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21)
"人体与运动"是七年级体育与健康的第一课,是一节以知识讲授为主的体育理论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人体与运动的关联,激发学生在日常的体育活动中体验和感受身体机能的变化,从而选择正确的运动方式参与体育锻炼。让学生了解人体运动系统是如何作为一个整体使人体能够运动,可以为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6)
针对农村学校女孩子不愿上体育与健康课,女孩子请假出现的尴尬场景,结合感恩、健体、育德、欣赏等进行青春期教育,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使青春期的女孩子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享受运动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1)
体育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和提高运动能力的教育教学活动。体育手段能够有效地发展智力障碍学生身体机能,促进其个体的大运动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的形成,尤其对发展特殊儿童群体运动技能的效果明显。体育教学旨在提高智障学生的身体素质、肌肉力量以及耐力、动作协调性等多方面能力,此外,对于增强智障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1)
体育与健康课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安全应是我们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首要任务。对于体育课堂中的安全问题,教师和学生都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师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去管理课堂,要勤观察,用心去捕捉容易出现的隐患、苗头和漏洞。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做好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7)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要培养高中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以及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要加强文明意识培养,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要增强健康意识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加强学生进取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目前中职学校当中存在着为数不少对体育与健康课没兴趣或兴趣不高的学生.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必成为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新课标带来的教改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的特点,围绕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提出个人观点进行探讨,从而提高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2)
在实际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相融合,如运用信息技术播放直观的体育教学视频、运用电子白板呈现不同的体育运动动作,以及应用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获得教学资源,播放足球比赛视频,使学生牢记标准的运动动作,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视频中生动、直观的体育运动动作,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5)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更新。微课的应用,可以将现代科技与体育教育完美结合,能够拓展教学方式,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的颠覆,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对于促进中学体育教育在学生心中得到足够重视有着重要作用,也是提高当代中学体育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将微课与传统体育课相结合,借助微课进行体育动作分解,并搭建微课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6)
体育学科是初中教育阶段的基本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会受到场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一些运动项目时,会出现动作错误的现象,不仅影响他们掌握正确的动作,还隐藏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笔者主要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纠错"作分析探讨,同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延大附中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从教学内容实施现状、教学组织形式实施现状、体育设施现状与分析、体育师资现状以及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意识等五个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校教学内容未严格按大纲要求进行,体育设施差,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对课程认识不足,上课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给体育与健康课的实施带来诸多不便,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