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规划师》2015,(11)
随着"互联网+"时代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城乡规划编制的方式更加开放,城乡规划公众参与和新技术的融合越来越紧密,促进了政府、规划师和公众在信息、技术等层面的对话。文章以服务北京城乡规划公众参与为目标,利用新技术构建了面向网络的规划公众参与信息服务平台,并通过应用实践探索了规划云平台核心技术建设思路,以实现对公众参与规划技术和规划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与互动,支撑规划师与政府、市场及社会的沟通协作,实现多专业协同规划。  相似文献   

2.
英国的城市规划实施管理采取规划许可制度,并有着鲜明的公众参与特色。自1960年代开始,公众参与就是西方社会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此后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的动力。2007年我国《城乡规划法》修订,确立了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法律地位。但是我国的公众参与还仅限于规划编制阶段,规划实施阶段的公众参与主要体现在一书三证的公示,没有更多的内容,而规划实施阶段恰恰是社会矛盾集中、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地带"。本文首先挖掘英国公众参与规划许可的根源,然后介绍了英国开发许可申请程序中公众参与的环节,探寻其国家与地方层面公众参与规划许可的法律依据,进而剖析了英国公众参与规划许可的四个特征,即信息公开有诚意、公众拥有发言权、参会议员当众决策、维护规划许可公信力等,最后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和对我国的启示。期望本文能为我国完善城乡规划公众参与机制、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推进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从"公众参与"制度纳入《城乡规划法》以来,我国的公众参与在行政政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经历了"形而上学"、矛盾凸显、积极探索三个阶段,成为了有力协调城乡规划中多元利益主体关系的有效手段。政府应制定有效制度来增加公众参与的渠道、创新公众参与的方式,规划师应积极深入群众,发挥政府与群众的纽带作用,积极宣传城乡规划,普及规划知识,普通民众应提高规划素养,提高参与城乡规划的效率,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镔 《城乡建设》2010,(8):33-34
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首次确立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机制,城市规划这一资源分配行为引入了公众参与。在利益多元化和利益博弈常态化的现实情景下,城乡规划公众参与不仅是遏制“长宫规划”、防止规划权力失范的“利器”,而且是规划决策民主化、维护社会公正的一条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城乡规划法》的公众参与制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施文  殷悦 《规划师》2008,24(5):11-14
关于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法>提出了规划公开的原则规定,确立将公众的知情权作为基本权利,明确了公众表达意见的方法和途径,强调了按公众意愿进行规划.随着<城乡规划法>的实施,规划师应具备社会沟通能力,加强社会活动组织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以应对公众参与的前置情况.  相似文献   

6.
王勇  李广斌 《规划师》2010,26(2):50-55
程序正义立足于工具理性,又超越工具理性,其实现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城乡规划公共利益本质是一个程序问题,程序正义是城乡规划公共利益"突围"的主要方向,公众参与是城乡规划程序正义的本质要求,不断完善规划公众参与的程序是推动我国城乡规划转型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城乡规划落实"以人为核心"的主要途径是各种方式的公众参与。规划公示作为目前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的一种重要形式被政府和公众越来越重视。该文深入分析了重庆主城区城乡规划编制公示工作的现状、发挥的作用及存在问题,从加强规划正面宣传与引导、优化规划图纸的公示内容、创新公示的技术手段、增设意见收集渠道、开设微信与微博公示特色专栏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实施策略,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正公众参与并不是规划领域的新议题,自1990年代开始,为应对我国市场转型后的社会需求,规划界学者、专家就已借鉴西方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理论与经验,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积极倡导公众参与,并逐步在实践中探索符合我国制度环境、公民素养和规划内容的公众参与制度、程序和方法~([1~4])。此后,公众参与被纳入2008年开始实施的《城乡规划法》中~((1)),成为城乡规划实施过程涉及规划内容修改的法定环节。但是,如何  相似文献   

9.
<正>自《城乡规划法》颁布以来,围绕其对规划公众参与相关内容的讨论,就成为业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其讨论涵盖了规划公众参与的目的、意义、方法、实践等多个方面。参照之前的讨论成果,结合基础设施工程的特殊性,本文从"大""小"两方面,分两部分对基础设施的公众参与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在"信息化""互联网+"背景下基于城乡规划线上公众参与平台技术对城乡规划流程的优化及发展方向,研究了基于规划行业情况,利用网络技术推动公众参与工作的实施可能性,聚焦线上平台在城乡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的辅助作用,旨在提高规划编制水平,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并提出平台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公众对于城乡规划认知的缺失是导致其无法有效参与规划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提高公众对城乡规划的认知即城乡规划的公众普及具有现实意义。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城乡规划的公众普及提供了契机,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信息传递便捷、平等和高效的优势,结合传播学理论和方法,把专业、枯燥、难懂的城乡规划内容通过通俗化、扁平化、卡通化的方式传播给公众,从而实现城乡规划公众普及,对于提高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军 《城乡建设》2014,(3):36-38
正2010年起我国新一轮城镇化规划启动,为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必然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而我国现有的公众参与制度仅处在象征性参与阶段,由此制定的规划很难体现公众利益及多元利益的兼顾。因此,为实现新型城镇化规划的目标,有必要增加公众参与的深度,并对不同的规划在不同阶段实行多样的民主参与形式,建立多元化的组织机制,从而构建全面、有效、系统的城镇化规划公众参与制度。一、公众参与城镇化规划制度的具体原理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兴起于20世纪中叶,经过50多年的发展,西方城乡规划领域提出了许多公众参与的理论构  相似文献   

13.
刘志安 《云南建筑》2012,(3):153-156
本文从研究国内外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理论和实践入手,分析研究了我国《城乡规划法》框架下公众参与的起因、发展过程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在云南省长期从事城乡规划工作的实践经验.详细论述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城乡规划体系及规划角色的特点,以及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阳光规划”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炳红 《规划师》2005,21(4):57-59
“阳光规划”是浙江省率先在全省城乡规划领域推行的一项新的规划公众参与制度。通过建章立制.注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监督等措施,将规划公众参与机制落到实处,提出了赋予公众参与的法律地位、拓展公众参与规划的层次及探索新型的公众参与方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曹恒德 《规划师》2009,25(7):82-85
当前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中存在规划管理权力失范、职能条块分割、规划间冲突显化等问题,单纯的技术理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府际关系调整、政府向社会分权、深化城乡规划公众参与制度、构建政府间规范的博弈机制是深化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转型,城乡规划工作已不再局限于以土地利用和空间设计为主,而是更加关注规划实施及相关配套政策研究,空间资源分配和各方利益调整平衡的公共政策属性日益明显。城乡规划作为一项政府主导的社会公共事务,面对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及其深度发育,以及适应政府自身从"管理型"向"服务型""治理型"转型,公众参与已经成为城乡规划工作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土地及空间资源作为城乡规划的基本工作对象,自身特性也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城市规划管理存在规划管理权限分散、规划决策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及监督等问题确定了规划管理的目标,并对规划编制、城乡规划审批、规划实施等多元视角下城乡规划管理创新策略进行了探析,以实现城乡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15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保证科学编制的规划得以严格执行。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创新社会治理",社区发展和规划等相关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将规划落实到社区,让市民参与规划,成为推进城乡规划公众参与,推进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未来城乡规划的重要趋势。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建立与运作,对实现城乡规划的实施与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乡规划是城市治理的重要政策手段,开放创新的城市治理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论文基于中山市的实际情况,以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修编)为例,从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的主体、程序和内容入手,结合案例分析了中山市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乡规划监督机制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福建建筑》2010,(3):13-14,55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面临着重大的挑战,规划管理滞后于飞速发展的城乡建设,而规划监督又是规划管理的薄弱环节,时代呼唤规划监督机制的创新。笔者从现有的城乡规划监督机制存在问题入手,分析我国当前的城乡规划监督机制与现代化的城乡规划建设不相适应的地方,通过创新思考,提出创新方向,并对"公众参与"规划监督机制进行创新设计。试图为我国快速城市化时期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