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8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于1998年10月5日一一8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此次研讨会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反映出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正在同中国近代建筑的保护再利用相结合的新趋向;二是反映出在跨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工作后浪推前浪大有希望的喜人前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建设部城乡建设科学技术基金会联合资助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项目,在清华大学教授汪坦先生的主持下已开展了十几年。这次研讨会,延续下来是第六次研讨会,也是第一次国际性研讨会。从1986年到1996年的十… 相似文献
2.
3.
4.
继第一次和第二次“研讨会”先后于1986、1988年在清华大学、武昌珞珈山召开之后,“第三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在汪坦先生主持下,于1990年10月18~23日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这次研讨会与会代表72人,论文57篇,涉及19个省、市近30个城市和地区,探索有关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分期、建筑物的保护、建筑资料抢救、建筑教育、近代著名建筑家和建筑师以及营造业等多方面的问题。与会代表有老中青建筑史家、建筑师、工程师、方志工作者。日本青年建筑史家西泽泰彦、村松伸、井上直美也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对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工作又大大地 相似文献
5.
6.
7.
“2 0 0 0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广东省高教建筑规划设计院、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中国建筑学会中国近代建筑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 ,2 0 0 0年 7月 2 4日在广州开幕、2 8日在澳门闭幕 ,历时五天 ,跨越广州、澳门两地。这是自 1 986年以来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第七次全国性会议 ,是第二次国际会议 ,更是我们进入 2 1世纪的首次盛会。此次研讨会具有如下两点与以往研讨会的不同之处 :其一 ,它是第一次由境内外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者共同主办的 ;其二 ,它是第一次在境内外两地举… 相似文献
8.
9.
2004年中国近代建筑史研讨会于7月27日~30日在广东开平召开。此次研讨会,是1986年以来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第九次全国性会议。前八次会议分别在北京(1986)、武汉(1988)、大连(1990)、重庆(1992)、庐山(1996)、太原(1998)、广州+澳门(2000)、宁波(2002)举行。开平是中国著名侨乡,享誉海内外。2004年经过专家学者的评议并经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会议通过,开平市被授予“中国碉楼之乡”的称号。开平碉楼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目前已进入关键时刻。在最近召开的第28届联合国世界遗产大会上,开平碉楼的申报文件被… 相似文献
10.
继1986年10月在北京、1988年4月在武汉、1990年在大连之后,1992年10月5日至10日在重庆召开了“第四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此次会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建设部共同资助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项目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得到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及建筑系的大力支持,梁鼎森院长、王公禄副院长与会致词,杨嵩林教授组织安排,建筑系的许多同志为会议的顺利进行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中国建筑学会向会议发来了贺电。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法政大学教授、著名建筑史家村松贞次郎先生,东京大学助教授藤照信先生以及村松伸先生、西泽泰彦、井上直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吴光庭先生等也专程与会。自1991年底承《建筑学报》、《新建筑》、《华中建筑》、《世 相似文献
11.
12.
13.
在建设部科技局的支持下,由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汪坦先生主持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于1986年10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 全国数十所高等建筑院校、设计院、杂志社和出版社,以及有关单位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提交论文16篇,反映了近年来国内从多种角度,以多种方法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的成果。这些论文已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部科技局的支持下,由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汪坦先生主持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于1986年10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部科技局的支持下,由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汪坦先生主持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1986年10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数十所高等建筑院校、设计院、杂志社和出版社,以及有关单位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提交论文16篇,反映了近年来国内从多种角度、以多种方法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的成果。这些论文已由汪坦先生撰写了序言,汇编成册;并将于明年上半年由《华中建筑》杂志专辑出版。这些论文多数为中青年学者和研究生的辛劳,也有多年致力于我国近代建筑研究的历史学家的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历史方法论中的跨学科研究,传统史学方法论、我国史学传统的影响诸方面,以及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中的写人物问题、地域的划分、计量化方法、“新三论”、图表的重要性、加强共时性研究等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金秋十月,1998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第六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讨会)在山西太原举行。会议代表来自日本、韩国、德国及国内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80余人。代表面广,既有从事建筑历史、文物研究的专家学者,也有从事实际工程的建筑师、规划师;既有从...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在由汪坦教授主持召开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上,不少代表的发言涉及到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内涵问题。关于这一问题,可分纵横两方面来论述。纵的方面,即近代建筑史的断限;横的方面,即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对象或内容。这两方面即构成了近代建筑史的时空框架。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分期与断限,一方面应该考虑中国史学界对中国社会史分期问题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应该考虑到建筑史不同于政治史的某些特点。在前一方面,建筑史学界的观点较为一致,认为把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上下断限定为1940年到1949年,这是正确的。至于近代建筑在地域上发展的不平衡性,可以在研究地方史时取不同的断限,但从整体上看,从全国看,近代建筑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从中国三大阶梯的地理特点和近代西方建筑文化对中国的四次传播入手,构筑了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的时空框架:历述了中国近代轮船运输体系的建立与条约——租界制度及洋务运动;铁路运输体系的建立与帝国主义资本与民族资本及官方企业;公路运输体系与西北经济开发的三大经济阶梯的形成。并在对经济、文化等部类历史背景透视下概括了建筑历史在规模上、深度上及思想上的不平衡性。最后,文章在文首对以往各种史学观点的总结基础上,提出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分期意见。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分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史研究曾相继流行过几种一元的史学观点:“阶级斗争模式”;“反帝——爱国模式”;“冲击——反应模式”;“传统——现代模式”;以及“资产阶级主题”等。这些观点的共同点是把中国做为一个匀质体看待,从而忽视了广袤的中国国土上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