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能源统计中不同类型能源核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目前我国在能耗统计中广泛采用的发热煤耗计算法和电热当量计算法不能反映不同能源品位的差异,而且在水电、核电的折算、能源转换系统的评价等方面存在诸多矛盾,本文提出将能源的“质”“量”结合一起考虑的等效电的统计方法,不仅将解决现有统计方法的诸多矛盾,而且在能耗统计方面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
有效地数据信息采集和统计是可再生能源数据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本文在分析可再生能源产业现有统计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查和专家访谈的方式,梳理可再生能源数据采集和统计的现状,分析可再生能源数据采集和统计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组织机构、信息渠道、指标体系、审查制度、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指导我国可再生能源信息采集和统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可再生能源供热量统计核算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统计中的难点问题。本文梳理分析了我国现行的国家能源统计体系中关于供热量和可再生能源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介绍了我国太阳能供热、生物质供热(热电联产供热、锅炉供热)、地热能(水热型供热、热泵系统供热)等多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常用的供热量计算方法,深入分析了可再生能源统计核算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完善可再生能源供热统计的工作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能源统计及其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能源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全面、系统的能源统计数据,对于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编制能源生产和节约计划,研究能源供需状况,加强能源科学管理,进行能源需求预测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980年以前,我国没有专门的能源统计机构,1980年国家统计局开始筹建能源统计,1982年在工业交通统计司下设置了能源统计处,负责组织指导全国的能源统计工作。目前已形成了地区与部门相结合的能源统计调查网络。关于我国的能源统计指标体系当前,建立一套科学的能源统计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既可以弥补国民经挤统计指标体系的不足,又可全面系统地反映能源  相似文献   

5.
受全球能源短缺的影响,能源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焦点。全国两会过半,据中新网能源频道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近50位代表提案触及能源产业及低碳经济,其中,新能源、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等8大关键词被谈及较多。"十一五"时期,我国在发展新能源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900  相似文献   

6.
如何计算热泵系统的可再生能源供热量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统计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欧盟从2004年开始发布可再生能源统计报告,2013年发布了"各种热泵技术的可再生能源量计算方法指南",指导各成员国开展热泵技术的统计工作。本文研究分析了欧盟热泵系统可再生能源供热量统计方法和要求,包括定义、系统边界设定、计算公式、技术指标及其参数取值等;分析了欧盟热泵系统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可再生能源的贡献量;按照欧盟的计算方法对我国3个典型城市各种热泵技术的可再生能源供热量进行了测算,对比分析了我国和欧盟计算方法的异同和差距;提出了关于我国热泵系统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国际能源署(IEA)、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欧盟(EU)以及联合国"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SE4ALL)"等国际机构和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统计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果,包括可再生能源统计方法、实践经验以及难点所在,可为我国建立可再生能源统计体系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世界及中国能源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BP石油公司2002年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报告,按不同的能源类型,从储量消费量等方面对目前世界及我国能源现状作简单介绍。据此可以了解最新的世界能源储量、消费结构的概貌及中国能源结构状况,为进一步制定能源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准确开展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用电量及其行业构成的国际比较,从行业用电构成方面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国际经验借鉴,本文对我国国家统计局与国际能源署用电量统计口径、内涵和终端用电分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方在用电量指标的分类和内涵上均有所区别,国家统计局用电量口径大于国际能源署,工业用电比重偏大;2000年到2012年间,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我国用电量和人均用电量数据约是国际能源署相应数据的1.06~1.07倍,国家统计局统计的2012年我国终端工业用电比重与国际能源署口径相比高3.4个百分点,而居民、商业服务业用电比重相比则分别低1.8和2.3个百分点。建议在开展中外用电量的国际比较时,准确区分中外用电量的统计口径,正确应用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10.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要求(一)总体思路。根据各级能源消费总量的核算方法,从能源供应统计和消费统计两个方面建立健全能源统计调查制度。以普查为基础,根据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能耗特点,建立健全以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各种调查方法相结合的能源统计调查体系。(二)工作要求。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能源统计制度,  相似文献   

11.
叶荣泗 《中国能源》2010,32(9):15-16,31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理论,分析了我国能源与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严峻挑战,认为转变发展方式,实行低碳发展,是我国当今以煤为主又必须适应全球低碳发展趋势的两难选择中最现实的选择。实行低碳发展必然引起法律关系的变化,要求能源法律制度为之发挥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据此作者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能源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及需要侧重考虑的一些重要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能源特别是电力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使中国的资源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中国要想摆脱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生态自然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除了要提高公民的节能环保意识外,还要通过发展技术从根本上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技术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就电力送变电系统节能降耗技术方面进行了浅析,并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冲击与俄罗斯能源政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俄罗斯带来巨大冲击。俄罗斯经济陷入衰退、金融形势迅速恶化、实体经济遭遇冲击、债务负担异常沉重,俄罗斯油气行业也风光不再。在严峻挑战面前,俄罗斯对能源政策进行调整,采取多种措施继续推进“能源超级大国”的构建。对内以多种手段减轻俄罗斯油气公司负担,维系、培育企业的生存力与竞争力;对外根据新的形势调整能源外交策略,维系海外能源利益,提升能源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14.
用科学发展观思考中国能源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发展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科技经济三个阶段,不同阶段对能源的需求各有特点。中国建国60年来的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前30年和后30年两个阶段,目前已进入转型期,能源短缺矛盾日趋突出。用科学发展观对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进行思考: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唯一的选择;应科学合理地勘探开发现有油气资源,至少10年内不宜在西藏地区进行规模勘探,我国煤层气的开发利用也值得反思;我国几大石油公司应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加大国外油气勘探开发力度;节能减耗要成为国策,大力研发以可再生能源为动力的产品和装备。  相似文献   

15.
交通运输业能耗现状及未来走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新军 《中外能源》2010,15(7):9-18
低碳经济要求交通运输有效、合理地使用能源,优化配置各种交通工具,降低能耗。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能耗增长率总体上高于全社会能耗增长率,占全社会能耗比重基本维持在7.5%左右。各种运输方式的能耗主要集中在油耗上,2007年交通运输业汽煤柴3种油耗叠加在一起,占全社会油耗比重近70%。交通运输中电能利用效率较高,节电效果好于全社会,电耗占全社会电耗比重从2002年的2.07%降至2007年的1.63%,但占全国交通运输能耗比重仅10%左右,能耗结构不合理现象并未得到改善。2008年国家铁路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比上年降低3.1%,2009年我国铁路电气化率达到41.9%,铁路能耗结构出现根本性改善和优化,开始转变为以电耗为主。公路运输油耗总量呈快速增长趋势,百吨公里油耗指标呈稳中略升态势,节能空间和潜能较大。水运(含港口)能耗2004年之前呈上升趋势,之后下降趋势明显,约占交通运输业总能耗的15%。民航每吨公里油耗从2002年的0.364kg降至2007年的0.309kg,航油消耗增长率基本维持在12%上下,有较为明显的减弱趋势。未来10年,我国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总量将进一步攀升,虽然能耗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优化,电耗比重会迅速增长,但由于公路能耗在交通运输能耗中占有绝对比重,故难以从根本上改善交通运输以油耗为主的结构特点。我国交通运输业应逐步调整到以铁路为主导的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模式上来,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业油耗在整个交通运输行业中的比重,"以电代油"。  相似文献   

16.
李相锋 《中国能源》2012,34(11):5-7,35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与一次能源消费情况进行分析,就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做出定性和定量判断,并基于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趋势,推导未来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以及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能源化工战略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化工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能源资源量中煤炭占90%,煤炭占一次能源产用量的约70%。分析了我国发展煤化工的基本方针政策和发展方向。阐述了我国能源生态现代化战略和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出煤炭与气体烃转化成液态甲醇替代石油能源化工的发展道路,将产生一场工程技术革命,成为保障我国能源、环境、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提出了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能源化工的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印度是个经济发展较快的人口大国,它目前的经济和能源状况很像本世纪初的中国。印度的能源(特别是煤炭)消费增速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不断加快,但作为能源主体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进口都处于一种被压抑的"欠帐"状态,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保障能源供应是印度发展中最急迫的现实问题。在印度能源构成中煤炭居首位,燃煤发电量占其电力的68%;石油资源,特别是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低于世界均值;水电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较高。印度煤炭进口增长很快,现居世界第三位,且有可能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煤炭进口国。印度大量进口原油、出口油品,但天然气进口增长缓慢。印度能源生产和进口被压抑的原因在于强行压低国内价格、政府为财政补贴背上重负、能源被国营大企业垄断,以及基础设施落后、政府施政能力薄弱。但这并不能阻止印度在世界经济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逐渐增强。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中国和印度为领跑者的东亚-南亚弧形地带将成为世界重要的能源消费中心,世界能源格局的多元化亦将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9.
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能源与基础性产品,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经济危机之后国际局势动荡,使我国的石油市场受到严重影响。从产量、进出口和国际局势的影响等3方面对我国石油供给发展状况进行介绍,并结合石油需求发展状况和石油安全对我国石油供需发展历程进行科学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2000~2012年这13年的石油产量和消费量为原始数据,运用灰色预测法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分别对我国2013~2020年的石油产量和消费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石油消费量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产量的增长速度.与持续膨胀的石油需求相比,我国石油的自给能力几乎已经达到了极限,供不应求的状态将日益严重。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重视和增加石油储备资金投入,加大勘探力度和技术水平,全方位保证我国石油供应安全;走能源多元化道路,建立节约型消费模式,抑制石油消费地过快增长;开发下游市场,贯彻“走出去”战略,有效弥补国内石油供需缺口。  相似文献   

20.
何燕 《中外能源》2009,14(12):22-25
我国目前的节能监管实行的是统一监督管理和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责进行分管相结合的一种监督管理体制。该体制对于加强节能管理、促进合理使用能源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008年施行的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并未明确专门的监管机构和相应的职权职责以及保障机制和执行程序,有关法条不够严细和明确,存在着节能工作监管难、执法难、问责难等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增加,能源利用效率低和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日益突现,建议应当完善《节约能源法》,严格节能监管制度,进一步强化政策激励,明确节能管理机构和节能执法主体并加大违法惩戒力度。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走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