒精发酵的影响。在酵母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乙酸、乳酸、焦糖色素及糠醋的量分别为0.1%、0.1%、2.0%和0.2%时,酵母细胞数减少50%。而在酵母基本培养基中同时添加乙酸、乳酸、焦糖色素及糠醛时,对酵母菌生长的抑制强度高达70%。酒精发酵的原料出酒率仅为正常发酵的50%。  相似文献   

6.
利用黑曲霉发酵麦麸制备阿魏酸、肌醇和低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对利用黑曲霉发酵麦麸制备阿魏酸、肌醇和低聚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黑曲霉能部分释放麦麸膳食纤维上所束缚的阿魏酸,并将多糖和植酸分别水解成低聚糖和肌醇。其中固体培养法比液体培养法能释放出更多的阿魏酸、低聚糖和肌醇。不过,由于黑曲酶在释放这些物质的同时又将它们作为营养源,因此,利用黑曲霉直接发酵麦麸生产这三种物质是不经济的,而利用它们产生的酶来生产阿魏酸、肌醇和低聚糖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高基质浓度酒精发酵过程中副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研究了一株酿酒酵母在高基质浓度酒精发酵过程中副产物的种类,同时对温度和初始pH值对副产物生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乙酸、丙酸和异戊醇含量均增加,而丁酸的含量在20~35℃之间基本不变,当温度继续升高时,出现了异常的增大;随着初始pH值的升高,乙酸含量逐渐增大,并在pH4~7的范围内呈现一种稳定的状态;丁酸在pH2时达到最大值,而后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丙酸含量在pH5~8的范围内基本保持稳定的状态;异戊醇的含量出现了两次高峰,分别在pH4和pH8时出现。  相似文献   

8.
麦麸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对NO2清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麦麸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在胃液pH值条件下对NO2-具有强烈的清除作用。其最大清除速率(Vmax)为10.52μmol/g·h,最小清除浓度(Cmin)为0.68mol/L,最大清除量(Mmax)为35.65mol/g。随着pH升高,清除能力急剧下降。低pH下被清除的NO2-王在pH7时会有少量重新释放出来。金属离子Ca2 、Fe2 、Zn2 对其清除NO2-有促进作用,同时能阻止pH升高后NO2-的再释放。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对麦麸进行了单菌和混菌固态发酵,通过分析测定固态发酵对麦麸物理化学性质、膳食纤维含量和组成的影响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初步阐述了固态发酵改善麦麸营养及加工品质的可能原因,有利于拓展发酵麦麸在全谷物食品加工产业的应用。结果显示,固态发酵麦麸的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分别提高了40.6%和15.2%;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混菌固态发酵麦麸的持水能力和持油能力最高;固态发酵使麦麸的峰值变性温度(TP)、焓变和结晶度分别由195.35 ℃、3 869.50 J/g和15.86%显著降低至178.30 ℃、3 276.67 J/g和15.24%(P<0.05)。麦麸中SDF含量与结晶度、TP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 47、–0.950 7。固态发酵使麦麸由结构完整和紧凑转变为疏松和分散,植物细胞的清晰度和均匀性也明显下降。综上所述,固态发酵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下降低了麦麸内部组织结构的致密性,不仅有利于功能活性成分的释放,还可显著改善其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微生物发酵降解、转化和利用小麦麸皮中的纤维素、蛋白质和淀粉等,可以制备高品质膳食纤维(DF)。以可溶性膳食纤维(SDF)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分别采用米根霉、黑曲霉及里氏木霉发酵小麦麸皮制备DF,考察单一菌种及混菌发酵后麸皮DF主要组分的变化,并对混菌发酵条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混菌发酵效果优于单一菌种发酵效果;当发酵条件为料液比1:10、里氏木霉和黑曲霉(1:1)混菌接种量10%、发酵温度32℃时,SDF含量达到了11.74%,提高了86.94%,所得产品持水力及溶胀性分别为9.34g/g和12.46mL/g,符合高品质膳食纤维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用酵母茵发酵小麦麸皮来降低植酸,增加可溶性阿拉伯木聚糖(SAX)和总酚含量以改善小麦麸皮营养价值。通过测定发酵pH和总滴定酸(TTA)及小麦麸皮成分(淀粉、蛋白质、膳食纤维、SAX、植酸、总酚含量)的变化,以研究发酵温度(25、30、35℃)和时间(12、24、36、48 h)对小麦麸皮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麸皮经发酵后,pH略有下降,TTA上升;蛋白质显著增加;淀粉和膳食纤维下降;SAX和总酚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分别增加了212%和49.4%;植酸显著降低,在35℃、48 h发酵后最大下降了43.3%。经酵母菌发酵后,发酵酸度和小麦麸皮成分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以小麦麸皮为原料,乙醇为提取溶剂,超声波辅助提取总黄酮。考察了12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没食子酸的吸附量,选用LSA-21大孔吸附树脂对小麦麸皮总黄酮进行吸附,60%乙醇溶液解吸。分别考察了不同浓度的Vc、小麦麸皮总黄酮粗提物和纯化物对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LSA-21大孔吸附树脂对没食子酸的吸附能力较强,吸附量达0.21 mg/g。Vc、小麦麸皮总黄酮粗提物和纯化物对DPPH·均有清除作用,其清除能力大小顺序为:小麦麸皮总黄酮纯化物小麦麸皮总黄酮粗提物Vc。  相似文献   

14.
采用体外实验法比较了纳豆芽孢杆菌发酵麸皮的发酵液与未发酵麸皮水提液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对H2O2所致红细胞氧化溶血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纳豆芽孢杆菌发酵麸皮能产生更强的抗氧化活性.麸皮发酵液比麸皮水提液表现出更强的还原能力,·OH和O2-·IC50的分别为8.2 mg/mL和24.0 mg/mL,分别比麸皮水提液高2.3倍和6.7倍;抑制猪油氧化实验表明麸皮发酵物的抑制活性更强,于VE相近.在对H2O2诱导红细胞氧化溶血的作用中麸皮发酵液比麸皮水提液的抑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16.
小麦麸皮是小麦粉碾磨过程产生的最主要副产物,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作为固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生长的基质,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综述小麦麸皮固态发酵在代谢产物生产、微生物菌剂制备、全谷物食品加工及饲料替代等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小麦麸皮固态发酵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使用白腐菌发酵麦麸纤维,并将发酵产物添加到面粉中,研究发酵产物的添加对面絮粒度、面片流变、面片色度及面条蒸煮和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白腐菌发酵麦麸纤维的产物后,小粒径面絮(d<1.5 mm)的质量百分比升高;面条的最佳煮制时间没有显著差异;蒸煮损失率降低;拉伸距离降低;黏合性、咀嚼性和回复性降低。添加发酵3 d的产物与添加发酵7 d的产物相比,面絮粒径没有显著差异;添加发酵3 d的产物,面片的弹性相对升高;添加发酵7 d的产物后,面片的亮度值升高,弹性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18.
麦麸是小麦加工的主要副产物,营养丰富且产量大,采用乳酸菌处理麦麸可提高其附加值。为明确乳酸菌发酵对麦麸各组分的影响,作者采用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和布氏乳杆菌分别对麦麸进行固态发酵,在48 h内每隔8 h取样,分析可溶性膳食纤维、粗蛋白质、淀粉、总酚、植酸等成分的质量分数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麦麸基质中,4株乳酸菌在24 h内生长较为迅速;麦麸经乳酸菌发酵后可溶性膳食纤维质量分数显著提高,其中布氏乳杆菌发酵48 h后可溶性膳食纤维质量分数由4.72%增加至6.58%;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麦麸中淀粉质量分数逐渐降低,粗蛋白质量分数先增加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植物乳杆菌在提高麦麸多酚质量分数方面有更好的效果,多酚质量分数由1.34 mg/g增加至3.86 mg/g,麦麸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加;此外,乳酸菌发酵麦麸可显著降低其植酸质量分数。综合而言,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在提高麦麸的营养特性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麦麸的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及料液比对麦麸水溶性多酚含量的影响,并比较了麦麸水溶性多酚的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菌混合发酵可以提高水溶性麸皮多酚含量,在液料比为1:1、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84 h条件下,水溶性麸皮多酚含量达(13.41±0.10)mg/g,较发酵前提高了294.41%。发酵可提高游离型和结合型阿魏酸含量,分别达20.22、1160.6 mg/kg,且水溶性麸皮多酚主要以结合型阿魏酸形式存在。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微生物发酵处理后,麸皮多酚的还原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但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却出现下降。因此,微生物发酵可以提高水溶性麸皮多酚含量,改变其组成,增强抗氧化活性,为麦麸中多酚类物质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