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49)
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开展时,为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课程整合路径探索,为学生建构新的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就初中数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累历史知识,并帮助其提高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从综合实践过程中摸索出学习历史的方法,进而有效培养探究式的学习习惯与能力。而要想提高历史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备课上下工夫,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相对措施。鉴于此,笔者主要阐述了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必要性以及提高该实践课程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10)
劳动教育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劳动教育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养成劳动习惯,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劳动教育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价值意蕴、实施路径和发展前景这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2)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而言,课程资源是其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研究过程中,资源的分类和开发是研究的热点。结合教学经验和理解,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分类和开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0)
资源是课程实施的有效载体。本文主要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具体实践,阐述了充分立足乡土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五种有效策略,即与德育活动相结合、与学科课程相结合、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与民风民俗相结合、与农事活动相结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6)
课外拓展实验是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延伸,离开课堂通过多种科学教学方式实现课内课外教学统筹,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初中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结合新课程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实现多方面实践教学,通过科学课程课外拓展实验的开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2)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学科性的特征,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工作经验,总结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创新开展策略,仅供教育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5)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校本课程是对学生感兴趣、学校又具备相关的师资和教学资源来教学的各种学习内容,通过学校自行开发课程和组织教学的模式。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其固有的优势,是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极佳载体,传统文化特色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课程开发的总目标是实现感性认知基础上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分目标是实现知识、实践和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通过发掘传统文化内在的有机系统,形成课程的体系化开发模式。通过有效整合各学科资源,形成课程的综合化开发模式。通过五条基本原则,对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并进一步论述了拓宽视野、协同教学、激发兴趣传统文化特色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课程教学基本策略。最后以传统美食为例阐述了教学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2)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由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非常适用于现代新课改中,虽然这一理论在很早的时期已经被提及,但是这一教育理论仍然适用于开展教育改革的今天,其中尤其是开展综合实践课。基于此,对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促使当前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学作用,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34)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地理改革带来了更多的生命力,使地理课程变得更有教育价值,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初中地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首先要明确实践活动的目标,其次掌握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最后建立学生们实践活动的组织,使学生们学习初中地理更加深刻具体,让初中生进行更多的锻炼和改变。文章对初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作用与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